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地区藏族民间手工艺发展现状调研

2016-02-27仓姆啦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手工艺拉萨藏族

仓姆啦

(西藏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艺术系 西藏拉萨 850007)

拉萨地区藏族民间手工艺发展现状调研

仓姆啦

(西藏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艺术系 西藏拉萨 850007)

藏族民间手工艺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作为藏民族文化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涉门类广泛,从家庭生活用品、装饰用品至佛教用品等方面皆有覆盖。藏族民间手工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文章以拉萨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将调查、采访所获得的一手资料加以整理、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民间手工艺在传承方面主要依托的两大平台:一是通过公办教育机构培育学生进行手工艺传承;二是通过私营企业培训进行传承。通过论述这两种传承方式的异同优劣,全面介绍拉萨地区民间手工艺的发展现状,以此管窥整个西藏地区民族手工业发展的基本面貌。

拉萨;民间手工艺;传承;发展

藏族民间手工艺是藏民族文化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鲜明地反映了藏民族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美学观念与审美取向。藏族民间手工艺既从文学、宗教、音乐、风俗、礼仪中汲取创作源泉,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藏族民间手工艺从实用功能上可划分为服饰类、日常起居生活类、宗教仪式类等工艺品。其中包括服饰类传统手工艺产品如氆氇、邦典(见图1)、腰带、藏靴等;日常起居类传统手工艺产品,如藏毯、镶银木碗、竹筐、糌粑盒、切玛(见图2)等;宗教仪式工艺品,如唐卡、擦擦、酥油花等。可见藏族民间手工艺术品的种类之多,用途广泛。

一、当代藏族民间手工艺品的主要特征

(一)材质的特殊性

一般而言,藏族民间手工艺品在材质选择上倾向于使用天然材料。西藏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为手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对藏族传统手工艺产生了极深的影响。材料是手工艺制作的首要条件,西藏多材、多质、多量的自然环境,为木器、泥塑、编织等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厚充足的物质条件,几乎涵盖了绝大部分人类用以制造手工艺品的天然材料,从而创造出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的艺术作品。例如装茶、糌粑、青稞酒用的木碗(见图3),是用桦木、紫檀木等木料风干、雕磨制成,有时使用某些特殊的草汁,如加鱼草涂在碗上,使得木碗的颜色更为鲜艳、润泽。例如羊毛编织工艺品(见图4),用羊毛纺线编织成各种款式的包,面上刺绣藏式图案,除了包之外,还有用羊毛材质制作的藏式面具、门帘、挂件等。精致的工艺、独特的材质、别样的风格使其成为旅游者的首选。例如唐卡、染料的颜料常常直接取自于矿石、植物,通过碾磨、提炼用于唐卡的绘制、布料的染色等。染料从孔雀石、云母、朱砂、铜矿石、珍珠、胭脂、藏红花、姜黄等矿植物中提取,因此其色泽光亮细腻,耐磨、耐光、不褪色,保存期长久。

图1 邦典

(二)装饰、造型的地域性

黑格尔曾指出,“各门艺术都或多或少是民族性的,与某一民族的天生自然的资禀密切相关。”如藏族民间工艺美术常用繁复细致、色彩鲜艳的花卉、云水纹饰、宗教图像,这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状况息息相关。典型的例如卡垫、藏式铁质储物箱(储存衣物等可防蛀虫)等,均装饰印染、描绘、绣制或雕刻祥云、莲花、金鱼、白海螺等图饰。藏族民间手工艺在图案装饰上表现出内容丰富、变化多样、色彩浓烈的特点。从造型上来看,除了特定的藏传佛教用品如立体坛城等造型较为复杂,一般生活用具均是比较简单的几何形状,例如装卡赛①一种面制的食品。的盒子,多采用正方形或多边柱形,盒盖由其基本图形层层相叠而成,层次分明、富于流畅感。近几年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为满足大量内地消费群体的需求,各类民间工艺品在造型上也有所改变,例如传统的绿松石项链,一般将一颗或多颗绿松石横着固定编入、串联。而在八廓街市场上发现,许多项链在编制时,将绿松石悬坠在中间,与内地项链饰品的样式类似,往往更贴近内地游客的审美需要。

