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杂技人才的困境与破解
2016-02-27张晓红银川市艺术剧院杂技团
文/张晓红(银川市艺术剧院杂技团)
当下杂技人才的困境与破解
文/张晓红(银川市艺术剧院杂技团)
杂技人才是创作杂技精品力作的第一资源,是杂技事业繁荣发展的必备条件。然而,当下全国杂技院团普遍面临人才短缺、后继乏人的问题,已经影响到院团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给杂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杂技人才流失严重
近些年,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在给杂技院团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杂技院团是全国各省市较早进行体制改革的文艺团体,因此“人才外流”和“留不住人”的情况也在杂技院团较早表现出来。转企改制后,杂技院团全员实行聘任制,原有事业单位身份的丧失,让演员感觉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保障,纷纷离开杂技团另寻出路。有的人员提前退休,有的转而投向大团、待遇好的院团,造成小的杂技团,尤其是边远省份的院团陷入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
二、杂技招生困难重重
在杂技演员纷纷流失的情况下,杂技院团转而将重点放在招收小学员上,准备从小培养,但全国各杂技院团招生困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目前各杂技院团招收的小学员来看,农村、离异家庭的孩子占了较大比例。虽然当今各杂技院团无论训练条件还是生活待遇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很多省份不仅免除了学员全部学杂费,而且还发放一些生活补贴,但是招生难的状况仍然没有大的改变。由于报名人数少,学员的选择范围就变得十分有限。有的老师说,以前杂技团招生,前来报名的门庭若市,学员真是优中选优,而如今能够招上学员已经算是幸事。
三、杂技教育滞后
进入新世纪以来,观众对杂技艺术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反观我国杂技教育的现状,则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主要表现在:
1,杂技教育以中等教育为主。当前,我国4所杂技学校,以及全国各省市艺术学校的杂技科,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杂技人才,为推动杂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杂技教育仍停留在中等教育阶段。学历偏低,综合艺术素养欠缺,成为杂技人才全面发展的短板。很多学员毕业后虽登上杂技表演的舞台,但往往只是完成高难技巧的展示,为表演而表演,对艺术的理解力与表现力都明显不足,演出的效果因此打了折扣。
2,杂技专业以舞台表演为主。目前,我国各杂技学校及艺术学校杂技科主要以培养杂技演员为主,侧重于技术性的表演基础课程,专业目标单一。而随着杂技艺术的发展,对于杂技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杂技编导、教师、管理人员、理论工作者、市场营销人员等,需求量大,缺口也非常大,而杂技教育体系不能满足这一需要,杂技专业人才的匮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
3,学校学生培养与院团人才需求的矛盾。学校培养的杂技学员,受的教育较为系统,文化基础较为牢固,但是所学的杂技技能显得单一、薄弱,学习和掌握的节目有限,进入专业杂技院团后不能满足院团演出的需要。有的学员甚至要重新进行较长时间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才能参加到院团的演出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破解人才困境的方法
1,杂技高等教育势在必行。中国杂技界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杂技教育进入国家高等教育序列。只有接受高等教育,才能培养更多技艺精湛、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杂技人才。没有高等教育,杂技人才培养将始终在低水平徘徊,难以得到突破;没有杂技学科体系的建立,杂技教育将无法实现真正的科学化、系统化。没有学科理论体系支撑的艺术门类很难有强大的发展后劲,所以杂技界呼吁,将杂技教育列入国家高等教育序列。
2,探索团校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杂技院团根据演出市场需求,为学员提供充裕的舞台实践机会,缩短学员向演员转变的过程。学校以院团人才需要为教学出发点,为杂技院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这种团校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将供需通道打通连贯,实现杂技人才使用的最大化。
3,激发学员对杂技艺术的热爱。杂技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中国杂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们要加强职业教育,增强年轻学员作为一名杂技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我们应不断创新杂技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增加杂技专业训练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让他们快乐练杂技、学杂技。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杂技,杂技演员才能有敬业精神,艺术生命才能得以延长。
4,建立杂技人才保障体系。杂技演员经年累月的高强度训练和演出,身有伤病者非常普遍,建立完善的杂技行业医疗、养老、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障制度,才能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杂技演员从业时间早,艺术生涯短,政策要扶持他们进行新技能的培训,这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杂技事业中。此外,改变杂技演员付出和收获比例失调的现状,提高在国内外赛场获奖演员的待遇等,都将对稳定杂技人才队伍,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