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16-02-26王天竹马鸿飞周小燕

科技与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

王天竹++马鸿飞++周小燕

摘要:以我国2011-2013年沪深两市41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对股东、供应商、债权人的责任与竞争力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竞争力的相关性不显著,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与竞争力呈负相关关系。试图通过研究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能够转变为自身一项新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提供理论支持,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竞争力

DOI:10.16315/j.stm.2015.06.003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企业在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尖锐,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实现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外延粗型特征依然十分明显,例如:环境污染问题严峻,生态环境状况遭受破坏;部分企业在纳税、劳工权益保护等方面责任缺失;企业不诚信经营,消费者权益受损。这些问题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思考。企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将严重制约我国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与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并主动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管理。

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相对片面,企业对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也没有产生足够的认识,通常认为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其运营成本、管理成本等,很难在当期收到效果。学术界对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Bragdon等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导致营业成本的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收入,因此认为承担社会责任不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反而会成为一道阻力。相反,Porter等认为社会责任表现好的企业盈利能力更强,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通常考察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试图证明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Shrivastavac指出社会责任其实质是一种能够带来内部、外部益处的管理资源,进而促进财务绩效。Luo等等人通过研究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的影响也间接证明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推动作用。然而衡量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只用财务绩效,事实上,企业竞争力更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生存能力。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利益各方的利益,应当协调各方的共同需求。尤其随着当今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竞争的形式已经从市场经济竞争模式向关注利益各方利益的竞争模式转变,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能否通过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种方式来实现,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因此,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研究了企业履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法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旨在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一定的依据。

1 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1)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与竞争力的关系。由于,现在绝大多数企业主要是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市场经营,因此股东作为公司获取资金的来源,便成为了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只一味的追求满足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并不能够使得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如企业无法满足股东的基本利益,则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也就成为无本之木。企业只有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资金基础。因此,企业能够对股东履行好责任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额提升。相反,如果企业违法经营,常年亏损、隐瞒企业的财务状况,导致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失,则会导致企业股价下跌、资金来源匮乏,难以维持经营,更不用说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与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

(2)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竞争力的关系。现在企业也随着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除了需要资金的支持,人力资源也是必不可以的。尤其是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可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若要保证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承担起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企业若能建立一个拥有良好企业文化以及的薪酬制度,将能够大大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当员工对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工资福利等感到满意时,就会主动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企业的良好发展而努力工作,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2: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

(3)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与竞争力的关系。供应商是处在企业上游的组织,现在企业经济竞争激烈,采购成本也随之升高。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也逐渐发展成为供应链的经营管理模式,有些大企业甚至形成横向或纵向一体化经营。因此,拥有一个长期合作稳定的供应商,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与供应商之间增进了解、促进沟通、加深信任、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共同承担并完成某种社会责任,从而与供应商形成一个整体,强化彼此间的合作关系,提升整体形象,进而促进共同发展,最后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3: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与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

(4)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与竞争力的关系。众所周知,企业良好的口碑不仅能使企业维系老顾客,同样还会带来新的顾客,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品牌效应,一些知名品牌、驰名商标往往都是顾客在购买商品时的首要选择。可以说消费者就是企业可以生存和发展的衣食父母。企业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应承担起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加强售后服务与沟通,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最终都将成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4: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与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

(5)企业对债权人的责任与竞争力的关系。伴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和扩大,光依靠资金的内部积累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企业就需要向外寻找资金支持。根据资本结构理论,企业也非常重视负债经营给自身带来的杠杆效应。因此债权人便成为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的利益能否实现,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发展。现在的企业规模都较大,一般都是举债经营,企业与债权人的风险也在加大。因此,企业与债权人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还能够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从而为企业获取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5:企业对债权人的责任与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

2 研究方案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深沪两市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来自企业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国泰君安数据库。删除年报部分数据缺失或奇异值后,最后选取2011-2013年419家制造业企业作为最终样本。

2.2 指标设计与描述

(l)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范围的界定在学术界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提供了框架支撑。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种:声誉指数法、内容分析法和KDL指数法。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范围的界定在学术界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提供了框架支撑。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种:声誉指数法、内容分析法和KDL指数法。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包括对员工、股东、供应商、债权人、消费者的责任,并通过“内容分析法”从年报中查找相应数据,衡量企业社会责任。

从分项指标来看,本文采用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来反映股东获取的收益。股东最关注的是企业的股价,每股收益是衡量股票投资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获利水平。每股净资产主要是用来反映每股股票拥有的资产现值,而资产的现值则正是股东所关心,每股净资产越高,就代表股东拥有资产的现值越高,反之亦然。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劳资和社会保障方面,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数据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得。本文采用主营业务成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来反映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段时期内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企业越能给消费者让利,越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主营业务成本率就越高。成本费用利润率表明企业付出成本与收到利润之间的比率,体现了经营耗费的成本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成本费用控制的越低,表明企业的收益就越高。企业对债权人的责任主要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他们最关注的就是借出的资金能否按时归还并获取一定的收益。如果负债与资产的比率越高,表示企业资本中债权人投入比例越大,债权人所承担的风险就越高。对供应商的责任用应付账款周转率和现金与应付账款之比来衡量。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对供应商的货款就形成了应付账款,此时若企业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供应商的货款,则表明对供应商履行的责任就越好。

