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的产业功能与发展战略

2016-02-27武前波马海涛

世界地理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杭州

武前波 马海涛

摘  要:全球城市区域是21世纪前后的一种重要经济地理现象,并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将长江三角洲作为全球城市区域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以国际城市上海为核心的外围二级城市,提出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的概念特征,认为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可以界定为二级城市。参考国内外典型国际城市及二级城市的发展经验案例,对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的产业功能进行深入分析,相对发达成熟的制造业和趋于优化提升的服务业是其重要特征。以杭州为例,基于城市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施,探索其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路径,进而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产业功能;长江三角洲;杭州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推动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加速流动,重塑了全球城市化进程、区域城镇格局与城市空间形态。早在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就注意到了美国东北部城市化现象,提出了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即人口规模达2500万人以上,由许多都市区首尾相连,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城市地域[1]。2001年,美国著名经济地理学者斯科特出版《全球城市区域:趋势、理论和政策》一书,针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巨型城市区域,提出了“全球城市区域”(Global city-regions)概念[2];英国城市地理学家霍尔等提出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MCR: mega-city region)概念,并针对欧洲地区做了相关实证研究[3]。

 国内从都市连绵区到城市群,再到全球城市区域或巨型城市区域的理论研究,在空间范围界定上基本上一致。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13个规模较大的城市群,人口规模均在1000万以上[4]。其中长三角核心地区人口超过8000万,无论是核心城市规模,还是总体规模,都远高出其他城市群,这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城镇体系快速发育的结果,特别是二级城市作用表现相对突出,国际化进程推进较快,成为除了上海以外的重要区域增长极[5]。所以,本文将基于“全球城市区域”的视角,重点关注长三角地区二级城市,对其概念内涵、范围界定、功能特征、发展策略进行探索分析,以充实全球城市区域和城市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其中,受各城市数据来源、统计口径及统计年份一致性限制,文中所采用数据以2010年前后为主。

1  基本概念与相关界定

1.1 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的概念及理论

 斯科特对“全球城市区域”概念进行了界定,即这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城市范畴,也相异于仅有地域联系形成的城市群或都市连绵区,而是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空间现象。魏也华等认为,全球化已经使得纽约、伦敦和东京成为全球经济的中心,处于全球城市体系的顶尖位置,促进了相应的全球城市区域形成,同时也使得一批规模相对较小的二级城市在国际化竞争中成功地实现了功能重组,如波士顿成为美国东北部全球城市区域仅次于纽约的金融中心[6]。陈雯等对二级城市进行了定义,是指一定区域特别是大都市圈范围内,一些在规模和地位上仅次于首位城市的次级大城市,这些城市成为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如美国加州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沿线,日本的筑波,以及上海都市圈的苏州、杭州和无锡[7]。

 基于斯科特的全球城市区域理论框架,可以认为全球城市区域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区域内相互联系的诸多城市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核心城市和二级城市都属于高度全球化或国际化的城市,这是与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理论相异的一面[8]。因此,“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的内涵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①二级城市所在的全球城市区域具有国际乃至全球影响力;②二级城市在全球、国家或区域城市体系中担任重要或特定功能,如制造业、服务业或高技术产业等具有专业化分工优势;③二级城市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次于首位城市,但又明显超出下一等级城市。目前,我国符合以上界定标准的全球城市区域包括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以港深为核心的珠三角、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等国际化城市区域。

1.2 长三角地区二级城市的范围界定

 1976年戈特曼判断长江三角洲将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带。改革开放以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获得了飞速发展,相继被国内学界运用大都市连绵区、城市群、全球城市区域、巨型城市区等概念界定,其中,上海浦东新区先后被中央政府列为国家级新区和自由贸易区,由此带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成为引领国家地区经济增长、发挥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即长三角地区的全球性功能地位符合二级城市的首要界定。

