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妇科玉尺》调经用药特色
2016-02-28张佳佳徐慧军
● 张佳佳 徐慧军
论《妇科玉尺》调经用药特色
● 张佳佳1徐慧军2▲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对《妇科玉尺》中的调经方药进行研究,分析、归纳其用药规律,为临床调经提供更有价值的处方思路。方法:对其调经药物的频次、功效、气味归经、习惯性配伍等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用药组方特色。结果:调经方共72首,总用药频次524,用药129味;药性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苦辛和甘味为多;归经以归肝、脾、心经药物最多。结论:调经药中最常用的单味药为当归、甘草、白芍、川芎等;所用药物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最多。
《妇科玉尺》 调经 用药规律 用药组方
《妇科玉尺》[1,2]是清代名家沈金鳌所著,成书于公元1774年间,作者引经据典、博采众长编写此书,旨在给予我们妇科辨证的“玉尺”,使妇科疾病时有准绳可依,准确无误,所谓“尺而以玉为之,分寸所划,坚久不磨,尤准之准也”。妇科疾病首重经、带、胎、产,而《妇科玉尺》对妇科各病均有独到的论述,颇具特色,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妇科专著,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及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妇科玉尺》中调经部分的用药规律给予粗浅的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所收集研究的方剂均来自于《妇科玉尺》卷一月经门,书中治月经病的方剂共72首(除却验胎法一方),总用药频次524次,涉及中药125味(除去黑铅、干丝瓜、水银、黄茄子四味中药之后)。因黑铅、干丝瓜二味中药在《中药学》[3]中未被收录,且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对其论述较少且说法不甚统一,而水银、黄茄子在《中药学》[3]和《中国药典》[4]中均未找到对其明确的论述,以上四位中药在调经方剂中均只出现一次,故此处未予统计分析。
通过统计月经门中使用方剂的药物、分类、药性、归经、使用频次等,为临床治疗妇科月经病提供更有价值的处方用药思路。
1.2 方法 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软件,将72首方剂中使用的诸药物、分类、功效、归经、四气五味等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调经用药特色。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经方剂中单味中药的使用频数频率分析 通过对72首调经方剂中涉及到的125味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使用药物最多为当归,频率最高(7.06%);其次为甘草、白芍,频率均为5.34%;川芎的使用比例也较高,频率为4.20%。当归、甘草、白芍均属于补虚药范畴,川芎属于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最低药物共55味,均只出现1次,频率为0.19%。现将使用频率大于0.5%的56味药物进行列举,见表1。
2.2 调经方剂用药的分类频次统计分析 依据《中药学》[3]及《中国药典》[4]的中药分类标准,将72首调经方剂涉及的125味中药进行分类,使用药物频率最高的是补虚药,占29.20%;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占20.04%;补虚药与活血化瘀药相配伍是沈金鳌调经用药的常用组合;再次是清热药,清热药清泄里热,是临床常用增效配伍药类;而理气药、解表药等药类在调经方剂使用中也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前者占6.49%,后者占6.30%。见表2。
2.3 调经方剂用药的药性、五味频次统计分析 依据《中药学》[3]及《中国药典》[4]的中药分类标准,将72首调经方剂涉及的125味中药进行药味、药性统计分类,可知药性以温性药最多,频率为37.12%,温性中药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功效,多用于治疗寒性病症;其次为平性药,频率为22.88%;药味以苦、辛、甘为最多,累计频率达89.34%,苦味药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辛味药能发散、行气行血等,甘味药能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见表3、表4。
2.4 调经方剂用药归经频数、频率分析 依据《中药学》[3]及《中国药典》[4]的中药分类标准,将72首调经方剂涉及的125味中药进行归经统计分类,可知125味中药归经以归肝、脾、心、胃经为主,归肝经的药物频率据第一,频率为22.48%,其次是脾经,频率为19.85%。见表5。
表1 调经方剂中使用频率大于0.50%(即出现频次≥3)的56味药物
(续表)
表2 调经方剂中药物分类的频数及频率分析
表3 调经方剂中药物的药性分析
表4 调经方剂中药物的药味分析
表5 调经方剂中药物的归经分析
3 结论
《妇科玉尺》是清代名医沈金鳌所著的一部妇科专著,颇具影响力,共6卷9门,对妇科疾病论述系统全面,包括求嗣、月经、胎前、小产、临产、产后、带下、崩漏及妇女杂病等。其中月经门中共列方72首(不包括验胎法一方),均为内服方,总用药频次数为524次,涉及中药125味(除去黑铅、干丝瓜、水银、黄茄子四味)。月经门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月经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则及应用方药。
沈氏认为“经贵乎如期”,强调月经规律的重要性,月经门开卷即谓“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不调则病作,甚至积而不行,则病更作。”指出了正常月经对妇人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沈氏对月经病的深刻认识。通过对沈金鳌调经门中组方用药规律数据挖掘分析研究,总结在临床治疗月经病的组方选药上可借鉴的结论如下。
