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心乡村

2016-02-27李尕

摄影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空心化古村空心

“在现场”这个不定期栏目聚焦于摄影记者和独立报道摄影师在拍摄现场的所闻所感所悟。本期由新华社湖南分社摄影记者李尕带来他在2015年拍摄的“空心三部曲”,以及对“空心乡村”这一社会问题的观察。

虽然已跨入2016公历新年,但我更习惯将农历岁末当做辞旧迎新的节点。草木的枯荣、候鸟的归离、万物的轮回似乎更遵循中国人的传统时间刻度。包括中国人的年度大迁徙,也因相时而动被冠名“春运”。

每年除夕,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进入最吊诡的时分:大街上、写字楼中、商场里,那些亢奋的人们、奔忙的车辆,会突然人间蒸发。在整个春节七天长假里,这座平日里“打了鸡血”的城市恍若“空城”,“春运”的大潮将奔忙的中国人送回各自的故土。而在大年初八,这座“空城”又像一块饥饿的海绵将人们“吸”回城市“满血复活”。

有时我会把城市想象成一颗心脏,而乡村是毛细血管,人口便是循环于心脏和血管中的血液。如果心脏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那么毛细血管必然是常态化的缺血。

2015年,我拍摄了“农村空心化”三部曲,选择的脚本都是处在劳务输出体系最末梢的湖南乡村。这里的青壮年人口,一旦离开土地,务工就成了逃不脱的宿命。他们在资本和劳动力的一次次再分配中,就像海浪中的一片树叶飘来荡去、难以归岸。青壮年人口的出走带来的不只是农村劳动力的空心,更是教育的空心、乡村文化的空心。

当我置身那些空荡荡的教室、荒废的古祠堂时,脑海会莫名涌现出春节时空寂的城市街头场景。究竟城市成就了谁的喧嚣,而乡村又将留给谁来寂寥?

有一年春节后,我在湘南农村采访到一位老人,老人指着自住的三层楼房向我介绍:“我家现在开着个‘七天宾馆’”。原来,这座楼房是老人的三个儿子凑钱修建,他们都在楼房里给自己留了一间房。每到过年时,在外地城市工作的三个儿子会带着媳妇孙子回来住在各自的房间里,一般顶多住七天。老人便把这座楼房戏称为“七天宾馆”。春节过后,城里的“7天酒店”又会住满背井离乡进城打拼的人们,而乡村里又将有千万个“七天宾馆”人去楼空。

空心化的古村

位于湘南湘江水系沤江南岸的汝城县暖水镇北水村,是一座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古村落,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当地的经济中心。北水村以朱姓为大姓,根据村里朱氏族谱中一幅反应清朝年间的村貌图描绘,村里曾有祠堂、牌坊、戏台等大量南派风格的传统建筑。从1980年代末开始,外出打工潮开始影响这座邻近广东省的湘南古村,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让北水古村的常住人口逐年减少。从1990年代开始,因附近水系兴修水利工程,不少村民迁住到古村附近新建的新村居住,古村逐渐成为一个空心古村,常住人口只有寥寥几户十几个人,多为留守老人和小孩。

空心的北水古村只是逐渐消亡的众多中国传统村落的一个,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于2014年曾对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传统村落展开行经11省为期三个多月的考察调研,他们以2010年曾经走访过的尚为活态的1033个传统村落为调查对象,发现这些村落中有461个因各种原因消亡,幸存572个。总数消失44.6%,平均每年递减11.1%。也就是说,在此次调研范围之内的传统村落中,约3天就有1个消亡。

空心化的乡村小学

位于资江流域的湖南省桃江县三堂街镇,有一座被资江水环绕的郭家洲。位于洲心的郭家洲小学始建于1970年代,是洲上唯一的小学。1997年,20岁的郭凯峰从益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从小就读的郭家洲小学当老师。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洲上渐渐兴起外出务工潮,村里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年轻夫妻把孩子带出去念书,郭家洲小学的学生逐年减少。到了2007年,郭家洲小学学生减少到30多名,年级也只开设了1到4年级,郭凯峰和妻子胡叶芝成了学校里唯一的两位老师,他们让不同年级的孩子坐在一间教室上起了“复式班”坚持教学。到了2013下半年,学校只剩下4名学生就读。

郭家洲老支书郭干中说,2014年初有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到了洲上,这一年郭家洲小学学生增加到了13名。但在村里待了一年后,大部分回乡的村民又选择了再次外出务工,学生又走光了。2014年下半年因为招不到学生,郭家洲小学被迫暂时关闭停课至今。当地政府一直鼓励居民让子女就近入学,但现在洲上留下来的人大多是留守老人,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更愿意把孩子带在身边读书,实在不能带在身边的,也会多花些钱让孩子坐校车去镇上条件更好的中心小学念书。老支书郭干中认为,只有等到家门口的钱比外面的好挣了,出去的人才会慢慢回来,郭家洲才会再次响起朗朗书声。

空心化的农田

以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研究为基础发布的2014年《经济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已呈现了严重的老龄化趋势。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农村农业劳动力中,40岁以上的年龄组人口占到61%。作为劳务输出地,湖南目前有跨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约1010万人,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湖南常住人口6500多万这一数据推算,湖南省每6人中就有一人外出务工,他们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我在湖南的几个乡镇走访了多位种田的农民,这些受访者中年龄最小的50岁,最大的70多岁。他们当中有人在田间地头劳作了大半辈子,把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土地;有人年轻时曾随务工潮到大城市打拼,年纪大了返乡归田。有人随着年老体衰渐感种田力不从心,有人与时俱进科学种田成了种粮大户。有人将别人家抛荒的土地复耕还田,有人坚守着最后一亩自留地精耕细作。对土地的无限眷恋和深厚情感让他们坚守田间,用自己的汗水筑起了粮食安全的基层堡垒。而他们心中却都有着相同的无奈和疑问:等他们老了以后,谁来种田?

猜你喜欢

空心化古村空心
《古村小巷》
地球是空心的吗?
古村新景
空心人
古村——大芦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空心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空心针治疗胫腓神经联合损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