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千里荒滩的美丽蝶变
2016-02-27李雪海
文/李雪海 刘 娟
滨州,千里荒滩的美丽蝶变
文/李雪海 刘 娟
BINZHOU, BEAUTIFUL CHANGES OF WASTELAND
9600平方公里的滨州土地上,处处激荡着谋求超越、谋求发展的豪情;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远大的发展前景,使得这片曾经默默无闻上千年的广袤土地变得炙手可热。
千里荒滩成投资热土
几百年来,挟带黄沙静静流淌的黄河由此冲进辽阔的渤海湾,风生水起、潮涨潮落,世世代代的滨州人在向老天讨生活的漫长岁月里,祈盼变化的那一天。
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梯次推进,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终于垂青于这一方土地。2009年11月23日起,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州的带头人非常具有战略眼光,在国家战略逐步推进前,就已开篇布局、未雨绸缪。自2003年起,他们聘请中科院有关专家制定规划,启动建设黄河三角洲沿海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2007年5月起,滨州在实施沿海产业带开发的基础上,又论证策划设立“北海新区”,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
两大国家战略规划相继批复后,滨州市编制了该市黄蓝“两区”发展规划、县区规划及31个专项规划,确定了“两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为滨州“两区”开发建设提供了蓝图和依据。同时,围绕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编制完善了《滨州市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滨州市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和项目选择重点,确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特色旅游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伴随着“黄蓝”两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从土地政策到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再到鼓励引进高水平人才,这些“含金量”颇高的利好政策纷纷出台,给黄三角的起飞插上了翅膀,也成为滨州加快发展的加速引擎。众多国际、国内大型企业和投资机构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为滨州带来了数不清的大项目、好项目。
崛起黄三角,融入环渤海
多少年来,滨州人对自己的城市区位既感到自豪,又有些无奈。虽位居环渤海地区的地理轴心位置,是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唯一的出海口,却没有主干铁路,没有万吨级港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滨州快速发展的瓶颈。
○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图/李健生A southern style city in North China.
自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滨州强力推进滨州港、疏港公路、德龙烟铁路、滨德高速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在黄河三角洲迅速崛起、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奠定了坚实基础。滨州港万吨级码头正式通航,打开了滨州对外开放的海上通道;疏港公路、滨德高速建成通车;德大铁路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滨州不通客运列车的历史;济东高速滨州段总体进度全线领先。秦滨高速埕口至沾化段、长深高速高青至广饶段、滨港铁路二期开工建设,黄大铁路、济青高铁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形成了陆海相连、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滨州坚持走高效生态之路,提出了打造生态滨州、美丽滨州、幸福滨州的奋斗目标,确定了以打造一个中心名城、构建两条城市轴线、强化三项基础工程、突出四大发展亮点、建设五十个特色园区、做强六大支柱产业为核心内容的总体发展布局(123456布局思路),在生态建设、产业培植、园区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早在2012年,滨州便提出到2016年实现“六个翻番”、再造一个新滨州的宏伟目标。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与全省同步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滨州的决策者提出并逐步完善了“六个更加注重”的发展思路: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坚持内涵发展;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坚持生态发展;更加注重科技人才,坚持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坚持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坚持民本发展;更加注重依法治市,坚持规范发展。这一思路,成为引领滨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向和基本遵循。
近年来,滨州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在崛起黄三角,融入环渤海加速赶超的背后,是滨州380万人的艰辛付出,正是他们,发扬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科学创新的精神,用一双双勤劳的手,创造了矗立在这块土地上的神奇。
在黄蓝统筹中提质增效
加快北部沿海开发建设,彻底改变临海不见海、沿海不靠海的历史,是历代滨州人的梦想。2015年6月26日,滨州港2个3万吨码头开航运营,真正开启了北部沿海开发的新征程。以现代物流、集装箱、大宗干散货、液体化工为主导,打造高效、绿色、低碳的国际性综合生态港口,成为了滨州港的新目标。
滨州人深知,在“黄蓝两区建设一体化”同步推进的战略布局中,转型升级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提质量的长远之策。因此,滨州按照存量转型、增量做优的思路,强化引导、全力推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7:50.1:42.2。
○美丽滨州的建设依靠着380万人的辛勤努力。The construction of Binzhou depends on the hard work of 3.8 million people.
工业经济稳健运行。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围绕纺织家纺、油盐化工、粮油果蔬加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等主导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提质增效,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314家,培育形成了魏桥创业集团、西王集团、亚光集团等一大批在中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的大型企业,成功引进了北汽集团、中信集团、华能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等企业落户滨州,滨州工业经济的“升级版”已见雏形。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十二五”期间,粮食连年增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72家,“三品”认证347个。持续实施“林水会战”,完成水利工程1300项、合格造林103万亩。园区带动战略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富有成效,滨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纳入国家“一城两区”战略布局;“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沿黄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区。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988亿元,年均增长9.2%。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体育、养老家政、教育医疗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滨州港综合物流园区、滨城区铁路物流园区等建设进一步加快,颐高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万达广场等重点项目落地。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营销模式加快发展,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增长34.4%;全市“中国淘宝村”达到16个,全省县域电商大会在滨州召开。
O n the 9,600 square kilometers of Binzhou earth, there is swelling pride in surpassing others and seeking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great mass fervor of development everywhere. Its unparalleled location advantages and great development prospects turn Binzhou which had been an unknown vast lan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to a hot city.
Investing and starting business in Binzhou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based on modern enterprise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