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微信平台数字资源开发利用调查研究

2016-02-27董永飞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公众数字微信

董永飞

(沈阳药科大学 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6)

现如今,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据2015年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统计,55.2%的微信用户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手机上网用户的流量多用于微信交流、浏览等,用户用在微信上的流量远远高于邮件、视频、音乐等流行服务。而且近八成微信用户关注了公众账号,用于获取资讯、方便生活和学习知识。微信已然为这个时代浪潮的代表,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有些地方,它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和生态粘合力[1],而在图书馆领域,它的探索才刚刚开始。随着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WIFI热点和4G网络分布的普及为读者利用微信平台提供了便利。微信平台若能成为图书馆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的工具,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图书馆来说都是有益的。

1 图书馆微信平台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本文采取实证调研与网页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图书馆微信平台数字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网页问卷发放对象为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与科研院所图书馆,共收到来自15个省(见图1)40个图书馆的问卷回复,其中有效问卷37份,调查问卷得到了众多高校的支持,对帮助填写问卷的图书馆及老师表示衷心感谢,现将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展示如下:

1.1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基本信息

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正式上线,此次受访的图书馆中,有4个图书馆(见图2)于2013年开始启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21个图书馆于2014年开通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12个图书馆于2015年开通,其中部分微信平台处于试用阶段,且75%的图书馆使用了订阅号。服务号除具有订阅号的所有功能外,还可与用户互动,甚至还可与用户共同开发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将平台建设成为读者自己的平台,使用读者喜欢的格局、读者最常用的功能、读者最需要的服务,以及构建用于读者间探讨的空间等。

图1 高校地区分布

图2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类型

1.2 常规服务

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集散地,具有重要的社会职能,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媒介,自然要继承这些职能,目前传递科学情报与提供文化娱乐职能体现得最为完整。如下图3所示,大部分图书馆均设有好书推荐、本馆书目查询、资源动态报道、讲座活动、微咨询等模块。

图3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模块分布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特色服务需立足于读者需求,切实可行,具有持久性。图4中,“微信咨询”、“自习区微信选座”、“扫码续借”、“扫一扫找书”均可算为特色服务。

图4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特色服务分布

1.3 数字建设

进入21世纪后,数字信息已成为信息资源的主流,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数字资源组织往往呈现出局部有序而整体无序的窘境,具体体现为数字资源孤岛、数字资源超载等,这大大阻碍了用户对数字资源的有效获取和共建共享。为摆脱这种窘境,需要对数字资源进行再组织,即数字资源聚合[2],图书馆数字资源聚合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知识服务。

经调查,56.7%的调查者认为数字资源聚合是将数字资源链式整合在一起,16.22%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数字资源聚合能够将数字资源嵌入式聚合在一起(见图5)。数字资源聚合是解决资源繁多却找不到资源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功能尚有限,将图书馆所有数字资源全部展现尚存在一定困难。

图5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资源聚合方式

笔者对微信公众平台数字资源无缝对接情况也进行了调研,大部分图书馆微信平台尚不能实现数字资源无缝对接,实现无缝对接的中文资源有《中文社科引文索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读秀学术搜索》等。外文资源方面,《ProQuest Digital》与《Elsevier数据库》排在首位,其中ProQuest起源于1938年由Eugene B. Power创立的University Microfilms (UMI),已有70多年的历史,为全球16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大学、政府机构和商业客户提供增值信息服务,是世界上最早及最权威的博硕士论文收藏和供应商。Elsevier出版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科技与医学文献出版发行商之一,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用量最高的外文全学科的全文数据库,其中许多期刊的影响因子在该学科位居前列。

图6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资源无缝对接情况

2 利用微信平台开发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瓶颈分析

通过调查(见图7),45%的调查者认为读者利用率不高是目前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最大瓶颈,另有27.03%的调查者认为是技术上难以实现,21.62%的调查者则认为最大瓶颈是版权问题,仅有5.41的调查者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表现出消极态度,认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没有开发利用价值。从另一角度可认为,94.69%的调查者均已意识到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未来能够实现开发利用图书馆所有信息资源,但限于微信平台自身功能的有限性导致这一目标尚不能实现,大部分调查者对微信平台的未来发展持积极相信态度,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未来发展持有较高的期许。