(2)企业竞争力指标

本文将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分为规模因子、增长因子、效率因子,其中规模因子包括总营业收入、净资产、净利润,这些指标都可以从企业年报中直接获得。

增长因子用近三年净利润增长率来表示,主要用来描述较上期净利润相比,当期净利润的增长率,该数值越大就表示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效率因子用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率来表示。净资产收益率主要是用来衡量企业对自有资本利用的效率,该指标越高,表明为企业投资所带来的收益越高。总资产净利率反映的是企业运用全部资产所产生利润的水平,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运营越有效。

2.3 研究模型

很多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的情况下对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助力,有的情况下对竞争力却没有帮助。那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当做面子工程,还是当做企业的战略和竞争力来看呢?企业的发展是从单纯的利润追求到非利润追求,从财务指标到非财务指标,要在企业盈利之外要有追求的日标,所以一些优秀的企业在财务指标之外设计很多非财务的指标,即企业的社会责任。在这个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里面,包括对股东、员工、供应商、消费者、债权人的责任。如,培养人才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这是企业的长期效益。这些看起来跟企业本身的效益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社会责任是企业经营的效益,企业经营不仅仅是企业成本,还有社会成本,有投入必将有产出。所以我们说企业的短期发展靠利润,但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靠社会责任。提升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做法,企业的最高境界是做到企业产业链链条的完善,企业从股东到员工、从供应商到债权人,最后落实到消费者,使企业从生态系统的角度重新设计经济模式,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析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对竞争力的影响。

3 实证分析

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l所示。从统计分析结果可得:每股收益的最小值为-2.39,最大值为12.82,其标准差为0.77,每股收益数值相差较大,说明在制造业中,不同的股东从不同的企业中所获取的差异较大,有些企业股东的回报率较高,有些企业股东的回报率较低;员工获利水平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57.41,而其标准差仅为1.98,这说明制造业企业对员工履行的社会责任所差较小,但平均值为1.10,这表明了在装备制造业整个行业中,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都不高,仍有需要提升的余地。资产负债率的的最小值为0.75,最大值为98.39,标准差为20.59,说明企业对债权人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差是较大的。应付账款周转率最小值为0.09,最大值为255.95,平均值为10.98,说明制造业企业供应商承担的风险较小。年主营业务成本率最小值为0.05,最大值为1.52,平均值为0.68,标准差为0.21,可以制造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正在逐步提升。

3.2 因子分析

利用因子分析,分别计算出企业社会责任和竞争力的因子得分。首先,对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因素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KMO检验值为0.669,大于0.60,说明该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2691.925,数值比较大,显著性概率为0.000(P<0. 01),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影响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并以最大方差法(Varimax)进行因子旋转。5个因子的总方差解释率为85.914%,大于85%,所以认为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结果良好,如表3所示。具体的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命名及各个因子信度检验,如表4所示。

由表4为旋转后的因子矩阵表,可将8个问题指标归类为5类因子,并将其分别进行命名:因子一,将指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归纳命名为“对股东的责任”;因子二,将指标主营业务成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归纳命名为“对消费者的责任”;因子三,将指标应付账款周转率、现金流量净额/应付账款归纳命名为“对供应商的责任”;因子四,将指标资产负债率归纳命名为“对债权人的责任”;因子五,将指标员工获利水平归纳命名为“对员工的责任”。

提取的5个因子基本能够反映所有的指标,根据初始载荷矩阵可以得到每个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如表5所示。

根据每个因子方差贡献率除以总的方差贡献率之和为权重,得到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分的模型如下所示:

F=0.418*F1+0.201*F2+0.146*F3+0.129*F4+0.106*Fs=0.276*ZX1+0.261*ZX2+0.181*ZX30.174*ZX4+0.117*ZXs+0.209*ZX6-0.003*ZX7-0.002*ZX8

其次,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分,如表6所示。检验结果表明:调查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637,大于0.60,说明该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3498. 223,数值比较大,显著性概率为0.000(P<0.01),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企业竞争力的效度结构好,适合做因子分析。

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以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如表7所示。结果显示:3个因子的总方差解释率为85.282%,大于85%,所以认为企业竞争力的效度良好。

为旋转后的因子矩阵表,可将6个问题指标归类为3类因子,并将其分别进行命名:因子一,将指标总营业收入、净资产、净利润归纳命名为“规模因子”;因子二,将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归纳命名为“效率因子”;因子三,将指标净利润增长率归纳命名为“增长因子”,如表8所示。

