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扇舞丹青·头顶技巧》对江苏杂技的影响

2016-02-27金重庆盐城市杂技家协会本刊

杂技与魔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射阳县丹青杂技团

文/金重庆(盐城市杂技家协会)图/本刊

《扇舞丹青·头顶技巧》对江苏杂技的影响

文/金重庆(盐城市杂技家协会)图/本刊

杂技节目《扇舞丹青·头顶技巧》由江苏省射阳县杂技团出品,李西宁导演。该节目推出一年多来,先后获得第二届江苏省文华奖杂技作品大赛金奖、第15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第5届西班牙国际杂技艺术节“金象奖”、第2届俄罗斯年度国际马戏节最佳节目编导奖。这些奖项充分证明该节目无论是本体技艺、技巧难度还是艺术内涵、编导水准、音乐舞美服装道具效果都是水平上乘、创意创新之作。

《扇舞丹青·头顶技巧》的杂技本体以“头顶”(小顶)技巧为主,以“蹦顶”“传顶”“转顶”等多项头顶技巧组合而成,艺术上以水墨丹青为背景画面,以扇、伞为辅助道具,借太极技艺、道教音乐元素,阐述对“宁静致远”至高境界的追求。该节目使观众看到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神彩,领略江南水乡的恬静,感受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道家文化人格。整个舞台画面极具中国风,细微处满是中国情致。该节目曾随江苏省文化厅赴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交流演出,所到之处皆能激起当地华人华侨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追思与热爱。该节目的出色表现激起江苏杂技整体的变化,产生了“鲶鱼效应”,形成江苏杂技的“射阳现象”。

一、成就一个团体

《扇舞丹青·头顶技巧》的成功,不仅是一个节目的成功,也是射阳县杂技团的成功。多年来,射阳县杂技团默默无闻、不见经传,但射阳杂技人有着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敢想敢做的魄力与厚积薄发的韧劲。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苦练内功,外请专家,整合资源,为了打造精品力作,甚至推掉了一年的演出任务,舍弃了不菲的演出收入,以破釜沉舟的意志,潜心创作,最终成功创作出了这部充满中国味道、彰显水乡特色的精品节目。而作品的问世,也汇聚了众多的眼光,收到国内外杂技大赛及央视展演的邀请,多国演出商的询价以及纷至沓来的演出合同,射阳县杂技团由此被推上一个全新的高度,让人刮目相看。

二、锻炼一支队伍

该节目中的演员平均年龄在17岁左右,为了练成节目中的技艺,他们废寝忘食、不畏寒暑、放弃休假,在简陋的条件下反复演练。不仅成功练就《扇舞丹青·头顶技巧》,更夯实了杂技基本功,许多人的技艺已可以傲视江苏杂技界。加之频繁地在国际赛场亮相竞技,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舞台表演力,增强了技艺自信,也开拓了视野,扩展了艺域,对杂技艺术的认识把握更加前沿、高端、准确。这些附加值的获得,对今后该团的发展繁荣大有裨益。这个节目的演员也将成为射阳县杂技团的顶梁柱。

三、打开一片天地

近年来,江苏杂技虽然频繁走出国门,但出访的常规节目较多,特色不明显,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扇舞丹青·头顶技巧》的出现不仅使国内观众感受颇多、印象深刻,也使国际杂技演出商眼前一亮,赞叹中国还有这样的杂技节目和如此精彩的创意制作。《扇舞丹青·头顶技巧》为江苏杂技节目提供了很好的样本与经验,打开了创意创作的一扇门。

《扇舞丹青·头顶技巧》

四、树立一个标杆

射阳县杂技团的成功让我们认识到,训练环境是否优越、资金是否雄厚、政策是否到位等外因,不是左右他们奋斗和成功的关键;而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克难求进的内因才是决定他们必胜的根本。他们成为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榜样,让江苏很多杂技团内生了动力、摒弃了借口、激发奋发拼搏的精神;也让国内很多想作为、想干事的中小杂技团找到了可以参照的样本。

五、激活一汪清水

江苏省内共有五个国营杂技团,常年来大家和平共处,守望相助,少有竞争与压力。自《扇舞丹青·头顶技巧》在国际杂技大赛中屡获奖项,多次登上各种媒体,并在各类文化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这才让省内其他杂技团感到压力。

南京市杂技团于2015年投资创作了3D杂技魔幻剧《金箍棒》,首次将全息技术应用于杂技舞台,充满了科技与魔幻的色彩。

阜宁县杂技团投创了杂技音乐剧《新鹊桥会》,在2016年5月完成了进京展演。

江苏省杂技团于2016年初开始新剧规划,邀请上海戏剧学院博导曹路生执笔撰稿,创作了国内首部诗词歌赋杂技剧《小桥·流水·人家》。

如东杂技团于2016年7月在南京召开新剧创作筹备会,不久也会有新作问世。

一部《扇舞丹青·头顶技巧》促江苏杂技活跃起来,带动江苏杂技人拼搏向上,营造竞争态势与艺术创作氛围。我们期望江苏杂技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攀登中国杂技艺术的高峰。

猜你喜欢

射阳县丹青杂技团
武汉杂技团杂技剧《英雄之城》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中国杂技团杂技剧《呼叫4921》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射阳县蚕桑业“十四五”发展思考
Bike-to-Work Day
丹青校园
水墨丹青
丹青阁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