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中英文大热趋势研究

2016-02-28刘宏宇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新丝路(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英文全球化语言

刘宏宇(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全球中英文大热趋势研究

刘宏宇(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语言是国家和民族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它也被深深地打上了民族和国家的烙印,而这种烙印的存在使语言拥有高低优劣之分,从全球中英文大热的现象便可观察到世界语言的流行趋势。全球中英文大热也并非代表着汉语或英语的真正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使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主要桥梁。同时,英语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也具有很重要作用。

语言;全球;英语;中文

英语在中国发展的势头一直不错。自改革开放的时代到来,英语一直是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2000年之后,拥有英语较高的学历证书者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但2010年左右,由于英语等级考试的难度降低,不少人对于学习英语的热情逐渐降温,更多的人最关注的问题是托福和雅思考试等出国问题,再加上国家鼓励留学生制度,中国的一部分劳动力和知识力量伴随着英语学习而流失到国外。

一、全球中英文大热的时间走势分析

中文在世界上的大热趋势则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所带来的效果,如孔子学堂的建立,外国汉语班的发展。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文并未在世界上真正地流行,到了2000年以后,尤其在2010年以后,中国语言逐渐成为世界语言学习的一种流行趋势。

2000年和2010年这两个时间段英语和中文学习趋势的反差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中国国力逐渐强盛,更重要的是中国将传统语言文化以国学的形式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在语言传播上以新形式、新途径表达,日益受到外国人民的青睐。而中国本土的英语教育一直以义务教育必修课的形式存在着,长此以往,学生只能够面对枯燥的英语教育,从而英语在中国的语言传播上失去动力。两者存在的重大差异体现在对语言形式的创新,使其产生了天差地别的效果。[1-3]

二、全球中英文大热的空间分布分析

就中国人学习英语而言,大城市与小城市的英语教育水平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大城市由于其西化程度较高,以及英语培养时间较早,因此,远胜于小城市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东部地区的英语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的英语水平。这种现象是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挂钩的。英语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了英语学习热情的高低。从这个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出,外国人的英语学习在很多时候是追求个人发展的标准,但是在很多连生存都存在障碍的国家和地区,英语学习便就是一种奢侈,更不可能是“大热”的状态,经济决定了全球化下的语言空间分布。

而全球的中文大热也是主要体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学习上。中国语言在外国流行的趋势是跨语言文化交流。东方人的思维是建立在“集体主义”的基础上,西方人的思维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具体来说,东方人对人物、事物的背景环境比较敏感,西方人以个人为中心,试图让周围的事物、环境围绕个人的需求而变化。在这个基础上,东方人的行为举止趋于被动,西方人则趋于主动。[5]这样显著的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了西方人民主动学习中文来提升自己,而中国人则是在以作业和任务的形式学习英语课程。

西方人的“个人主义”使中文的学习成为了重要的流行趋势,然而,更关键的是中国的高速发展让外国人民相信中文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未来语言。但在中国在亚洲的邻国,对中文学习的热情不是很高。一方面这是因为东南亚地区以华人居多,故对学习中文热情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海洋主权等问题上产生了重大的争端。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他们与中国产生了嫌隙,而反华势力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从而使其人民对中国产生敌视。正是因为这样,中文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全球中英文大热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对于外来文化的新鲜感,而更高程度的全球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解放了束缚在人心中的政策。中国也在像全球化靠拢的过程中逐步开始由“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将英语的学习视作为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三、全球中英文大热的政治、经济、文化分析

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经济、贸易上的全球化,同时,也相应地衍生出具有特色的政治和文化的跨文化交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和民族本土的政治、经济、文化根基可能会被其风暴所卷走,甚至可能被异化。全球中英文大热的这种现象就是全球化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经济全球化始终是建立在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上,但其却是全球化中的决定力量。中国在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犹如西方和东方之间的发展差异。经济全球化对于全球中英文大热的影响是一种原动力,在经济趋向于国际化和多极化的背景下,国家和民族需要及时与国际社会接轨,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中及时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经济虽然是一把双刃剑,但至少会给本国带来经济上的较快发展。只有搞活了本国经济,才能使本国人民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谋求跨语言文化交流这样的发展性质的事业。从中国人学英语的空间分布和热情上便能够观察到经济发展的差距直接阻碍了语言文化交流。

而政治在全球化上的动因是一种附加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世界各国在世界局势中的政治地位,正是由于经济上的不平等造成了政治上的不和谐。世界虽然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但美国始终是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视作为一种威胁,一方面打压着这些兴起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在寻找着契机来谋求和平与发展。正是这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的提升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深刻认识到中国这个潜力股,也因此造成了中文学习在欧美发达国家大热的状况,而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主导的反华势力以国家主权为借口,肆意破坏中国在亚太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又给中华文化的推广造成了很大的妨害。在这附加力的作用下,政策影响了人心,而人心对语言文化选择了或近或远的道路。

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也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物质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保障我国文化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而全球化背景的文化目标是实现文化共同繁荣发展,但实际情况是霸权主义国家开始在主导文化的流动方向,我们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伴随着传统文化的流逝。全球中英文大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得益于和失败于各自本土文化的发展差异,我们既不能失去我们传统的语言文化——中文,更不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国际语言采取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可能由于中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人在对于外语的学习始终是被动地学习,与西方截然不同,但是我们应当转换思路,调整思想,认识到英语是全球化背景下的能够改变你人生命运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全球中英文大热都造成过一定的阻力或者动力,这是由于全球化正处于一个尚不完善和健全的背景下。我们所呼吁的和平与发展的社会,要求的经济稳定、政治健全以及文化保护在全球化中暂时不可能全部实现。而未来全球化将会向哪个方向发展,暂时是不会有答案的。我们所希冀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带来的语言文化交流也将会有一条漫长的道路要走。[4-5]

[1]田有兰.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理论与美国国家语言政策实践[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3)76

[2]康晓亚.从汉语旗舰语言项目解读美国语言政策[J].前沿,2013,4(8)71

[3]张燕.加拿大语言政策的引导机制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3)32

[4]张秋生.澳大利亚亚洲语言文化与移民政策的调整(1991-1995)[J].学海,2014,6(2)86

[5]沈海英.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3)65

H030

A

刘宏宇,男,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5,硕士

猜你喜欢

中英文全球化语言
语言是刀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全球化陷阱
APPITA 2015年第2期中英文摘要
我有我语言
APPITA 2013年第4期中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