图2 切玛

二、藏族民间手工艺的价值

(一)文化传播价值

1.传播藏传佛教文化

“在藏语中,‘文化’(Rig gnas)一词指心、意识、明、知,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包括大、小五明学科,这是以佛教哲学观和修习养性之理来阐释‘文化’的。”对藏族民间手工艺文化影响最为深远、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藏传佛教文化。由于藏族手工艺受佛教文化影响深刻,因此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民间手工艺在制作过程中都融入了佛教元素。例如,布料缝制的帐篷、门帘(见图5)等均绘有宝瓶、双鱼、雍仲、双鹿闻法图、七珍图等,美观庄重,体现了祈福吉祥的精神寄托。再如,佛教“擦擦”艺术(见图6),“擦擦”意为小型泥塑,主要造型有佛像、菩萨像、高僧像、本尊像等,一般由僧人制作,也有一部分出自民间手工艺人之手。制作“擦擦”的目的主要在于积累功德,“擦擦”常与玛尼石一起,供奉在山口、湖边、洞窟等地,或是装藏在佛塔和佛像中,折射着人们的佛教情怀,“在夏鲁岩窟有小佛龛,内有誓愿法力的泥‘擦擦’,阿底峡曾驻锡于此”。

图3 木碗

图4 羊毛编织工艺品

图5 门帘

此外,还有部分手工艺品直接被用于佛教仪轨中,如唐卡、佛教面具、佛像装饰等。这种情况下,工艺品的选材、度量等均有着严格的标准。以唐卡(见图7)为例,它的图案一般是二十一度母、本尊、如来、菩萨,具体的尺寸以《造像度量经》为标准,颜料的选择主要是矿物颜料、天然植物颜料和金银等贵金属材料。唐卡主要销售流向是本地家庭和寺院,普通家庭约占购买群体的百分之五十,一般用于供奉和超度像;寺院约占购买群体的百分之二十,用于代替壁画和开展佛事活动等;旅游者在购买群体中约占百分之三十,一般用于供奉、收藏和纪念。总体来看,拉萨本地人和旅游者都倾向于手工绘制品。

2.传播大众风俗文化

审美,通俗地说,就是对美的追求、创造和享受。而美,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的价值体现。藏民族的审美文化是基于自然和谐而形成的,“西藏审美文化”是一个地域性文化概念。各人群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创造着自己的文化,这就产生了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地域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审美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在藏历年间,家庭所使用的切玛盒、酥油花扦等,色彩亮丽,充满祥和、喜庆的气氛。在酥油花扦上,常常出现的造型是六长寿——金刚岩石山,喻为不毁坏的功德;长寿树,生长出殊胜的果实;甘露、寿翁,喻为远离烦恼,智慧清明;飞鸟以及羚羊,喻为自然中的一切众生。除此之外,还有和谐四瑞图——象、猴、兔、鸟,以及吉祥八宝——宝伞、宝鱼、宝瓶、莲花、右旋白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轮。此外,有些装饰品从原初主要具有使用价值转变为以风俗性的装饰价值为主,例如,牧区妇女挂在腰间的银吊牌,由牛皮底、银和白铜制作,饰以红珊瑚和绿松石、蜜蜡等。

(二)社会经济价值

藏族民间手工艺不仅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它的社会经济价值也不容小觑。随着拉萨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每年进藏游客数量的持续增长,本地的传统手工艺也日益突显出各自的经济价值。据拉萨喀瓦坚地毯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藏毯、卡垫,花纹更加丰富和细致,并在制作过程中做了特殊的防潮处理,可以永久保存。这些成品百分之八十都出口到美国、日本,藏族民间手工艺品正走进国际市场,受到国际市场消费者的认同。

