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蝉声

2016-02-27吴剑

工会信息 2016年26期
关键词:秋蝉入秋蛐蛐

文/吴剑

蝉声

文/吴剑

又到秋季到来时。窗外的树上,不时传来秋蝉的叫声。这绵长不绝的蝉声,勾起了笔者对孩提时代的记忆。小孩子贪玩,今昔无别。不过,现在的小孩子,溜旱冰、去游乐园、玩电子游戏……比起笔者小时候,当真是“现代化”多了。几十年前,孩子的玩具少得可怜,能有一只塑料小手枪、一只布娃娃,那已经是令别的小伙伴艳羡不已的高档玩具了。不过,各时代的小孩子“各有各的道”。上世纪60年代的小孩子,没有像样的玩具,但却因陋就简,发明了许多好玩的游戏呢。像拍三角、抽汉奸、扑蜻蜓、捉蝴蝶、丢布包、跳皮筋……而到了入秋,捕捉秋蝉和斗蛐蛐,就成为男孩子不可缺少的游戏项目。

入秋的时候,秋蝉开始嘶嘶长鸣。因为它们总是在初秋这个特定的季节“现身”,又像鸟雀一样有着翅膀,北京人给它们取了一个外号——季鸟。一到这个季节,挖“季鸟猴儿”(蝉蛹)、粘季鸟,就成了小孩子最喜爱的游戏。秋蝉“诞生”于土中的洞穴里。它们最初为蝉蛹。蝉蛹披着一层厚厚的甲壳,它们自洞穴中出来,缓慢地爬到树干上,在树干上褪去甲壳,完成蜕变,最终成为带翅膀的黝黑黝黑的秋蝉,藏在枝叶间无休无止地嘶鸣。由于蝉蛹的外形很像猴子,所以就有了“季鸟猴”的雅号。

小时候的我们,挖季鸟猴有一套。选在黄昏的时候,拿上手电筒,在柳树荫下寻找地上的小孔,那小孔也就是绿豆那么大,找起来很不容易。一旦发现,用手一刨,就会坍成五分钱人民币大小的洞口,那深藏着的季鸟猴,立马就被俘获了。如果在地上发现大的洞口,就证明季鸟猴已经爬出来了,赶紧到柳树干上寻找,运气好的话,它还没有来得及蜕变,只要伸手一捏,就落入囊中了。我们捉住季鸟猴,回家后放在窗纱上,抵近观察这些“铠甲勇士”的一举一动,觉得特有成就感。

捕捉那些深藏在高柳枝间的季鸟,就没那么容易了。那需要“粘季鸟”。先要熬胶,还要准备超长的竹竿,有时是两根竹竿捆在一起,在竹竿的竿头,粘好胶,之后就是徘徊在柳树之下,用眼睛苦苦地在密叶间搜寻。即使发现了季鸟,将长竿慢慢地伸过去,再凝心聚力将竿头轻轻触到季鸟的透明翅膀上,争取用黏胶粘住它,但警觉的季鸟,经常会不等竿头凑近,就扑啦一下飞走了。无功而返是经常的事。不过,也真的粘过不少季鸟呢。将季鸟捉回家,依旧是放在窗纱上,这样,在屋里就能享受季鸟不厌其烦的秋鸣了。

入秋之后,除了捕捉季鸟猴和季鸟,儿时的我,还对捉蛐蛐特感兴趣。捉蛐蛐,一般选在夜晚。事先用作业纸做好许多小纸筒——蛐蛐的牢笼,之后约上一两个小伙伴儿,拿上手电筒,到乱石堆里去翻石块儿,或者到草丛里去寻找蛐蛐的洞穴。如果在乱石堆里发现了惊慌跳跃的蛐蛐,就一路追踪,直至用手扑到蛐蛐,迅速将它放到小纸筒里,封上筒口,就完成了一次捕捉;在草丛里循着蛐蛐的叫声,发现了蛐蛐的洞穴,就让其中的一个小伙伴儿向洞里尿尿,待蛐蛐遭遇“洪水”奔逃出来之后,迅速将它拿下。

捉蛐蛐是为了斗蛐蛐。我们将蛐蛐捉回来后,分别放在拔火罐大小的蛐蛐罐里。蛐蛐罐底层铺上泥土,放上蛐蛐爱吃的柿子椒等“美食”,再盖上盖,将它们养起来。平时,蛐蛐们在小罐子里吱吱鸣叫,算是为儿时的我们开演唱会。一旦需要“斗蛐蛐”,和小伙伴比拼谁的蛐蛐厉害,就会带上一个稍大一些的空罐,将彼此的蛐蛐放到空罐里,让它们进行一场生死搏杀。蛐蛐好斗,两只蛐蛐一相逢,就会很自然地进入战斗状态,我们还会用茅草须子挑逗它们的长须,让它们更亢奋,战斗更激烈。蛐蛐被挑逗得振翅鸣叫,之后就是反复搏杀,直到一只蛐蛐败下阵来,在罐里绕圈奔逃,胜利的蛐蛐,则岿然不动,振翅“高歌”。有的时候,败下阵来的蛐蛐的大腿,会被胜利者咬掉,很是残酷……

回想起来,这些都是将近50年前的往事了。听着窗外绵长不绝的蝉鸣,孩提时期的往事,穿越时空一股脑地浮现在眼前。不过, 50年前的“小孩子”,现在早已是人过中年;50年前陪伴过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大人”,许多都已经离开了凡尘。在时光的流转中,一切都已变化。可记忆——却依然如故。

窗外,依旧传来那绵延不绝的蝉鸣……

猜你喜欢

秋蝉入秋蛐蛐
斗蛐蛐
村口那座山
入秋后养猪注意这些问题
秋蝉礼赞
蝈蝈和蛐蛐
抓蛐蛐
蚂蚁和秋蝉
别让“爱美病”带你入秋
秋蝉
时尚入秋心机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