图7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瓶颈分布

2.1 利用微信平台开发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技术瓶颈

通过微信平台开发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技术问题涉及资源上传与资源获取两大模块,资源上传的核心技术问题是如何将信息资源聚合并有秩序的放入微信平台,以及如何扩展微信后台容量。据调查,微信平台目前只提供有限的存储空间供文字、图片宣传推广使用。因此,图书馆所有数字资源直接搬入微信平台是有难度的。而在信息资源获取方面,如何在获取资源时通过技术手段规避版权问题是核心技术问题之一,需对利用数字资源的用户进行加以区分。另外,如何提高获取数字资源的速度与成功率是获取资时的第二个核心技术问题,目前通过微信平台获取资源的速度稍显缓慢,有时还会出现死链接,若不加以改观,阅读体验的愉悦度将大打折扣。

2.2 利用微信平台开发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版权瓶颈

2004年郑成思等七名知识产权专家起诉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侵犯著作权一案,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引起了巨大轰动。七位专家称,2004年3月初在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网站各自发现了自己的作品,而“书生之家”并没有与他们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侵犯了著作权。同年10月,“书生之家”因认为对方在此案的取证过程中擅自使用了自己的软件,“书生之家”同样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将郑成思等人诉至法院,学术界和产业界首次通过诉讼“论战”数字版权领域[3]。自此之后,数字资源维权案频发。近几年开始频有出版商诉讼图书馆侵犯知识产权案例出现,如北京三面向版权代理有限公司起诉重庆市涪陵图书馆侵权案[4],尽管该案件中涪陵图书馆胜诉,但也在图书馆界起到很强的警示作用。介于此,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时处处小心,唯恐侵犯版权,尤其是中小型图书馆,因诉讼耗时耗力,怕是一般图书馆都折腾不起。通过微信平台开发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需将数字资源上传至微信平台供读者使用,版权问题如何规避是一大难题,对图书馆界造成不小的困扰。

2.3 读者利用率低

微信公众平台是新兴的社交平台,大部分图书馆对微信公众平台还处于了解和试用阶段,图书馆很多读者尚未走进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尚未成为铁粉,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认可度尚不高,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也处于自我发展与完善阶段,完全实现图书馆资源开发与利用还存在很多困难,众多原因造成大部分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仅用于资源与活动推广、宣传。

3 建议

3.1 创新资源聚合技术

目前针对资源聚合的研究如火如荼,针对信息超载,如何快速有效的查找信息资源,有学者提出了基于作者合作的数字馆藏资源聚合,也有学者提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馆藏资源聚合,以及领域科学数据的云资源聚合,但针对微信平台的资源聚合技术却寥寥无几。因微信平台的特殊性,微信平台不可能像网络能容纳海量信息资源,也不能像数字图书馆一样,这便需要根据微信平台的自身特性创新数字资源聚合技术,但创新资源融合技术不一定要抛弃现有技术,可通过现有技术改造或整合来实现。正如“融合就是创造”的思想,“整个以新为名的二十世纪,它的本质不是创造,而是融合,至少事实的一半真相是融合”[5]。因此,通过现有基于作者的聚合、基于关联数据的聚合、以及基于领域科学的聚合等技术交叉融合,也许能给图书馆微信平台数字资源聚合带来惊喜。