(1)调经用药上十分重视顾护气血。气血是月经最基本的物质,气血充盛,血海按时满盈,才能经事如期,沈氏善于运用补血调血的基础经典方剂四物汤进行加减;重视脾胃的调理,脾气旺则能生血而经自通。正如《本草纲目》[5]“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方中多用当归、白芍、熟地养血,用甘草、白术、人参等药物补气,书中更是多处使用补血调血的基础名方四物汤进行加减,如:经水不调,所下淡色似水者,血虚也,宜四物汤加人参、香附;经不调先期而来者,血热也,宜四物加芩、连;瘦弱人经闭者,血气受伤或生育多也,宜四物加红花、桃仁;经欲行,脐腹绞痛,四物加延胡、槟榔、苦楝、木香减半……四物汤在文章论述中出现达二十余次,充分说明了沈氏在调经的遣方用药上对气血的重视。
(2)重视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却不妄用攻伐,拿捏得当。“盖妇人假血为本,以气为用,血气稽流,则涩而不行”(出自《圣济总录》[6]),因此在治疗月经病时本着“血滞宜通,血枯宜补”的原则,血瘀者重用活血化瘀之品,如文中指出:偶感风寒,或食冷物,以致气滞血凝而闭,宜以通气活血药导之;至如痛经一症,乃将行经而少腹腰腿俱痛,此淤血,宜以通利活血药调之。出现较多的活血化瘀药有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大黄、莪术等。同时文中指出:“未可概视,若专用攻伐,恐经不通而血反涸也。”
(3)调经方药中使用温性药物最多,频率高达37.12%,远大于他对寒凉药物的使用。诸多古代医家注重风冷之邪,《难经·二十二难》[7]谓“气主煦之”,我们普遍理解为“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认为风冷外邪为主要致病因素,所以“室女月水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凉药”,与《妇人大全良方》[8]观点相似。治疗月经病不能妄用寒凉,此思想对后世医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其次平性药也有较高比例(占22.88%),说明月经病的治疗需要“调”,宜用偏性不明显之药。药味以苦、辛、甘为最多,累计频率达89.34%,养阴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多具有苦味,养血补气药物多为甘味,活血行气之品多为辛味。这与统计中调经门的使用药物五味规律相符。
(4)重视肝脾的调理。肝藏血,主疏泄,脏腑所化生之气血,除营养周身以外,则储藏于肝,其有余部分,在女子则下注血海而为月经。肝气条达则血脉流畅,经候如常,肝气郁结则血脉失畅,月经异常。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肝气郁结的情况,故“女子以肝为先天”。正如《类证治裁》[9]所言“所重尤在调肝,盖妇女善郁,木失条畅,枝叶萎悴,肝不藏血,经之所由不调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或饮食不节,过食寒凉,损伤脾阳,或思虑劳倦过度,耗损脾气或忧思过度,伤及脾胃,脾气受损无以化生气血,均可导致血虚气弱,血行迟滞,而为经病。沈氏治疗月经病在脏腑方面抓住女子先后天,以调治肝脾为重点,常用逍遥散、小柴胡汤、四君子汤等随证加减。调经方药中归肝脾二经的药物百分率分别为22.48%、19.85%。
(5)重视情志致病。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女性更易受不良情志因素的影响,沈金鳌在治疗月经病时尤其注重情志致病,近年来,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月经失调有上升的趋势[10]。文中多次指出情志致病的病因病机:故云室女忧思积想在心,则经闭而痨怯者多;经来时,心神不宁,四肢微热,虚劳者,曾受惊也,宜菖蒲饮;妇人室女,七情伤感,至于血并,心腹作疼,或连腹痛,或引背膂上下攻刺痛,血瘀作搐,或经不调,一切血气病也;有干血痨者,忧思积想所致也,宜月红汤;寡居之妇,庵院之尼,欲动不能遂,感愤不得言,多有经闭之疾,含羞强忍,不欲人知,致成痨瘵难治者……提示我们在治疗月经病时不仅要重视用药的调整,而且不能忽视心理的疏导。
沈金鳌以“尺而以玉为之,分寸所划,坚久不磨,尤准之准也”的“玉尺”为临床辨治准则,意在辨治妇科诸病时,有如玉尺量物,准确无误。据统计,《妇科玉尺》共摘引有《素问》、《脉经》、张仲景、徐之才、孙思邈、陈自明、郭稽中、刘完素、李杲、朱震亨、张从正、薛己、王肯堂、武之望、万全、张介宾、吴谦、亟斋居士等约40家的有关论述,真正做到了博采众方,取精选粹,而且不拘一格,择善而从。《妇科玉尺》整体特点:博采众家所长,编写严谨,条理清晰,辨证审慎,选方精当,用药灵活,顾护气血,注重肝脾。沈氏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妇科病进行系统总结,发前人所未发,为中医妇科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总结分析沈氏调经用药规律,旨在为临床月经失调的遣方用药提供合理的参考和依据。
[1]清·沈金鳌.余 涛,陆海峰,李晓寅,等注解.妇科玉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2]周仲英著.中医古籍珍本集成(妇科卷女科撮要妇科玉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1-522.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1192.
[5]明·李时珍.刘山永注解.本草纲目[M].4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6]宋·太医院编.圣济总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
[7]凌耀星主编.难经校注[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8]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9]清·林佩琴.类证治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10]王玉清.月经失调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外医疗,2010,29(8):131-131.
▲通讯作者 徐慧军,女,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多囊卵巢综合症、复发性流产、卵巢早衰。E-mail:xuhuijun08@163.com。
1.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250355);2.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妇一科(2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