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好家风中着力践行核心价值观
2016-02-27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把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国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并且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传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符合民族传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落细、落小、落实真正落到实处。
一、传承良好家风,有利于奠定道德基础
1、提升个人道德素质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个人价值取向中如果缺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基础,就难以在全社会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风尚,实现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甚至还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障碍。
2、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家风自然会向民风辐射,民风自然会向整个社会风气延伸。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它是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是国家和社会能够形成核心价值观依托的文化土壤。
3、家风大都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总体上讲,亿万家庭的家风,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是崇德明理的,向善向上的,讲求礼义的。从基本内容上讲,符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要求,与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是吻合的。
二、传承良好家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家风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习近平总书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家风的形成,建立在家训、家规和家教基础之上。有的有明文规定,有的没有,但总会从父母长辈那里传承下来一些做人处事的品德要求。这些要求沉淀了优秀的民风民俗,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气神。组合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气质的生动写照。比如,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这些家教故事;诸葛亮的《诫子书》,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陆游临终前写的《示儿》遗嘱诗,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已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秉承着良好的传统家风。比如,毛泽东在1919年母亲去世的时候,写了一篇《祭母文》,里面说到母亲传承的家风是“首推博爱”,还有“不作诳言,不存欺心”、“但呼儿辈,各务为良”,体现了毛泽东对他的父母所传承家风的理解和敬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出来的中华民族品格,其精神血脉是相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家风对个人言行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家风是一条十分接地气的途径,亿万家庭有内在需求,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哪个家庭不希望传承好的家风呢?它的影响和作用,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具有一种文化上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如果做了坏事,人们常说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家庭,丢了祖先的脸面,这就是无形的约束力,人们的行为就受到家风的相应规范。作为价值观养成的途径,传承良好家风,事实上是一种潜移默化和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是内心认同的过程,自觉践行才有了基础。
3、家风是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教育。《大学》里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正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点。家教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标准、操守品行,乃至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伯庐的《治家格言》,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当时家风家教典范。家风不仅是言传,更是一种身教;家风不仅是一种道德概括,更是一种道德实践。家训家规,就是家教。父母长辈带头践行,子女晚辈耳濡目染、崇德向善,就形成了良好家风。这正是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需要覆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要做好家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从家风的角度看,它有传承性,也会与时俱进,要随着时代的变迁注入新的内容,与时俱进融入时代要求、推陈出新地添加道德规范。《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中反映,在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革命家普遍要求子女亲属,不要搞特殊化,鼓励子女亲属脚踏实地,不图虚荣,自立自强。这是那一代领导人立的新家风,也是为了在新中国树立一种好的社会风气,体现了那时倡导和弘扬的不同于旧社会的新型价值观。比如,1949年刚解放,杨开慧前辈的哥哥杨开智计划到北京见毛泽东,想解决工作问题。毛泽东写信劝阻:“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有亲属想谋求在湖南当厅长,毛泽东让毛岸英回信,里面说,毛泽东对近亲有一种与血缘、家庭有关的深厚感情,但仗势发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即使骂我“不孝”,我也不能做违背原则的事情。邓颖超去世前,在遗嘱中专门说到,对周恩来同志的亲属、侄儿侄女辈,不能因为周恩来的关系或者是出于对周恩来的感情,而不去依据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给予照顾。遗嘱还说,这是周恩来生前一贯执行的。这些就是有别于传统社会光宗耀祖、裙带提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价值观的新家风。
从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品行端正的学生、作风优良的干部、声誉斐然的名人,大多有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又促进养成良好的作风。家风不正,很容易导致品行不端、作风不正,甚至导致社会风气不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都来传承良好家风,特别是我们青少年学生,更应该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