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理论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6-02-28郑东升,王大印
“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理论研讨会”会议纪要
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的贵阳孔学堂,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发挥阳明心学的时代价值,从中吸取思想养料,创新社会心态问题研究,发挥多学科优势,积极寻找解读、解答、解决当今社会各种心态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于2016年4月10日正式揭牌成立了“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理事会徐圻理事长主持了揭牌仪式,并邀请贵州省副省长何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厚粲共同为该院的成立揭牌。来自全国各地接受该院聘请为“学术顾问”的50余名中国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参加了此次揭牌仪式,并参加了随后举行的“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理论研讨会”。
“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理论研讨会”由贵州省哲学学会会长、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院长徐圻教授主持。十几位与会专家围绕“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中‘心’的问题”、“阶层分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的演变”、“阳明良知心学的当代启示意义”、“从阳明心学看社会心态问题研究”、“阳明心学与社会研究”、“关于精神取向的心态”、“阳明心学与社会心态研究”、“阳明心学与青年学生的心理建设”等问题分别从哲学、文化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不同视角切入作了精彩发言。
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前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先生在发言中指出:开展对“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的研究,对于我国人民加强修身养性,提高个人品质,从而推进整个社会风气向更好的社会面貌与道德水准的改变,使我们国家能更加和谐、富强方面是能够起作用的;另一方面,心理学通过对阳明心学的研究,对自身的发展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因此,她呼吁我国广大心理学研究者能多多关注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问题,“对这个事情我们心理学界一定要有点贡献”。
中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李桦教授也在会上就心理学与当代我国的社会心态和大众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等问题做了针对性的发言。
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吴震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吴光和钱明两位研究员、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李承贵教授等四位学者主要从哲学的角度表达他们对“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这一主题的看法。吴震教授的发言一方面对可以将其视为中国文化基石的“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重作用做了分析,另一方面也对“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成立后的目标与实践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吴光研究员则对“阳明心学”的内涵做了深入分析。他认为跟以往的心学不同处在于“阳明心学”中“心”字的本体是指“良知”,良知就是天理。所以我们可以把“阳明心学”概括为“良知心学”。它对当代最为重要的启示是提倡大家要凭良心做事,要本着良知去行事,要树立“敬畏意识”,提倡“底线的意识”。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谢立中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文军教授则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表达他们对“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这一主题的看法。谢立中教授的发言表达了三层意思:(1)阳明心学应该是一个学派,不是一个学科;(2)由于心学是跨学科的,因此心学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学科。它是一个学派,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方法论,可以用来指导任何一个学科的研究;(3)我们可能还应该努力在应用古今中外的学术资源来丰富和补充、发展心学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的杨国荣教授、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的张新民教授和台湾宜兰大学的陈复教授等三位学者主要从文化学的角度表达他们对“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这一主题的看法。杨国荣教授在发言中对“心态”这一概念进行了解析。他认为,可以把“心态”理解为一种综合性的精神世界。具体而言,它至少包含三重内涵:(1)与“心态”相关的知识经验;(2)“心态”包含价值取向,包括价值原则、价值理想等等;(3)“心态”是和诸多个体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它总是和心理层面的个性特点相关联。此外,“心态”同时也是可以调节转换的。既可以个体自身处境和大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通过个体自身精神世界的提升而变化。后者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自我涵养、自我修养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世界。在这个过程中,阳明心学隐含着比较丰富的思想资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关联性。
陈复在发言中指出,我们在探讨“阳明心学”的需要考虑“华人到底怎么样来再次重新建立自主的学术”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心学曾经是华人最后一拨原创性的学术思想,而我们今天经历了一百多所学术被殖民的处境,当我们重新思考这个议题时,怎么样去借鉴阳明学,让“阳明心学”的学术思想能够帮助华人自主学术的复兴。
主持人徐圻在对该次理论研讨会进行小结时指出,王阳明先生开创心学,里面就包含了培育良好个人心态和社会心态的知识与智慧,具有恒久的价值,应该成为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宝贵文化资源。在此情形下,准确分析当代心态的原因,研究阳明心学的养料,重建良好的社会精神秩序,既是个人之梦,也是时代的呼唤。同时,发掘阳明心学的积极成分,并且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打造贵阳孔学堂的品质,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活动,但却丝毫没有影响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对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问题的思考和交流。不同学科的学者们按照自己的角度来谈阳明心学和社会心态问题,彼此学科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的差异非但没有成为彼此交流理解的藩篱,而是相互启发、相互印证。尽管很难,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相信围绕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不同学科未来的融合性会更大!
(郑东升、王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