此外,根据在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市场的调查发现,转经筒和佛珠的销量较其他手工艺品更好,主要消费群体为本地朝圣者和外地旅游者。而其他具有浓郁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也有较好的销量。例如,装藏香、糌粑的布袋,它是用氆氇、棉布等缝制,上面带有刺绣,人工需要7到8天才能完成一件,使用机器只需几小时完成一件,根据材料费和人工费的起伏,价格从几十至几百不等。

整体来看,手工艺品重在手工两个字上,它的经济价值也因此得到体现。但由于纯手工制作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大,有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例如,完成一件定制的铜佛,熟练的师傅亦需要数月甚至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见图8),因此市场上也有不少流水线产品代替。但市场中手工作品与机器生产作品不仅在质量上有所区别,在价格上亦有区分。藏族民间手工艺品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社会大力支持,也需要机械化生产来满足日益庞大的刚性需求市场。

图6 擦擦

图7 唐卡

三、拉萨地区藏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方式

目前,拉萨地区民间手工艺在传承上主要依托两大平台。一是通过公办教育机构培养学生进行手工艺传承,其中包括各类院校设置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党群部门组织的培训班;二为私营企业单位,其中包括规模较大的私营生产单位和规模相对较小的家庭作坊式经营。除此之外,寺院也对传承民间手工艺有着诸多贡献(其主要制作唐卡、坛城等)。以上传承模式虽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其根本目的皆致力于藏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一)公办教育机构的手工艺传承

首先,通过高校教育设置相关专业的培养方向,对招收学生进行民间手工艺的教授是西藏地区民间手工艺传承的重要途径。它将传统民间手工艺纳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之中,促使这一知识体系更为系统化、规范化。同时,西藏大学、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也开设了藏民族手工艺的相关课程,并通过学生手工艺作品展等形式与学界、业界相互交流、促进发展。以西藏大学为例,西藏大学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重点院校,在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始终致力于民族手工业的传承与发展。西藏大学自1999年起开设雕塑专业高职班,并在2000年正式设置传统雕塑工艺专业,招生学生数量15人;2007年始,每隔三年便招收唐卡专业学生60名,同年开设木雕、泥塑等专业,细化专业培养方向,为使学生拥有扎实的造型基础,学校为该专业学生开设传统雕塑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培养学生在专业技法上的提高,又开设西藏美术史等相关理论课程,以加深学生对藏民族传统美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理论素质。近年来西藏大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模式,试图为高校的美术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现今,西藏大学工艺美术专业约有20%的毕业生在行业内发展,20%至30%进入文化局类国家机关单位工作,少部分学生在高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还有个别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坚持以作坊式、师徒制的经营模式传承西藏传统手工艺术。在西藏自治区各中小学、福利学校、高校等教育机构开设藏族民间手工艺课程,以“学院派”的方式系统地为学生奠定专业基础,同时教授学生相关理论知识,是保持藏族民间手工艺持续传承的重要方式。

图8 铜佛

图9 氆氇编织

其次,党群部门组织的民间手工艺培训在传承中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如,西藏自治区妇联多次组织开展缝纫、氆氇编织(见图9)、雕刻、染色等一系列课程。据不完全统计,2015至2016年,自治区妇联组织开展关于民族手工艺和传统编织的培训共38期,投入资金约174.6万元。这些项目涵盖了全区七个地市,使得1902名农牧民妇女和城镇待业妇女受益。学员资格证书的获得率达100%,创业就业率达90%以上。这一方式有效地拓宽了拉萨周边地区农牧民的就业渠道,使得民间手工艺传承的辐射面更加宽广。

