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分析

2016-02-28王治全建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建水654300

新丝路(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正常值药物性肝细胞

王治全(建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建水654300)



6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分析

王治全(建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建水654300)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临床特点,分型,转归,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住院患者的6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6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1岁,肝细胞型最多,42例(70%);涉及多种药物,中草药,抗菌药物,抗肿瘤药居前3位,占75%。结论:引起急性肝损伤的药物性较多,以中草药,抗菌药物,抗肿瘤药发生率最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重视。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因;临床特点

肝脏是人体内药物代谢和转化的器官,因此也是较容易受损害的脏器之一[1]。急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形式,约占报道病例数的90%以上,是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治的重点[2]。近年来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数有逐年增加趋势。本文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际共识标准,对我院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分型,治疗及转归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查阅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或住院期间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病历,对符合要求者就其年龄、性别、临床特点、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共有6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例。

2.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定义和分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病程一般在3个月以内[3],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病程较长,可超过1年[4]。根据用药后发生血清生化检测异常情况,将肝损伤定义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或结合胆红素(CB)升高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或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同时升高,且其中至少有1项升高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根据用药后血清酶升高的特点,将药物相关性急性肝损伤分为3种类型[5]。①肝细胞性损伤:主要表现为ALT水平明显升高,常先于TB水平升高和显著大于ALP升高水平,其临床诊断标准为血清ALT升高至少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血清ALP正常;或ALT/ALP升高倍数比值≥5。②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ALP水平升高先于转氨酶,或者ALP水平升高比转氨酶水平升高更明显,其临床诊断标准是血清ALP活性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血清ALT正常;或ALT/ALP升高倍数比值≤2。③混合性肝损伤:即血清ALT和ALP水平同时升高,其中ALT水平升高必须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ALT/ALP升高倍数比值在2~5之间。

3.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肝功能相关指标、服药史、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

二、结果

1.患者一般情况:60份病例中男性36例,占60%;女性24例,占40%;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平均50.1岁。其中30例使用中草药,10例使用抗生素,5例使用抗肿瘤药。

2.分型:60例药物性肝损患者中肝细胞损伤型42例、胆汁淤积型13例、混合型5例,以肝细胞型为最多,占70%。

3.临床表现:18例(30%)患者无明显特异性临床体征,有临床症状患者42例(70%)。13例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与原发病症状难以鉴别,易被忽视;9例患者表现为黄疸,具有过敏表现(瘙痒、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较常见有尿黄,纳差,乏力,腹胀,腹部、肝区不适,肝功能异常,口苦,皮肤黄染。

4.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药物分析:本研究引起药物性肝损前3位的是中药(包括中草药和中成药)占50%、抗感染药占15%、抗肿瘤药10%。中成药占比最大,药物涉及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激素及其有关药物、循环系统用药、非甾体抗炎药,抗结核药等。

5.治疗及转归:患者入院后立即停用可疑药品或换用其它药物,并予保肝、利胆、退黄等综合治疗,静脉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中短效糖皮质激素等;最终48例治愈,11例好转出院,1例发展成肝衰竭转上级医院治疗。

三、讨论

肝脏是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几乎全部药物须经肝脏代谢转化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肝脏与药物关系密切。目前已发现上千种药物可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而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又是发达国家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也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药物采取警示的最常见原因[6]。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缺乏“金标准”,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诊断标准是1993年Danan等在总结国际共识会议意见基础上提出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标准。本文采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关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进行研究。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缺乏特异的治疗措施。轻者在停后或经一般对症处理后可很快好转,重者则需住院治疗。对于有明显临床表现和(或)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宜严密监护病情的发展,并采取以下措施:①治疗的关键是停用和防止再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且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与致病药物在生化结构和(或)药物作用属于同一类的药物[7]。②加强支持疗法,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护重要器官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③应用特殊解毒剂和(或)防治肝损伤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复方甘草酸苷等)。目前认为,早期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治疗乙酰氨基酚中毒性肝损伤,对于明显淤胆或瘙痒患者可应用熊去氧胆酸。防治肝损伤药物种类繁多,但多数药物的治疗效果尚需进行循证医学研究评价。④重症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时,除积极监测和纠正其并发症外,建议采用人工肝支持疗法,对于预期有可能发生死亡的高危患者,应考虑紧急肝移植治疗。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发现可疑药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停用,同时予保肝、退黄等手段处理。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一般预后比较好。因此,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可防可治的,应尽量避免使用易造成肝损伤药品并监测肝功能等。

[1]Buratti S,LaVine JE.Drugs and the liver:advances in metab01ism,toxicity,aIld merapeutics.Curr 0pin Pedia仃,2002,14:601-607

[2]Larrey D.Epidemiology and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to adversedrug reactions affecting the liver.Semin Liver Dis,2002,22:145-155

[3]Amacher DE.Serum transaminase elevations as indicators ofhepatic injury following theadministration of drugs. Regul Toxi—col Pharmacol,1998,27:119-130

[4]Nathwani RA,Kaplowitz N.Drug hepatotoxicity.Clin LiverDi s,2006,10:207-217

[5]Benichou C Criteria of drug-induced liverdisorders.Report of an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J Hepatol,1990,11:272-276

[6]陈成伟.药物性肝病.肝脏,2012,17:297-300

[7]Navarro VJ,Senior JR.Drug—related hepatotoxicity.N Engl JM ed,2006,354:731-739

R994

A

猜你喜欢

正常值药物性肝细胞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前、后张力差对钽箔材轧制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药物性肝病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