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与当代批评的本体阐释

2016-02-27段吉方

学术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幻象本体美学

○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与当代批评的本体阐释

○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从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诞生的时刻起,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把握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典型化、文学艺术生产方式、美学的与历史的批评标准等具体文学艺术问题的过程中,突出地强调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体现出从文学与意识形态的理论联系中探析审美话语本质特征、揭示文学艺术批评的特征与功能的理论传统。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演化变革,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发生了复杂的理论变化,不但出现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特里·伊格尔顿所总结的人类学模式、政治学模式、意识形态论模式、经济学模式等多种理论形态,而且随着阿尔都塞、特里·伊格尔顿、马歇雷、德勒兹、布尔迪厄、福柯、弗·詹姆逊、大卫·哈维、朗西埃、巴迪欧等理论家的思想的不断发展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批评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形态与解释方式。其具体表现就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理论模式发生了明显的理论调整,待之而起的是以审美幻象理论与意识形态批评方法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的出现改变并深刻影响了当代美学的问题域,也成为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深入把握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主要理论形式与思想方法。

这种理论调整和转折的出现既是当代社会审美文化现实的发展变化导致的,同时也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在把握社会文化与现实审美经验方面面临着深刻的理论挑战。特别是在当代审美资本主义时代,审美问题的历史逻辑、表达机制、人类学基础以及伦理功能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美学问题不再是个体纯粹的情感问题,而是复杂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这个语境中,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语境中的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受到了社会存在与审美经验变异的洗礼。这些问题既需要在学理层面上加以梳理和澄清,更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深入到当代批评实践中,拓展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问题域,从而为当代美学基本问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论证与分析阐释。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发生明显的理论转折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唯物主义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中展现了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向,那就是从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理论出发,重新提出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与当代批评的本体阐释问题,这既显示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对现代审美理论的贡献与影响,也深刻地展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在把握现实审美文化变革与文学批评实践方面的理论价值。所谓当代批评的本体阐释,不仅仅是具体文学文本书写的解析与作家文学经验的汇聚,更是一定社会经验和文化生活方式的凝练和表达;不仅仅是具体的文学文本批评,更包括当代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媒介文化等新兴文化经验的实践研究,包含着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美学复杂的理论经验的提升与概括。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中的当代批评的“本体阐释”,即是从马克思主义美学视野出发,在当代批评中的文化场域中,既强调文学文本批评阐释的合理性及其有效性,同时又深刻观照当代审美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生产范式及其审美意识形态现实,在多元叠加的语境中考察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现实,从而为当代美学的发展作出深刻的理论阐释。

当代批评的本体阐释仍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资源。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美学视野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批评与审美幻象研究是当代批评本体阐释的重要的理论来源。英国学者德鲁·米尔恩曾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意识形态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批判性阅读方法,它既有对文学与艺术具体问题的批评解读,也突出强调对历史语境的敏锐把握意识,具有在复杂审美文化现实中批判性地把握当代批评实践的能力。特里·伊格尔顿的《美学意识形态》、保罗·德·曼的《美学意识形态》等著作都强调在审美意识形态批评中把握当代批评实践中的美学属性及其理论精神,在他们的理论阐释中,审美意识形态批评既有批评实践功能,同时也有本体阐释价值,特别对当代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

“审美幻象”则是现代美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马克思、海德格尔、萨特、本雅明、阿尔都塞、阿列西等美学思想家曾在不同层面上使用过这个概念,它指的是现代社会中以审美变形为重要中介的社会文化与情感经验的交流过程与表达机制。审美幻象问题研究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意识形态批评既强调以审美幻象问题作为现实生活经验表征机制,同时也以审美幻象研究作为理论支撑观照一定社会的文化传播与文学书写方式。审美幻象理论对当代批评的本体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启发,它能够有效促进当代批评深入把握批评置身的理论语境、实践过程与美学风格,既对宏观层面把握当代批评发展的美学转向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能够结合当代社会中的审美变形等问题,对当代批评的全球化与在地化有实质性的理论价值。

在当代美学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批评与审美幻象研究仍然处于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及其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学理层面上的阐释仍然存在简单化的倾向。这一方面是由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本身较为复杂造成的,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与当代批评的学理关联及其实践转换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模糊环节,在理论研究如何有效对象化现实审美文化经验,特别是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如何展现“在地化”,如何有效对接当代批评的中国经验方面仍然需要我们做出深刻的理论回应。在这方面,马克思的审美现代性思想、阿尔都塞学派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特里·伊格尔顿和保罗·德·曼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布尔迪厄的文化场域理论、托尼·本尼特的文化治理理论、朗西埃和巴迪欧的审美革命理论,等等,既是我们不可忽视的理论资源,同时更是批判性分析阐释与理论研究的对象,如何吸收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中的有效的理论研究范式,特别是吸收马克思的实践本体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的理论视阈中,把握当代批评的本体阐释方法与路径仍然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的工作。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幻象本体美学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李彩云 汤丽 作品:城市幻象
特别篇:幻象前线(下)
特别篇:幻象前线(上)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