 基于二级城市的概念内涵,对长三角核心地区16个城市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可将之划分为三个等级(表1):一级城市仅指上海,人口规模超过2000万,经济规模超过15000亿,工业规模超过30000亿,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000亿;二级城市包括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人口规模介于600万~2000万之间,经济规模5000亿~15000亿,地方财政收入介于500亿~2000亿;三级城市是指其他10个核心城市。分类结果与近期出现的长三角城市网络、金融流动研究具有近似性,其中将上海作为第一层级城市,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无锡属于中间层级城市,其他城市功能相对较弱[9-10]。

 从以上范围界定可以发现,长三角地区二级城市的发展层次低于一级核心城市上海,但又明显超过三级城市系列,而每一个二级城市均是区域发展轴线中的重要节点,并具有较强的国家或区域功能,如苏州、无锡属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技术产业比较发达的制造业城市,南京、杭州均是省会城市,金融服务业优势相对突出,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之一,工业制造优势明显,港口功能具有国际性竞争力。

2  长江三角洲二级城市的产业功能

2.1 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从2010年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的产业结构分布来看(图1),上海、杭州、南京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发育水平相对较高;苏州、无锡、宁波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工业制造实力较强,这与各个城市所承担的主要职能密切相关,如上海、杭州、南京均拥有重要的国家或区域服务功能,苏州、无锡、宁波的国际化制造功能相对突出。

 总体来看,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五大二级城市,均呈现出二、三产业并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举的发展格局,这在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具有显著的“时空压缩”意义,即国外发达国家全球城市区域的核心城市与二级城市主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如纽约和波士顿,国内的一级城市与二级城市仍然兼具制造业功能[11]。

2.2 制造业功能分析

 当前长三角地区属于世界级制造业基地,既拥有纺织、钢铁、化工、机械等传统制造业,也囊括电子、电气、汽车、医药等现代制造业。现以上海和各个二级城市的工业部门数据为基础,对其八大制造业功能特征进行分析,该八大行业产值共占据长三角制造业的90.77%(表2)。研究方法采用区位熵和产值比重两个指标,二者共同组成波士顿矩阵(图2),这样可以更好地衡量上海及外围二级城市制造业发展水平,从而区别于传统的以产业同构来简单概括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的产业特征。

(1)新兴制造业:电子、电气、汽车。电子产业以上海、苏州最具有竞争优势,也是二者的第一支柱制造业,无锡、南京次之,而宁波、杭州优势不明显。电气工业分布相对均匀,上海、苏州、无锡竞争优势明显,宁波、杭州次之,南京较差,而无锡、宁波的电气工业产值比重较高。汽车工业在长三角地区布局极化明显,上海一枝独大,其他城市均不具有竞争优势,区位熵较低。

(2)传统制造业:机械、化学、金属。机械工业以上海最具有竞争优势,苏州、无锡、杭州、宁波次之,南京相对较弱。化学工业优势整体不够明显,上海及5个二级城市的区位熵均小于1,而南京、杭州、宁波的化学工业比重较高,表明化学工业在长三角地区分布相对均衡。金属工业以无锡、苏州竞争优势最强,其次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较弱。

(3)轻型制造业:纺织、食品。纺织工业以苏州竞争优势较为明显,其次是杭州、宁波、上海、无锡,南京相对较弱。食品工业以上海、苏州、杭州竞争优势明显,南京、宁波次之,无锡最弱。在上述两类轻型制造业中,杭州的行业产值比重较高。

 综上所述,在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中,上海制造业的综合性功能最为突出,仅纺织工业优势不够明显,其纺织产业已经外移到苏中、苏北地区。在长三角地区二级城市中,苏州制造业功能仅次于上海,但二级城市的汽车产业功能优势均不够突出;无锡制造业功能异军突起,电气、汽车、金属三大产业功能优势明显;杭州、南京、宁波的制造业功能优势不太突出,仅杭州的化工、食品、纺织拥有一定优势,行业产值比重较高。

