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方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PS/PSGL-1等的影响※
2016-02-28范金茹刘小瑗王美香欧阳过周斐然
● 范金茹 刘小瑗 熊 涛 王美香 欧阳过 周斐然 罗 琼
心痛方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PS/PSGL-1等的影响※
● 范金茹*刘小瑗 熊 涛 王美香▲欧阳过 周斐然 罗 琼
目的:通过观察心痛方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PS、PSGL-1、CD40、CD40L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心痛方的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心痛方,对照组服用拜阿司匹灵、阿托伐他汀钙,疗程3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PS、PSGL-1、CD40、CD40L的表达,记录IMT、颈动脉Crouse积分、中医证候积分、ECG、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抑制PS、PSGL-1、CD40、CD40L的表达,降低IMT、Crouse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心电图,提高综合临床疗效(P<0.01);治疗组在抑制CD40、CD40L的表达、降低Crouse积分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综合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心痛方能明显降低PS、PSGL-1、CD40、CD40L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白细胞相互反应相关因子,从而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心痛方 冠心病 颈动脉斑块 PS PSGL-1 CD40 CD40L
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炎症反应贯穿其全过程。血小板-白细胞(PLT-WBC)相互反应通过介导炎症反应,促进PLT-WBC活化、聚集,黏附,释放炎症递质,进而导致斑块形成、破裂及血栓形成。PLT-WBC相互反应主要涉及两对蛋白,即P选择素(PS)/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本研究通过观察心痛方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PS、PSGL-1等的影响,探讨心痛方的作用机制。
1 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和门诊患者6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层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上合并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参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3]、加拿大心脏病学会(CCS)心绞痛分级标准,采用Crouse积分计算法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颈动脉IMT以最厚颈总动脉IMT为比较变量,将IMT≥1.2mm定义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4,5]。1.2.2 中医诊断标准 胸痹心痛合并眩晕痰瘀互结气郁证参照《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6]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稳定型心绞痛Ⅲ级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年龄在40岁至75岁之间。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1.4 给药方法及疗程 治疗组:心痛方(组成:柴胡10g、瓜蒌10g、川芎10g、桃仁10g、蒲黄10g、白芥子10g、郁金10g、九香虫10g、甘草5g)每日1剂,温水冲服,每日2次。
对照组:拜阿司匹灵(拜耳公司,规格:100mg/片,生产批号:121110119)口服,每日0.1g,阿托伐他汀钙(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mg/粒,生产批号:121110119)口服,每日20mg。
疗程:疗程为3个月。入选病例治疗期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者继续服用正规降压药、降糖药治疗,合并高脂血症者停服其它调脂药,所有病例停服其它中西药。
1.5 检测指标 (1)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心电图、颈动脉系彩超、综合临床疗效,记录IMT及Crouse积分;(2)治疗前后血浆PS、PSGL-1、CD40、CD40L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2 结果
2.1 PS、PSGL-1比较 治疗前,两组PS、PSG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PS、PSGL-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S、PSGL-1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2.2 CD40、CD40L比较 治疗前,两组CD40、CD40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CD40、CD40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CD40、CD40L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CD40、CD40L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3 Crouse积分、IMT比较 治疗前,两组Crouse积分、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ouse积分、IM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Crouse积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Crouse积分、IMT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4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5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7 两组综合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6 两组综合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3 讨论
炎症贯穿了AS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AS作为冠心病和颈动脉斑块相同的病理基础,其病理变化存在变质、渗出和增生等炎症的基本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从脂质条纹到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乃至不稳定斑块的生成、破裂和血栓形成,始终都有各种炎症细胞和大量炎症介质参与[8]。PLT-WBC相互反应参与了介导血小板与白细胞的活化、相互聚集、黏附,参与炎症反应,诱导斑块形成、破裂及血栓形成等一系列过程。因此本研究通过干预PLT-WBC相互反应,进而达到延缓AS的发生发展、稳定斑块的作用。
心痛方作为以陈世铎“心痛治肝”为理论依据的经验方,以疏肝豁痰化瘀为治法,标本兼顾,肝心同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痛方能明显抑制PS、PSGL-1、CD40、CD40L的表达,降低IMT、Crouse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心电图,提高临床综合疗效;在抑制CD40、CD40L的表达、降低Crouse积分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综合疗效方面心痛方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认为,心痛方可通过抑制PS等指标的表达,干预PLT-WBC相互反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止炎症反应、延缓AS的发展、稳定斑块的作用。
[1]Russell Ross.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N Engl J Med,1999,340(2):115-12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0:1-4.
[4]曹 勇.颈动脉超声与血尿酸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医学,2010,22(11):2014-2016.
[5]常建宁.颈动脉内-中层厚度及斑块性质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的预测研究[J].中西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9):1050-1052.
[6]焦树德,路志正.实用中医心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99-620.
[7]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8]Libby P.Inflammation in atherosclerosis[J].Nature,2002,420:868-874.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No.11A085);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No.12C0280)
范金茹,女,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
▲通讯作者 王美香,E-mail:fanjr218@sina.com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