3.2 构建微信平台电子资源利用的版权机制

微信平台数字资源开发利用不可避免的要涉及版权问题,因微信平台对粉丝的身份不具有验证功能,任何对微信平台感兴趣的读者都可成为它的粉丝,因此,不论是否为图书馆用户均可阅读、浏览、使用微信平台提供的信息资源,这便违反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与《著作权》中的规定。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第二条规定:“权利人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受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保护。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第七条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和依法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经济利益。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需要以数字化形式复制的作品,应当是已经损毁或者濒临损毁、丢失或者失窃,或者其存储格式已经过时,并且在市场上无法购买或者只能以明显高于标定的价格购买的作品。”根据规定,图书馆微信平台传播的数字资源不在合理使用范围内,那么该如何处理好版权问题呢?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解决版权问题,一是通过与数字资源出版商协商合作,在购买数字资源时商定允许所购买的数字资源可通过微信平台向本馆读者传播,但图书馆有义务对读者进行筛查,屏蔽馆外读者阅读数字资源,并有义务通过技术手段对数字资源进行保护,读者仅可阅读不可下载或传播,同时对阅读数量进行限定,设定阅读总次数,超过次数则将该资源关闭一定时间,其后再重新提供给读者阅读。第二种方式可采用电子资源借阅机制,图书馆读者可通过持有的借阅证借阅电子书,一种电子书仅限一人使用,其后的阅读者需等上一位阅读者释放该电子书方可阅读,当然读者的权限仅限阅读,不可下载或传播,对阅读次数给予限定,超过次数则设定视该电子书已被毁,图书馆需重新购买该电子书。通过这两种方式便可有效的避免了版权纠纷,图书馆微信平台版权构机制建时可借鉴。

3.3 构建微信平台数字资源体系与服务体系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聚集地,有着丰富的电子资源,而微信平台作为图书馆对外宣传的媒介,应具有信息传播职能,将图书馆信息资源通过微信平台向读者传递不仅可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价值最大化,还能进一步满足读者信息获取权。因此,图书馆注重微信平台的资源建设,微信平台将成为图书馆资源推送的窗口,图书馆可根据自身馆藏特色,建设特色微信平台数字资源,也可建设体系丰满的微信平台数字资源体系,或者有突出有重点地构建资源内容。

目前,图书馆微信平台属于新兴服务媒介,功能设计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谓“百花齐放”,很多微信平台为保证功能全面,几乎将图书馆所有的服务内容全部搬入微信公众平台,有的功能间还有重叠。本人认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主界面需简洁明晰,主要功能和特色功能突出,保证已开通功能均已很完善。开展个性化、特色化服务,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是影响企业营销、业务推广能否成功最重要因素之一[6]。服务多不代表就能吸引读者,服务优质更为重要,与其开设一些可有可无的服务,不如增加贴近读者的服务和特色服务,如自助服务、扫一扫选座、扫一扫讲座、公开课、慕课等服务内容更能走进读者心里。

3.4 加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推广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图书馆对微信平台粉丝较少,利用率不高表示担忧,无读者关注或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便无应用价值。因此,图书馆仅仅开通微信平台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宣传推广吸引读者,只有读者认为微信公众平台不可或缺、不能替代,才能真正发挥平台的效用。宣传推广可通过多种方式,如①图书馆网站发布微信平台信息及提供二维码供读者扫描加入平台;②通过邮箱向读者发送微信平台开通消息及加关注对读者的有益之处;③在图书馆内宣传栏中张贴海报;④在图书馆活动中推广微信公众平台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宣传推广前应创新设计微信平台名称与图标,微信平台名称与图标需醒目,并具有标示性,读者易记且方便查找为主。

4 总结

微信是时下最火的社交媒体,每天都被众多人使用,众多用户已经形成了每天必刷微信的习惯,人际交流已离不开微信,微信平台作为时下最容易打造自身品牌的利器,已经为很多企业利用,用来宣传推广和树立品牌。图书馆可抓住机遇,利用微信平台打造自己的品牌。

图书馆微信平台作为图书馆新的传播媒介,是图书馆资源传播的窗口,对其资源建设、版权机制、资源聚合技术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在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将图书馆数字资源重新聚合后走入微信平台,图书馆微信平台将成为新型的智库,成为读者汲取知识资源的源泉。

猜你喜欢

公众数字微信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答数字
微信
数字看G20
微信
微信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