2.3 服务业功能分析

 从二级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来看(表3),苏州、杭州、南京的产值数量较大,服务业相对发达,但远落后于上海;无锡、宁波第三产业产值较小,服务业功能稍弱。其中,以苏州第三产业增加值最高,这是由于采用全市的统计口径,苏州下属县市经济实力较强,中心城区和各个县市均有较强的服务业功能,无锡、宁波也较为类似;杭州、南京作为省会及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相对较强。上述研究表明,长三角二级城市服务业功能的强弱与其所承担的国家级、区域级或地区级职能密切相关。

从二级城市的第三产业结构来看(图3),南京、杭州服务业功能最强,尤其表现在交通、金融、房地产等生产性服务业,这最能够体现城市资本控制能力的核心功能;其次是苏州、无锡、宁波,在交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还占据较高的比重,这与各自所承担的生产制造功能密切相关,二者之间共同促进、协同发展。由此可见,南京与杭州在长三角地区发挥着重要的生产服务功能,苏州、无锡、宁波则具有较强的传统性生产与生活服务职能。

3  长江三角洲二级城市的发展战略——以杭州为例

 从国外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发展历程来看,每个城市的产业功能都在不断地提升与优化,重点表现在生产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而这种发展趋势也出现在长三角地区。例如,南京已成为“中国最具活力软件之都”,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催生出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杭州被称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金融、动漫、休闲旅游的区域竞争力相对较强;苏州是国内外著名高科技城市,电子信息产业发达;无锡是国内物联网产业发源地,其动漫产业也表现不俗;宁波依托港口城市优势,正在加快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因此,本文将采用案例剖析的方式,基于上述产业功能分析,选取杭州作为典型样本,从其发展进程、现状问题与产业潜力,尝试提出未来城市发展战略,以供其他二级城市作为参考借鉴。

3.1 杭州的发展特征及其面临问题

 自古以来杭州就拥有相对发达的手工制造、金融贸易、商业服务等产业,作为东亚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上海,其金融业长期被江浙金融集团所控制,尤其是以杭州为根据地的浙商财团。目前杭州已经成为浙江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地,据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统计,杭州市有50家企业上榜,占全国的10%,这已是连续12次蝉联全国城市首位,而其全国500强企业拥有量紧随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①,表明杭州的金融资本控制能力相对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城市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优化[1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快速攀升,第二产业比重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稳中有降,至2009年与第三产业持平,开始进入二、三产业并举的城市化发展时期(图4)。从杭州市工业内部结构来看,2000年之前属于以轻工业为主导地位的产业形态,主要以纺织、食品行业为主,之后重工业逐步占绝对优势,并成为当前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特征,如化学、钢铁、机械,电子、电气、汽车的发展势头也相对较好。

早在2008年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城市国际化战略,这在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发展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杭州作为二级城市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回顾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困境。第一,制造业比较优势不够突出。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没有抓住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大机遇,在苏南地区迅速崛起过程中明显落后,杭州市制造业产业结构仍是基于中小民营企业,在长三角区域产业体系中竞争优势不够明显。第二,区域金融中心地位未确立。近代以来杭州长期处于上海金融中心辐射阴影下,从浙商资本到民营企业均受到上海的强烈吸引作用,并由于自身制造业功能较弱,导致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尽管其金融业规模及比重仅次于上海,至今仍有众多企业总部从浙江省迁移至上海。第三,城市区位优势面临危机。历史时期的杭州作为京杭运河的南部端点城市,在长三角地区发挥着重要的经济枢纽作用,后来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京沪铁路建设以及海外贸易交流,其地位逐步被上海所取代,相比苏州也不具备紧密濒临上海的区位优势。

3.2 工业与先进制造业战略

 在杭州市产业经济部门中,工业仍然占据着重要位置,这也相对符合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的内涵特征,即处于上海国际中心城市外围地区,承担着重要的制造业功能。但是,在长三角地区范围内,杭州制造业并不具有整体竞争优势,仅食品工业区位熵大于1,而发展传统轻工制造业又难获规模经济优势。同时,若考虑到当前长三角地区所处的工业化发展时期,无论是从地方财政收入还是城市居民就业着眼,杭州还不具备完全跳出生产制造阶段而直接进入后工业发展时期的充足条件,这必将需要继续提升轻重工业的竞争优势,才能够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长三角区域性经济中心。

