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发作频率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
2016-02-27肖杰平
肖杰平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绞痛发作频率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心绞痛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4次/周,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4次/周。利用SF-36量表8个维度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分析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绞痛发作频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与生存质量(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心绞痛发作频率与疼痛、一般健康状况和情感职能)呈负相关。 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患者的生存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心绞痛发作频率越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低,反之,患者生存质量越高,所以在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上要注意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心绞痛;发作频率;生存质量;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6-0031-03
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and quality of life
XIAO Jieping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Jinxi 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Jinxi 344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order to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ngina. Methods A clinical data of 20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February 2013 and August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0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4 times/week,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4 times/week. The SF-36 scale, including 8 dimension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and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was analyzed. Results Through analysis and observation, the scores of all 8 dimensions of SF-36 scal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t difference(P<0.05). There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and quality of life(PF,RP,BP,GH,RE). Conclusion It exists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and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The higher the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is, the lower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s, and otherwise, the higher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s, which indicates that clos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reduce the patients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and thus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ngina.
[Key words]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Quality of life; Correlation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疾病[1],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2,3]。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就是心绞痛,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的频发性胸痛[1]。临床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疗程较长,一般急性发作期在医院接受治疗干预,出院后需要继续治疗,康复过程比较漫长,所以生存质量的提高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关键因素,生存质量能够比较全面地评定冠心病恢复情况,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保障。有关研究显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频率可能与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我院为了研究心绞痛发作频率与生存质量相关性问题,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动脉造影诊断确诊。按照心绞痛发作频率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45~75岁,平均(56.2±2.5)岁;胸痛发作频率每周在4次以上,总胆固醇为(4.5±0.8)mmol/L,其中糖尿病史28例,冠心病史40例,吸烟、饮酒史32例。对照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6~69岁,平均(55.2±1.5)岁;胸痛发作频率每周在4次以下,总胆固醇为(4.7±1.8)mmol/L,其中糖尿病史24例,冠心病史36例,吸烟、饮酒史40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肝肾疾病、肠胃疾病以及其他严重性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对患者实施一般问卷调查法了解基本状况,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等人口学资料,相关临床症状以及心理社会方面因素等。然后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一般利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量表)进行调查,此表包含与人体健康相关的8个维度、36个条目;其中8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I,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精力(vitality,VT)。SF-36量表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好。量表由研发者发放,并指导被研究者填写,填写过程中对于患者不理解的问题应该给予充分解释,避免无效量表的出现,并引导患者独立完成量表填写。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绞痛发作频率高的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心绞痛发作频率与生存质量(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呈负相关,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越高,其生存质量越低,见表2。
3 讨论
心绞痛属于冠状动脉痉挛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骨上段或中段后方出现紧缩、沉闷、压迫等感觉,症状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晕厥、猝死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4]。引发患者心绞痛的直接原因可能有劳累、紧张、激动、寒冷以及饱餐等因素导致的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患者血供需求增高,而人体此时冠脉无法适应扩张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状况,从而引发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由于疼痛剧烈而无法进行正常工作,而且疼痛缓解后患者容易发生生活耐力减弱,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的提高[5-6]。