提取的3个因子基本能够反映所有的指标,根据初始载荷矩阵可以得到每个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如表9所示。

根据每个因子方差贡献率除以总的方差贡献率之和为权重,得到企业竞争力综合评分的模型如下所示:

F=0.524*Fl+0.297*F2+0.179*F3=0.156*ZX1+0.172*ZX2+0.202*ZX3+0.205*ZX4+0.097*ZX5+0.111*ZX6

3.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文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假定模型如下:y=F(X)+δ,其中:Y为因变量企业竞争力,X为影响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对员工的责任、对股东的责任、对供应商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因素、C为常数项,δ为随机干扰项。本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

根据表10的回归结果,企业竞争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呈显著正相关性,而且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调整R方值为0.433,说明该模型中自变量能解释因变量方差变异的43.3%;各自变量VIF值均等于1,说明各自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Durbin-Watson值为1.288,说明相邻样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序列相关。整体回归模型检验结果F=206.367.P=0.000<0.05,说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总体样本回归结果通过了F检验,整个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各回归系数和t值检验结果可知,企业对股东的责任、对供应商的责任和对债权人的责任对企业竞争力在1%水平上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假设H1,H3和H5均成立;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对企业竞争力在l%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实际情况与假设H4正好相反,假设4不成立;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对企业竞争力不显著相关,假设H2不成立。

3.4 回归分析结果讨论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各构面对竞争力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

(1)企业承担对股东、供应商、债权人的责任与企业竞争力均呈显著正相关。股东作为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为企业能够持续的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企业只有主动承担对股东的社会责任,确保股东资金能够得到保值增值,赢得股东的信赖,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资金支柱,从而创造收益,提升企业竞争力。供应商作为企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对供应商尽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面对市场变化多端的要求、缩短交货期或提前交货、提高质量和服务、降低价格等压力,建立伙伴关系以提高竞争力获得市场优势。债权人是与企业密切联系的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与债权人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还能够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从而为企业获取稳定的经济来源。

(2)企业承担对员工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不显著。据统计,2013年企业拖欠职工工资人数占总数的15.4%,将近60.3%的员工都是加时工作。另外,制造业行业的员工生产安全问题也容易使得员工对企业产生不满情绪。因此企业若想员工的工作条件得到保障,必须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为了合法保障员工的权益,应当建立完整薪酬、福利制度。这些措施在短期内来看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但是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持久的发展,员工是不容忽略的一个因素,只有员工发挥了工作积极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才能够提升竞争力并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

(3)企业承担对消费者责任对企业竞争力产生负影响。这个结论与Hillman等提出的理论相一致,该理论认为企业在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时投入大量的成本,从而会对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制造业行业的特殊性,经常会出现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以次充好,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故意隐瞒消费者产品出现的设计缺陷;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售后服务不力,甚至是消极应对。由于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导致消费者利益被侵害的是件屡见不鲜。一个企业从生产产品、出售产品、产品售后整个过程中都要对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例如,2012年11月份,克莱斯勒就曾在美国召回了74.4万辆出现气囊故障的汽车;通用汽车召回已在市场出售的330万辆汽车,虽然召回在国外非常常见,也是汽车生产制造商对消费者负责的一种表现,但频繁的召回也势必会令消费者对其品牌形象和质量产生一定顾虑。而企业负责任的决策,往往会减少企业的经济利益,但这仅是短期的表象。从长期看暂时的经济利益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企业竞争力的降低,因为企业竞争力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而是企业各方面综合能力体现,克莱斯勒、通用等企业通过积极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从而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口碑,获取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其结果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企业应强化社会责任理念,将社会责任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基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虽然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减少利润,但是企业的发展并不只是为了短期的盈利,而是寻找长期发展的机会,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必须强化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企业应当尊重所有参与者和相关者的权利并遵循按贡献分配的原则,这既要涉及到企业与其外部相关者的权益关系,又要涉及到企业内部各参与者的权益关系。企业可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现实中各个利益相关者所关注企业的方面都有所不同,企业可以通过找到各个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关键问题进行决策,如企业在于供应商的交往中要购买原材料、半制成品、零部件或各种供给品。在这样的交易中,无论买还是卖,企业都应该做到公平,只有通过市场公平的交换,各个竞争主体使彼此的比较优势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一个竞争主体的创造价值得到有效实现。管理者从了解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出发,就能寻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有效的利用企业的资源。由于各个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呈现出差异,因此企业应该将有限的资源合理的分配到各个利益相关者中。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的影响关系最大,因此企业应该着重关注对股东利益的维护,但企业在重视对股东的社会责任的同时,还应兼顾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的履行,如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为顾客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不应仅仅看作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而应视作是企业存在的目的之一。事实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地追求自身利益而不顾对方利益的行为不可能获得真正长久的利益,也不可能获得最有价值的发展。对任何一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都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企业竞争力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
诚信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品牌建设研究
管理创新助力企业发展“逆水行舟”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