APP下载

《永生羊》中民族文化记忆的影像书写

2016-02-28任奇伟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化

任奇伟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永生羊》中民族文化记忆的影像书写

任奇伟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影片《永生羊》通过哈萨克人的一系列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件,真实地展现了哈萨克民族的自然风光、文化习俗、生产方式、思维模式及精神风貌。本文将通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人文情怀和民族记忆三方面来阐述对民族文化的思考以及民族记忆的影像化表达。

关键词:《永生羊》;文化;民族记忆

《永生羊》是新疆本土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根据自己同名小说改编并担任编剧兼副导演的电影,它以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向我们讲述了哈萨克族人对生命的感悟。利用文字的特性和优势,不仅记录下了文化的形态与外在表现,也描述了文化的抽象层面,还表达了撰述者的观察角度、个人感受与经验积淀。这种对于文化的书写,是基于对事实的叙述,基于现场实证,更是基于对人类文化与人类自身的深刻洞察、透彻理解和系统性思考。因此,叶尔克西在文学特性上对羊的描写和艺术结构上对羊的隐喻,都在潜移默化地传达对哈萨克民族特色的表述方式和对哈萨克民族文化的思考。

一、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民族的多样性和生产实践的本土性必然导致文化的多样性。但纵观我国近些年的影视作品,关于人类学视野下可视性强的民族文化影像表达微乎其微,导致民族文化的话语缺失现象严重。《永生羊》这类作品的面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遗憾,向我们深层次地解读了草原游牧文化,展现了充满质感的生命形态。然而在社会变动和技术的推动下,传统文化的丧失总是难以避免的,也是现实的困境。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去重视民族文化,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利用电影直观、形象、全息化的记录特点,对文化进行抢救式记录和保存,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深层次认同,发挥民族地区的示范效应和文化优势,是致力于从事民族志研究学者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任务。

二、融合民族特色,展现人文情怀

哈萨克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民族性中对生态环境的天然崇拜和敬畏成为哈萨克作家创作不可或缺的主题。谈及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刘亮程曾这样描述她:“位于中蒙边境的北塔山,是哈萨克女作家叶尔克西的老家,有关北塔山的文字无一例外是独特诱人的。那个地方把讲述它的唯一舌头给了她,这仿佛是一份使命。那独一份的北塔山记忆,在带给我们阅读惊喜的同时,也成就一位满脑子哈萨克思维的优秀汉语作家。”叶尔克西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流淌在血脉深处的民族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谚语化的表达,就像《永生羊》这部作品里的一句“你死不为罪过,我生不为挨饿”。作为游牧民族,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和动物打交道,对于他们来说,牛羊不仅是鲜活的生命,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因此在杀生时,哈萨克族人会自然地流露出对生命的敬畏,即“对不起,我需要你”,它和宗教关系不大,但却是哈萨克族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正是这部具有人文情怀和浓厚的本土特色的电影,在2010年10月29日首映之后,获得了业界、学界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第二十八届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奖、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三项提名,骄人的成绩背后映射出的是民族电影从猎奇逐渐回归到民族本位的趋势,富含隐喻及象征意味的民族电影所展现的是原生态的民族风情、生命感知和民间哲学,具有醇厚的人文情怀和极高的美学价值。

《永生羊》之所以面世后名声大噪,要归功于叶尔克西的汉语创作、表达视角。她将主体意识与羊合二为一,人和羊的生命状态在自然生态环境中进行无缝隙的对接交流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我清楚地看见,萨尔巴斯很专注地看了我一眼,好像它如此这般落魄到北塔山来其实只是为了寻找一个人,而我父亲的话恰好提醒了它要找的那个人是我。奇怪的是,几乎就在它看我的那一刹那,我猛然得到了一个启示——我和这只名叫萨尔巴斯的绵羊相识已经有好几个世纪。”在叶尔克西看来,生活的世代传承和生命的生死轮回都是一种自然规律,她将哈萨克族人民远古的回忆、鲜活的生命气息和个人丰富的生活经验糅合在一起,通过人和故事使我们感知了游牧文化的魅力、浓郁的哈萨克民族特色和阿勒泰地区特色,用历史中遗留的文化事件和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向我们展示了风光旖旎的大美新疆、质地深厚凝重的人文新疆。

三、影片遵循民族记忆的时空表达

哈萨克族人的社会记忆和生产生活不是始终处在一个稳定的地点,而是在一系列周而复始的地点中发生。在《永生羊》的影像叙事中,导演为展现哈萨克族人这种特殊的时空观,别具匠心地利用四季轮回转场来表现空间的迁徙和时间的流逝。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哈萨克族人的迁徙和移民的迁移截然不同,最主要的区别表现在前者有固定的迁徙路线,他们的出发是为了来年的回归,是一种遵照记忆和习惯的循环迁徙;而后者的迁移地点是非固定的,他们的出发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定所。

在影片的叙事结构上,《永生羊》摒弃了时间线性发展的叙述方式,而是选择通过“春牧场—夏牧场—秋牧场—冬牧场”四种空间转换进行布局,从而使片中人物的情感波动和命运变化随着空间的串联而得以衔接呈现。例如,在春季牧场哈力得到撒尔巴斯的喜悦;在夏季牧场哈力举行成人礼仪式、乌库芭拉爱上当地著名歌手阿赫泰后义无反顾逃婚与其私奔;秋季牧场乌库芭拉遭酷刑被驱逐再嫁凯斯泰尔;冬季牧场展现凯斯泰尔回到孤独的状态;再到春季牧场奶奶离世、哈利成家育子。

四季的转场是一种轮回,萨尔巴斯也是一种轮回,你今天宰了一只萨尔巴斯,明天还会来一只萨尔巴斯,这是一种将“生命归还死亡”的行为。在这种周而复始、向死而生的过程中实现了生死的往复循环,表现了哈萨克族的生活态度及精神。另外,人类历史的发展其实也是在轮回中向前的,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有过多少帝王将相、多少文人墨客、多少残酷战争?但最后留下来的是文化与精神。也就是说,生命与时空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它们在轮回中不断更替与延续,从而使生命的本质得到展现。

参考文献:

[1]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永生羊[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3.

[2]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蓝雪莲之淼[M].新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1:21.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186-01

作者简介:任奇伟(1990—),男,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2014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