 目前杭州工业经济可以从两大方面实现路径突破:第一,继续保持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轻工制造优势。基于上述区位熵数据分析,杭州的纺织、食品两大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如服装、饮料已具有全国市场品牌影响力,包括中国女装之都、娃哈哈、农夫山泉、天堂伞、龙井茶等品牌价值,并具有极强的地域产品特色,这在以产品价值链取胜的全球化时代,无形中具有潜在的地方性特色竞争优势,未来急需拓展各类产品的利润附加值环节,如科技、研发、销售、品牌、文化、体验等,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利润价值和全球化影响力。

 第二,以先进制造业引领重工业发展。当前杭州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前期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城)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区)建设,现在正以城市东部的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契机,努力开辟杭州的工业主战场,引入一批国内外知名制造业企业,如吉利汽车、长安福特马自达、东风裕隆、青年莲花、广汽吉奥等汽车产业,未来可以在工业制造的细分行业内获取竞争优势,如万向集团已经在汽车零部件产品细分领域占据重要国际市场、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并建立海外研发中心,这显示出杭州“草根性”民营经济的强大生命力和全球竞争优势。

3.3 金融业、高技术产业与旅游业战略

 从国际城市区域的二级城市发展经验来看,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生产服务业也是其重要特征,如美国波士顿相对发达的金融、科技、商务、旅游等产业。这是由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就是资本的全球化流动,城市的国际化影响力是由金融资本的影响力所决定,如近代上海在东亚地区的重要国际地位[13]。所以,努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流入或以城市项目形式产出资本,已经成为近20年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如长期以来苏州成为仅次于上海吸引外资最多的城市,这也奠定了苏州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地位和全球科技网络影响力。在此发展过程中杭州也没有例外,甚至走在国内城市土地项目批租领域的前端②,相对繁荣的房地产业所带来的高昂房价和生活成本,并不利于多元化人才集聚和城市经济发展,而建立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生产服务业体系将是杭州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选择。

 首先,要重点发展“金融+电子商务”产业,加快推动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设。国际城市的重要特征是对全球性资本的控制能力,金融业是其发展的重要环节。杭州拥有发展金融业的先天背景和资本基础,无论是从国内500强企业总部或民营企业总部拥有量来看,还是近年来吸引外来资本水平来看,杭州均位居全国及长三角地区前列[14]。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杭州急需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区域分工,推动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入驻,由此可以控制更多的资本流,如2014年海外世界500强企业思科中国总部落户杭州。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电子商务与信息产业优势,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类企业,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创新互联网金融产业,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中心,这也是杭州应对外部区位条件正在受到严峻挑战的重要决策③。

 其次,要不断培育高技术产业,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从国内外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发展历程来看,高技术产业是其发展的重要特征,国外城市区域如伦敦-剑桥、纽约-波士顿、东京-筑波、旧金山-硅谷等,国内则如上海-苏州、香港-深圳,这是由于高技术产业可以与工业制造、金融服务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与协同发展,从而有力地提升二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13]。在制造业不具备区域竞争优势的背景下,快速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将是城市竞争战略的重要一环。近期杭州正在城市西部积极打造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④,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一批高技术企业已经入驻,信息软件、物联网、新能源、教育医疗等产业逐步形成,周边拥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以理工见长的高等院校,未来需要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创业创新环境营造、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加快推动杭州大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技术极”的形成。

