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京津冀区域传媒文化产业的传播路径分析

2016-02-28姚建惠吴海涛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京津冀传统媒体

姚建惠 张 蕊 吴海涛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新媒体视阈下京津冀区域传媒文化产业的传播路径分析

姚建惠 张蕊 吴海涛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京津冀地区传媒文化产业也在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借助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加强京津冀区域传媒文化产业的传播路径成为重要的课题。通过利用新媒体优势资源,增强传媒品牌影响力,发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新媒体创新传播,建立传媒一体化平台,线上线下协调发展等方式,能够构建有效的传播路径,从而进一步推进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发展。

新媒体;京津冀;传媒产业

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到了重大的国家战略,协同京津冀的发展步伐,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传媒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北京、天津地区的传媒文化产业在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着优秀的产业链条,庞大的受众基础。而河北省的传媒文化产业受到地域、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发展的步伐相对缓慢,与北京、天津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一体化进程的进行,三地的传媒文化产业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的一体化。

随着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传媒文化产业的外延也更加广泛。根据媒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媒体集群,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数字技术的革新为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这需要明确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不能硬套经济产业的思路,正视媒体环境的变化为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综合运用新媒体的媒体环境的变化优势,促进传媒文化产业的进一步传播效力,是促进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利用新媒体优势资源,增强传媒品牌影响力

北京、天津地区的传媒技术及行业发展较快,对新媒体资源的整合有了一定的经验。京津冀地区的传媒产业与之对比明显,媒体数量繁多而同质化竞争,结构松散导致管理不协调,媒体质量也两极分化。在充分了解京津冀地区传媒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内容创新、思维创新等方面,带动京津冀区域弱势传媒的发展。尤其是在作业过程中,进行资源共享。将京津冀的传媒文化产业进行一体化的构建,而不是简单地聚合各个传媒行业的分子。真正从根本上树立产业一体化的核心意识,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传媒文化产业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的协调共进,能够更快地为传统媒体行业打开新的局面。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品牌的影响力。

二、发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新媒体创新传播

京津冀区域内有着诸多历史文化资源。在京津冀区域内,通过发掘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运用符合现代受众信息接收习惯的方式进行二次创造。促进京津冀文化的进一步传播,更好地提升了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的文化积淀。随着后现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受众的信息接收方式越来越倾向于新媒体。新媒体更加便捷、直接、形象和有实效性,这些都为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渗透提供了基础。但是深入理解传统文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受众望而却步。此时,传媒文化产业的重要便体现出来,即将小众的文化理念及产品向大众进行传播。所以,要充分发掘京津冀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一体化的文化传播体系,通过新媒体、传统媒体进行传播。尤其是在京津冀地区各个区域内进行媒体分工划分,由一体化的媒体产业链条中的领导者进行整体策划,由地方性媒体进行分会场传播,形成有组织、系统的传播体系。策划有地方特色的传播活动,尤其是将地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组合传播,增强传播的立体化效果。

三、建立传媒一体化平台,线上线下协调发展

传统媒体在传媒文化产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省级频道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省级频道和地方频道可以建立联合频道,发挥各自的频道优势。传统电视媒体的联合可以丰富频道的内容,增多节目的种类,有助于维护受众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在“大台带小台”的基础上,进行传统媒体的创新,将传统媒体的弱势在联合创新的基础上转为优势,巩固原有的受众群体,吸引新受众关注。还可以借助京津冀一体化的优势,进行跨区域、跨媒体的应用。在跨区域的基础上加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联合运用,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从制作到播出,都以跨区域的形式分配资源。跨区域、跨媒体的综合运用还有利于提升地方媒体的影响力,拓宽优势媒体的影响范围,这都是与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一体化目标相一致的,新旧媒体的联动发展也是传媒行业真正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快速进行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有助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传媒文化产业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而实现一体化的构建,有利于京津冀区域传媒行业的快速革新。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需要寻找新出口,实现突破。区域内的媒体创新能够带来短暂的变化,但从长远看,区域间的合作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通过利用新媒体优势资源,增强传媒品牌影响力,发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新媒体创新传播,建立传媒一体化平台,线上线下协调发展,能够非常有效地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优势以及新旧媒体的融合特色,实现传媒文化产业一体化平台的构建,有效地投入媒体行业创新的进程中,真正为京津冀传媒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方案。

[1] 王英杰.基于机遇与挑战的京津冀区域传媒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5(09):59.

[2] 孙久文,原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09):2.

[3] 薄文广,陈飞.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111.

[4] 刘佳静,王小月.浅析数字技术背景下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J].传播与版权,2016(03):121.

G206

A

1674-8883(2016)13-0037-01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京津冀地区传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601119)阶段性研究成果

姚建惠,女,博士研究生,衡水学院中文系讲师。
张蕊,女,硕士,衡水学院中文系讲师。
吴海涛,男,学士,衡水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京津冀传统媒体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