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支出经济分类改革夯实现代预算制度基础
2016-02-27
实施支出经济分类改革夯实现代预算制度基础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预算法,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财政部近日印发《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试行方案》。为积极稳妥推进此项改革,财政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编制2017年预算时,按照 试行方案 进行试编和试运行,由财政部对 试行方案 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是充分认识实施支出经济分类改革的意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的分类体系,它是各级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的基础和重要工具,包括收入经济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2015年实施新修订的预算法后,法律要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单位)在按功能分类编制预算基础上,同时还要按支出经济分类编制预算。因此,现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是政府预算和部门(单位)预算共用一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没有完整体现政府预算管理特点和核算要求。
实施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有利于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支出预算,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单位)的支出行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预算透明度;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效能,实现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
二是明确支出经济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通过改革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初步建立起政府预算经济分类和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相互独立、各有侧重、统分结合的经济分类体系。第一,充分考虑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分设政府预算经济分类和部门预算经济分类两套科目。政府预算经济分类突出政府预算管理重点,主要用于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公开和总预算会计核算;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着重体现部门预算管理要求,主要用于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公开和部门(单位)会计核算。第二,根据预算法的有关要求,两套科目均设置类、款两个层级。政府预算经济分类增设反映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工资、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事业单位补助、对企业补助、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等科目;部门预算经济分类在现有经济分类的基础上,取消政府预算专用科目,同时增设体现部门预算特点的科目。第三,两套经济分类之间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以利于部门预算与政府预算相衔接。
三是正确运用改革后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预算法关于按经济分类编制预决算的要求,试行方案 就政府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如何运用改革后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等问题做了规定。
财政部门应把握三个环节的工作。在预算编制环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照政府预算经济分类科目编制本级政府预算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原有按部门预算经济分类批复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将政府预算经济分类作为部门经费来源和申请款项的控制科目一并批复。在预算执行环节:支付指令按照政府预算经济分类填写,财政总预算会计按支付系统中记录的政府预算经济分类科目记账。财政部门在批复部门(单位)调增、调减部门预算时,应一并明确相关预算资金的政府预算经济分类 类 级科目变化情况,并按调剂后的 类 级科目预算控制拨款。在决算编制环节:政府决算编制使用政府预算经济分类,以财政总预算会计数据为基础生成。
部门(单位)应把握三个环节的工作。在预算编制环节:部门(单位)按照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科目编制部门预算,财政部门在原有按部门预算经济分类批复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将政府预算经济分类作为部门经费来源和申请款项的控制科目一并批复。在预算执行环节:部门预算经财政部门批复后,执行中部门(单位)如需对政府预算经济分类 类 级科目进行调剂的,应当报本级财政部门批准,部门(单位)不得自行办理;需要对 款 级科目进行调剂的,由部门(单位)自行处理。在决算编制环节:部门决算编制使用部门预算经济分类,以部门(单位)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