临床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没有特效方法,一般心绞痛患者在急性发病期入院接受针对性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治疗与康复,治疗与康复过程比较漫长,在这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紧密观察与访问,注意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患者在康复期间生存质量的提高对病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患者生存质量高,病情康复效果好。Rodin等1990年提出,医学上患病率指标和传统的精神测量指标不能充分反映疾病的进展与结果,而生活质量能够综合评价疾病的影响。国内有关研究表明,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以及社会技能如果处于非健康状态,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就会提高,所以应该特别注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人是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人的生存质量必须涵盖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测量表的种类有很多种,其中SF-36量表的健康问卷调查能够比较全面地表现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SF-36量表包括与人体健康相关的8个维度共36个条目,量表测量满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
心绞痛发作频率与SF-36量表各个维度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患者进行心绞痛治疗后,仍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发作,特别是冠状再狭窄患者和血管病变的患者,这些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一般比其他类型患者发作频率要高出很多。Spstus等[10]通过调查发现心绞痛患者经过1年的治疗与观察,发现心绞痛发作频率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因为患者心肌缺血导致的,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可能会改变心脏舒张功能,加重心肌缺血,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心绞痛发作。收缩二尖瓣口峰值流速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左房收缩力有着密切的关系,PVE降低和PVA增高是左室舒张功能敏感指标。患者心绞痛频繁发作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据有关研究显示,引起心绞痛频繁发作的主要因素有生活习惯、病史、生活压力、心理承受能力、情感支持、劳累过度等;另外,日常饮食也与心绞痛发作频率有着紧密的关系。根据WHO调查显示,吸烟、饮酒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比一般患者要高出50左右[7]。其次,良好的社会支持与心绞痛发作频率也有重要关系,有关专家认为社会支持能提高患者机体承受能力,也就是说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够提高积极情感因素,使人体产生有利于病情康复的细胞因子,从而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Blumenthal等[8]研究显示,合理的康复锻炼计划能够改善患者心脏储备功能,减轻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所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
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方面与心绞痛的发生也有较大的关系,心绞痛一般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生理功能逐渐退化,各种疾病开始在人体蔓延,人体身体上的承受能力会降低,而且老年人与外界交流减少,因此老年人自我感知和自我价值感下降,影响健康指数,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影响对疾病的耐受力,导致心绞痛频发;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经济收入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营养状况以及接受治疗的程度也不同,可能会影响心绞痛的发作;另外,有Shechter M等[9]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发现冠心病发展频率与细胞内镁离子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体内细胞镁离子浓度高,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在生活饮食方面的改善,能够降低心绞痛发生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1,12]。这些因素均包含在SF-36量表中,所以说SF-36量表能够全面地反映出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情感等方面因素对心绞痛的影响[13-15]。
本次研究中,发现心绞痛发作频率高的观察组患者在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精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等生存质量评估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表2显示心绞痛发作频率与生存质量(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和情感职能)呈负相关。说明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绞痛发作频率有明显的相关性,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越高,生存质量越低,反之,患者生存质量越高。所以在临床治疗中,要注意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从生理、心理、精神、情感、社会等方面给予患者积极的支持与配合治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低,建议在临床治疗方面除了常规治疗以外,还应该加强患者心理方面、生理方面以及精神、社会方面调节与干预,平时注意患者心理护理、精神支持,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其治疗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自身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永霞,李明,朱明军,等.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C].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暨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270-275.
[2] 曹松梅,赵庆华.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6):18-19,38.
[3] 曹松梅.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2007.
[4] 杨彪,郭航远,邢杨波,等. 变异型心绞痛胸痛发作频率与细胞内镁离子浓度的相关性探讨[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5):331-332,343.
[5] 杨雨竹. 应用中医经络推按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2013.
[6] 刘玲. 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11,8(5):37-38.
[7] 苏彦芷.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74-75.
[8] Blumenthal JA,B.byak MA,Carney RM,et al. Exercise,depression and mortality after myocardial infaredon in the ENRICHD trial[J]. Med Sci Sports Exerc,2004,36(5):746-755.
[9] Sheehter M,Bairey Nerz CN,Stuehlinger HG,et al. Effects of oral magnesium therapy on exercise tolerance.exercise-induced chest pain,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Am J Cardiol,2003,91(5):517-521.
[10] Spertus JA,Winders JA,Dewhurst TA,et al.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ac,1994,74(12):1240-1244.
[11] 黄多新. 夏勇高龄冠状动脉双支重度狭窄变异型心绞痛[J]. 江苏医药 2012,32(8):136-137.
[12] 许蓉. 盐酸曲美他嗪片与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血瘀阻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活动耐量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9):2291-2292.
[13] 王师菡,王阶,李霁,等. 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32(8):1051-1055.
[14] 郜燕霞. 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14,(3):139-141.
[15] 杨道疾. 通心囊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观察[D].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收稿日期: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