 再次,要充分发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优势,努力打造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与文化创意中心。从后工业化时期国际城市发展历程来看,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动力引擎,可使得城市成为集休闲旅游消费和文化创意生产为一体的经济综合体,二者的共同特征是均可以吸引或产生维持城市竞争力的资本流,如伦敦的文化创意产业、巴黎的时尚设计、东京的动漫产业、洛杉矶和香港的影视业等[13]。一方面,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如“三面环山一面城”背景下独特的“江河湖溪”四大旅游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杭州拥有中国休闲之都、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等文化品牌,是世界休闲博览会、西湖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和中国国际微电影展的终身举办城市,2013年休闲旅游投资及综合旅游投资竞争力排名全国城市第一位⑤,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所以,未来杭州要在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方面逐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以此来推动城市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4  结语

 借鉴全球城市区域理论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对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二级城市在全球、国家或区域城市体系中担任重要或特定功能,如制造业、服务业或高技术产业等具有专业化分工优势。由此,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经济指标界定,发现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可以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二级城市,其制造业、服务业分别拥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和职能分工。以杭州为例,基于城市发展进程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二、三产业并举,以先进制造业、金融业、高技术产业、旅游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等为核心的战略思路,可以积极有效地推动城市功能转型升级,以此发挥出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的国际化功能。

 然而,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二级城市始终处于动态化演变过程中,那些没有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抓住发展机遇和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城市,往往会出现经济发展的衰退与功能地位的下降,这既为当前的二级城市提出警醒,也被相关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所验证。例如,近代以来从广州到上海再到香港的国际港口城市功能的演替轮回,全球化背景下苏州、深圳的迅速崛起,以及传统苏锡常与杭嘉湖地区的常州、嘉兴、湖州却没有跃居新时期长三角二级城市行列。与之相比,目前南通、绍兴、舟山等与上海毗邻的三级城市相继通过各种内外部的交通设施、行政区划、国家政策等动力机制,努力实现自身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未来也均有可能跨越至二级城市行列。

参考文献:

[1] 于洪俊,宁越敏. 城市地理概论[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

[2] Scott,A.J.ed. Global city-region: trends, theory, and policy[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Hall.P.,Pain.K.(eds). 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 learning from mega-city regions in Europe[M].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2006.

[4] 宁越敏. 中国都市区和大城市群的界定——兼论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地理科学,2011,31(3): 257-263

[5] 张旭亮,宁越敏.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及国际化空间发展战略[J]. 经济地理, 2011,31(3):353-360.

[6] 魏也华,吕拉昌,冯雨锋. 国际城市区域中二级城市的功能——以波士顿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2005,14(2): 32-37.

[7] 陈雯,向俊波,汪劲松. 二级城市新经济[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

[8] 周振华. 崛起中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及中国模式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9] 王聪,曹有挥,陈国伟.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J]. 地理研究, 2014,33(2):323-335.

[10] 季菲菲,陈雯,魏也华,等. 长三角一体化下的金融流动格局变动及驱动机理——基于上市企业金融交易数据的分析[J]. 地理学报, 2014,69(6):823-837.

[11] 张庭伟. 制造业、服务业和上海的发展战略[J]. 城市规划学刊, 2005(3):2-8.

[12] 李王鸣. 杭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态势及空间布局构想[J]. 经济地理, 1993,13(1):43-46.

[13] 宁越敏,武前波. 企业空间组织与城市-区域发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14] 武前波,黄杉,徐鑫. 近20年长三角跨国公司投资的演化特征及其城镇化进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1(6):85-93.

Industrial function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second-tier cities of global city-reg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U Qian-bo1, MA Hai-tao2

(1.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 2.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

Abstract: Global City-Regions are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of economic geography of the world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have become the powerful engin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s the most populous Global City-region in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econd-tier cities in the periphery of Shanghai, and proposes the concept features of the second-tier city. The result shows that Suzhou, Hangzhou, Nanjing, Wuxi, Ningbo, can be defined as the second-tier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ypical cities, we analyze the industrial functions of these second-tier cities and point out that relatively developed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are it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In Hangzhou, for example, based on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we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its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initiative for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rban functions upgrades.

Key words: global city-regions; the second-tier cities; industrial functions;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Hangzhou

猜你喜欢

杭州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杭州,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杭州西湖春色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