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的时代思考
2016-02-27郭一龙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北京市100053
郭一龙(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 北京市 10005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的时代思考
郭一龙(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北京市100053)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就是在实践过程中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解决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它始终是前进的方向,始终是一种力量,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奋发图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意义;时代思考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4.03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部分的其中的一部分,它更多的是建立在欧洲革命的实践之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创立的一种崭新的哲学。马克思早年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笔者认为包含了四个阶段:首先从1837年到1842年继承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其次是1842年至1844年批判黑格尔转向费尔巴哈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再次是从1844年至1845年超越费尔巴哈,清算黑格尔;最后是1845年至1846年批判费尔巴哈,创立唯物史观。任何一种外来文化,想要介入本土文化都必然要有其介入的合理理由。尤其是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文化底蕴深厚,只有长时间的适应,才具有可接受的语境和氛围。作为西方文化的结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就必须由西方形态变为中国形态,即和中国社会、中国实践、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需要有一个中国化的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首先是早期从西方流入到中国的传播阶段,1919年至192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至中国,当时诸如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出版了部分书籍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其次是1927年至1949年,这二十多年的时间正是中国非常动荡的时期,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土地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还有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规模内战,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反而在这种艰难的条件在中国生存了下来,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注入了永久的活力,给与千千万万的军民无穷的力量。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留下了很多著作,其中包括《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马克思主义自近代传入中国以来,由于符合中国革命的需要,无产阶级把其当作武器,阻止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把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终于实现了独立自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从此国内学术界牵起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几次大的论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第一是“问题与主义”的论战;第二是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第三是关于唯物辩证的论战;第四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发展方向的论战。而在建国后五十年代又有美学问题、哲学史方法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的论战,六十年代又有“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真理标准、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主体性以及实践唯物主义、社会变革和发展问题、现代性和后现代哲学、全球化和普遍伦理的争论。这无不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是中国的需要而且已经研究得越来越深。建国初至1978年这一段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曲折发展时期,其间有照搬苏联模式,走向历史唯心主义,后面有非常触目惊心的十年文革时期。直到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到现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理论创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最新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中都包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哲学思想。不可否认,在这上百年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探讨中我们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和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学术界也有很多研究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面临的时代现状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得到欢迎,主要是符合了中国国情的需要,它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传统上讲究“仁”即重视人,而马克思主义又恰好是为了人类解放的,讲究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再加上中国正逢被外国列强侵略时期,马克思的革命理论给中国无产阶级带来了理论武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中国实现独立后,在中国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大量的研究,翻译马克思的有关著作,解读马克思的文本;但是,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做了好多研究工作,在群众中没有普遍开展起来,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影响力却在新时期出现状况。在一般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教育方式也就出现在教科书中,就连学生也不爱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些人民群众中更没得到深入发展,学术界对这种现象表现出有心无力的状态,尽管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出了困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究竟如何解决?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困境的原因
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翻译、文本解读、注释、导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某方面的深入探讨、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子哲学解决实际问题;既讲究力求还原马克思的本来面目,又面对实际运用提出方法。这种方法看起来很有效,却给人一种很零散的感觉,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很难有精力集中研究学习,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都被分散在各个地方了,尽管我们怎么努力,总是学到凤毛麟角,国内出不了顶尖哲学大家,这也就是学者们为什么总觉得自己没有成就感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符合中国需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并能服务于中国社会现实的新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有人说可以读原著,但是原著是用德国的风格写的,用的是德国的例子,很多人是无法理解的,也是很多人不愿意阅读的原因,读原著虽好,但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只能是行内人士或者说专业人士在研究上用;如果放到四海之内,供给群众学习,读原著的成效是很小的。以上这些方式并不是说不合适,只是如果放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只能说那只是一个阶段,一个积累的阶段,而现在需要把重心转移,转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合阶段,至于怎么整合呢?并不是把他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也不是把所有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不断变化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指导这一不断变化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处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那马克思主义就一直游离在中国而没有根没有源,如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无法生根,那又怎么会有芽,有枝叶,有花有果呢?如果说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定义,还不如说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运用。
四、解决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时代的发展变化使得社会现实的形态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改变,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形态化是时代发展变化和社会现实形态改变的需要和选择。如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决不能只局限于理论层面而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哲学形态的变化,而是要秉承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从时代
变化形态和社会现实形态出发,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找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依据。
要用变化的东西达到不变的结果是很难的,以变治变在这里行不通,中国有句老话叫“以不变治万变,以静制动”,跟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相似,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那就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生根,以达到以不变治万变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让我们开始走出国家的的限制,认识世界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本土化。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优秀的文化思想,结合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形成一种更加先进的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同时扩展了文化的交流方式,逐渐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互补性,进而衍生了新的文化,这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到中国来了,但还没有生根,还没有深入人心。怎么样才能生根呢?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是因为它满足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更是因为它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自觉的主要联系在于它们都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它深刻地指导了中国革命,改变了教条式的思想意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键在于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发挥文化自觉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中,应该加强对人们文化自觉的培养。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重铸,用我们中国的方式、中国的语言、中国的例子、中国的思维特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文本进行重铸。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历程,在新的世纪,新的起点,我们应该继续立足中国的实际国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结合起来指导未来的战略发展,创造性用活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华解决当代所面临的系列问题,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信砚:“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2]《马恩选集》.(第一道第四卷).{M}.1972.
[3] 罗诗钿. 论文化自觉机制的三重意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3,34(2):18-23.
[4] 吴元梁.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686.
郭一龙(1989---)男,河南省林州市人,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科员,硕士,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中国化。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