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蹬技的发展与创新谈

2016-02-27薛朱忻福建省杂技团

杂技与魔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杂技团杂技技巧

文/薛朱忻(福建省杂技团)

蹬技的发展与创新谈

文/薛朱忻(福建省杂技团)

蹬技属于踢弄类杂技节目,演员仰卧在小桌或支架上,双足踢弄或承接各种物品,展示艺人的力量与灵巧。蹬技最初来自残疾人的生活技能,多是上肢不全的残疾人为了自理日常生活而练就的绝技。

一、历代蹬技的沿革

在唐代已有街头艺人用足使用梳子梳头、使用筷子吃饭、做穿针引线乃至绣花等表演的记载。到了北宋时期,蹬技发展成为杂技一大门类,那时称蹬技艺人为“踢弄家”,无论是花瓶、盘子、大缸、大钟、笔墨等形状不同、轻重不等的物品,“踢弄家”都能耍弄出各种花样来。据史料记载,明代已有了蹬重物、蹬人和蹬长竿等各种技巧表演。清代著名女艺人李赛儿的蹬技表演动人心魄,在五张八仙桌叠搭起的台子上,李赛儿仰卧,先蹬起数十斤重的大水缸,后蹬云梯,13岁的儿子小三儿软腰若蛇,在梯子每格之间翻转而上至顶端,故意失托,大叫一声从高端坠落,众人惊吓失色之际,旁边的助演伸手将小儿接住,乖巧的小三儿稳稳地在男子手臂上竖起“燕式平衡”,这种绝活表演,就现在来看也是惊险、高难之极。

旧时常见的“重蹬技”表演有以下几种:

1、“蹬千斤担”,也叫“蹬双石”。当年北京有个“双石老会”的组织,市井平民在一起练功、做场,“蹬千斤担”就是他们常演的节目。著名的关玉和可以同时蹬起5幅双石和几名演员,总重量超过1000斤。他还有拿手绝活叫“撤板凳”,用脚蹬起240多斤的双石,二节演员坐杠子上后仰,杠的两头各坐一人,中间后仰的二节腿上再有一人起倒立,最后关玉和两手扣紧下面的板凳面,慢慢撤去背下的板凳,让上身离地,还颤动三下,以示其功力深厚。

2、“蹬大车轮”。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杂技节目,已失传。艺人躺在架子上,脚上蹬起木质包铁的马车车轮,车轮上还要坐几个成年人,车轮在表演者的脚上不停地旋转,场面着实惊心动魄。

3、“蹬影壁梯”也是失传的节目之一。影壁梯的形状有点儿像加宽的短梯,据史料记载当年北京天桥的刘静斋是表演此节目的行家,表演时他蹬起影壁梯,两个小孩儿如蛇行一样穿梭于梯档之间,在梯上表演各种顶功动作,最后梯框结构散开,仅剩一个竖柱,二人又在单柱上表演合手造型。

二、现代蹬技的创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杂技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团创作热情高涨,演出一大批蹬技节目,如山东杂技团的“蹬板凳”、上海杂技团的“跳板蹬人”、吴桥杂技学校的“蹬人空竹”、河北杂技团的“行车蹬人”、广州杂技团的“蹬球”等等,蹬技作品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1,现代蹬技节目的主要类型

随着杂技事业的发展,蹬技节目创作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蹬技节目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专门展示双足灵巧的轻蹬技,踢弄的物品往往是花伞、积木、扇子、毯子、锣鼓等物品。蹬伞时,双足不仅能开伞、关伞,还能同时耍弄六把花伞。

二是重蹬技,踢弄的道具体积庞大、质量沉重,表现演员力量和平衡的高超技巧。如《蹬大缸》,是把民间用的水缸放于足上,再加上三四位观众坐在水缸内外,双足要承受数百斤的重量。

三是蹬人,也是当下蹬技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特点是把“蹬”与“翻”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地面跟头、脚上跟头和对传跟头,动作技巧难度较高。

2,现代蹬技节目的主要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升,蹬技节目创作也与时俱进,在传统表演技巧中,融入更多符合当代审美的文化符号。

一是注重节目创意。蹬技节目的编排,大量使用意境勾画、置入情景、产生情感、形成情境等艺术手段,成为蹬技节目创作潮流。如广西杂技团创作演出的《仿古杂技》,作者运用“意境勾画”的创作手法,安排《蹬技》为开场后的第一个节目,在聚光灯照亮的一幅洗纱制作画卷后面,若隐若现地出现表演蹬技演员的身影,使富有民间艺术活力的蹬技节目,登上盛大的艺术殿堂,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二是注重技巧融合。蹬技节目创作已不是单纯“蹬”的技能发展,而是多种技能的大融合。较典型的作品有吴桥杂技学校创作的《蹬人空竹》,将传统的“蹬人”与古老的“抖空竹’结合在一起,尖子演员在底座蹬起的翻腾中,将空竹抛向空中接住,在两种动态的环境中寻找稳定和平衡,令人耳目一新。

3,现代蹬技节目的发展趋势

蹬技节目最能体现当下杂技发展的潮流,既有高难、惊险的蹬人技巧,又有轻柔、曼妙的蹬物展示。我团近年创作演出的《春之萌——蹬人》《蹬伞》节目就呈现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蹬技,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作为杂技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把蹬技节目发展好。蹬技节目的创新发展,应把握好以下趋势:

首先要抓好立意创新。近年杂技发展,已经实现从炫技到叙事的转身,蹬技节目创作要注意节目的主旨、意境表现,要运用艺术编排手段,充分调动舞蹈、音乐、服装、舞美等各种艺术元素,充分表现节目的主题,调动观众的情绪,达到节目表演与观众情绪的共鸣。

其次要抓好技巧创新。多年来的杂技创新,似乎达到人类技能的极限,但人类总是不断在创造历史、改写历史,蹬技节目创作也是这样。技巧创新要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如调动和激发底座、二节、尖子演员的潜能与特长,注意个体表演与群体表演的组合,注意借鉴、吸收其他杂技技巧元素,注意多种杂技技巧的有机融合等,不断创新蹬技技巧和表现形式。

第三要抓好道具创新。道具在杂技节目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成为杂技节目创作、表演的不可或缺。不同道具对杂技节目的表演形式、节目风格乃至主旨立意,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特别重视道具创新。道具可以是固定的、活动的,也可是两者组合的,甚至还可用人体充当道具。要注意发挥道具的“助技”功能,道具与技巧的融合,不同道具的组合使用,走蹬技节目多样化创新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杂技团杂技技巧
武汉杂技团杂技剧《英雄之城》
中国杂技团杂技剧《呼叫4921》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空中杂技师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看杂技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老鼠演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