(二)私营企业的手工艺传承

藏族民间手工艺私营企业包含两大类:一为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如彩泉福利学校、拉萨市喀瓦坚地毯厂、八宝地毯厂、古艺建筑美术公司等。笔者曾于2015年至2016年多次考察拉萨市彩泉福利学校。据该校负责人贡布老师介绍,目前学校教师和手工艺人共34名,学生104名,学校开设的主要手工艺课程为藏纸、藏靴(见图10)、藏香、服饰缝纫和藏式面具的制作,其中藏纸课程在拉萨地区各类公办学校中是独有的,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该校的藏靴制作也是重点培训项目。该校的藏靴制作手艺人大多数是拉萨鞋业一厂的老匠人,也是拉萨地区唯一一批以传统手工艺制作藏靴的传承群体。随着西藏旅游业的繁盛,藏靴与诸多藏族民间手工艺一样,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尤其是手工藏靴,在国内外市场中已经供不应求。由此可知藏靴的手工艺传承颇为重要。二为小规模的家庭(个体)作坊、制作点,如拉萨药王山“擦擦”制作处等。总体上看,私营工艺品生产可直接与市场需求相衔接,促进生产工艺的进一步提高和生产样式的进一步细化,制作出符合不同审美需求和应用需求的成品。

图10 藏靴

相比于教育机构,私营工艺品生产单位一方面吸收了更多人员加入到民间手工艺制作的行列中,使得民间手工艺的普及范围更为扩大化;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需要,民间工艺品厂家、家庭作坊等往往配备了更为丰富的原材料。原料是手工艺制作的物质源泉,这为手工艺工人生产与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

同时,基于市场的需求,对于成品制作的要求相对比较规范严格,这会促进手工艺人在技术和艺术上不断进步。尤其是一些家庭类的作坊、工作室,如唐卡画室、氆氇织造坊等通常由经验丰富的老师以点对点的形式教授学员技艺,以符合市场需求为主要创作目的,教师的指导深度也在市场化推动下不断提升。通过培训的方式在农牧民群众与城镇居民中普及传统工艺制作方法,这种方式不仅能最大范围地发展民族工艺传承人,且为本地旅游经济开拓了新的增长点,从而引导社会对藏族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关注与保护。

总体而言,藏族民间手工艺品在整体发展中尚需在设计理念上开拓新思路,在继承传统样式的同时注重图案与样式的更新,以此与当代多元的审美品味相融合。同时应在原材料的选择上注重生态环保,在制作工艺上走传统制作方式与现代制作方式互为补充的道路,以此促进西藏民间手工艺行业的繁荣。

[1]〔德〕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2]多加.特色浓郁的民族手工艺品[J].中国西藏,2003(5).

[3]丘韬英.湖南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在旅游市场的需求分析[J].旅游学刊,1994(1).

[4]康·格桑益希.藏传佛教民间“擦擦”脱模泥塑[J].西藏艺术研究,2004(1).

[5]嘉雍群培.藏族文化艺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6]于乃昌.西藏审美文化[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

[7]桑吉扎西.方便的修行法门——擦擦艺术的源流与艺术特征[J].佛教文化,2006.

[8]胡昂.藏族图符艺术的符号学分析[J]中国文化画报,2004: 8.

[9]索朗仁青.古格·其美多吉.西藏传统藏纸工艺调查[J].中国藏学,2009(02).

On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Folk Handcraft in Lhasa Area

Tsam La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s,Lhasa Teachers College,Lhasa,Tibet 850007)

Tibetan folk handcraf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ibetan cultural and art system,has a long history.It covers a wide range categories from household living articles,decorative items to religious articles.They have comparatively hig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and bring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After having collected first-hand information through surveys and interviews done in Lhasa area,the writer found the two platforms which Tibetan folk handcraft rely on for its inheritance.The first platform to achieve the inheritance of Tibetan folk handcraft is the training of public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the second is the training of private sectors.Addi⁃tionally,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se two modes of inheritance,and giv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folk handcraft in Lhasa.From this article,the readers can have a restricted view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ibetan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ndustry

Lhasa;folk handicraft;inheritance;development

10.16249/j.cnki.1005-5738.2016.04.023

G122

A

1005-5738(2016)04-149-006

[责任编辑:拉巴次仁]

2016-09-29

2016年度西藏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支持计划项目“西藏民间手工艺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QCR2016—87

仓姆啦,女,藏族,西藏拉萨人,西藏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艺术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民间工艺美术及藏族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手工艺拉萨藏族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拉萨舰,入列
第三届藏戏传承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拉萨召开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拉萨姑娘美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