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教女儿成为最会学习的人

2016-02-26欣慰

现代家长 2016年2期
关键词:金立群女儿爸爸

金立群是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候任行长,他曾担任过财政部副部长、亚洲开发银行高级官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他用独到的家教理念培养出精英女儿。女儿金刻羽初中时开始通读莎士比亚原著;14岁获得美国名牌高中哈瑞斯曼全额奖学金;17岁进入哈佛大学后,仅用两年就修完了所有的本科课程;25岁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如今,33岁的金刻羽已成为英国顶尖学府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终身经济学教授,并入选“2014年全球青年领袖”。提及自己的成长之路,金刻羽最感谢的是父亲对她的呕心培养……

学好外语才能具备国际视野,父女都是“莎士比亚迷”

1983年,女儿金刻羽来到人世,34岁的金立群升格为父亲,他对女儿十分珍爱。金立群发现,女儿从小就透着灵气,而且悟性极高。两岁时,别的孩子吃饭、喝水还得大人喂,金刻羽已经能熟练地拿着筷子吃饭了。当然,这也跟金立群有意引导、培养女儿的动手能力有关。

与其他方面相比,更让金立群欣喜的是女儿的语言天赋。金立群来自江苏常熟,那里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从小胸怀大志的他十分喜爱英文,可惜中学只读了一年,便下乡成了一名知青。此后,种地、造桥、教书,一天的繁重劳动之后,他回到简陋的草棚里,捧读《莎士比亚全集》是内心唯一的安慰。靠着中学老师寄给他的一套英文版莎士比亚原著,金立群度过了“文革”。高考恢复后,他以出色的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师从王佐良、许国璋两位大师,主修英美文学。4年间,他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并被老师推荐到财政部工作。

女儿出生时,在财政部外事财务司任副处长的金立群,经常与外籍朋友打交道,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他工作起来如虎添翼,而且他的法语说得也不错。金立群认为,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首先要能掌握几门外语。在这方面,他和妻子达成共识,要让女儿学好英文,为女儿将来走出去成为国际型人才打好基础。

3岁是孩子的语言成型期,为了给女儿营造好的英语氛围,金立群在家里经常放英语原版磁带。晚上,女儿睡觉前,他轮流使用中英语给女儿讲寓言故事,用英语给女儿道晚安。有时,他到外籍朋友家做客也会带上女儿,并鼓励女儿开口说英语。有时,他会骑车带着女儿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外语岛,让女儿去感受学习英语的氛围。有了良好的启蒙教育,金刻羽的英语口语水平进步很快。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街头随处可见外国友人,只要敢开口,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很多。小学五年级的一天,金刻羽放学回家,高兴地对爸爸说:“有个外国叔叔问颐和园怎么走,我用英语给他指了路,真开心啊!”金立群替女儿感到高兴,鼓励她大胆地说,取得更大的进步。

1994年秋天,金刻羽进入人大附中就读,随身书包里带着《莎士比亚》原著,一有时间就打开阅读,有疑惑的地方她还用笔记下来,回到家里与爸爸探讨。金立群熟读《莎士比亚》多遍,大部分章节都能背下来,而且声情并茂,让金刻羽佩服不已。

金刻羽在学习间隙把《莎士比亚全集》通读了一遍,个别章节也能像爸爸那样熟练地背下来。初二那年元旦,学校举行联欢会,同学们纷纷报上了拿手节目,金刻羽当然不甘示弱。她的钢琴、黑管等乐器达到专业级水平,但同学们也报了类似的乐器演奏,再报这样的节目没什么新意,自己要报的节目一定要让大家耳目一新,到底报什么呢?她一时犯了难。

金立群下班回到家,看到女儿愁眉不展,问女儿有什么心事,能不能说出来让他听听。金刻羽就把自己报节目犯难的事说给了爸爸。金立群沉思了一下,郑重地向女儿推荐:“你不妨把《哈姆雷特》第三章第一场的经典对白演绎出来,肯定会让大家耳目一新。”爸爸的建议让金刻羽眼前一亮,遂决定在联欢会上表演这个节目。繁忙的工作之余,金立群耐心地辅导女儿,他给女儿讲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分析人物的心理,把所表演台词的每个单词的语调,都和女儿一起仔细推敲。他要求女儿表演时一定要进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做到感情充沛,声情并茂。

由于事前做了充足准备,联欢会上金刻羽的表演很成功。通过一套《莎士比亚全集》,金立群给女儿的英语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4岁那年,金刻羽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美国纽约哈瑞斯曼高中全额奖学金,只身赴美留学。

教会女儿如何“挤”时间,使其成为最会学习的人

1997年,金刻羽以哈瑞斯曼高中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并获得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进入这所培养出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7位美国总统的世界著名大学,金刻羽兴奋的同时,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哈佛大学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主要课程,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前两年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学生才可以在两三年内修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一学期应付4门课已经忙得头昏脑涨了。

得知女儿的学制和课程安排,金立群鼓励女儿说:“凭你的天赋,修完这些课程应该不成问题。爸爸建议你,一定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上帝是公平的,分配给每个人均等的时间,但只有合理利用时间的人,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增值。”

金立群给女儿讲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有一次,他去杭州公干,在首都机场候机时,飞机一下子晚点了6个小时。漫长的等待考验着人们的耐心,候机的人们大都烦躁不安,而他淡定地打开笔记本全神贯注地写作。6个小时,他完成了一篇经济方面的深度文章。金立群对女儿说,他的很多文章大都是在飞机、火车、酒店里写的。出差时,只要有时间,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在时间的分配和管理上,金立群很认同鲁迅先生那句话: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会有的。一个人一天能比别人多挤出一个小时学习,时间上差别不大,但当你以10年的跨度来看,差别是相当大的。会合理利用时间、并挤时间学习的人,每一天都会过得很有意义。

爸爸关于时间的妙论给了金刻羽很大启发。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她把自己的时间分成很多块,每一块都有学习安排。起床后,利用刷牙洗漱的时间,她放视听资料,关注一下当天的新闻;在卫生间里,她能读千字的短文;在餐厅用餐的时候,她会利用排队时间看上几页书。

金立群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留过学,对留学生活非常熟悉,平时他经常和女儿探讨利用时间的窍门。他对女儿说:“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的学生是最勤奋的。勤奋虽然是个优点,但一定要注意学习的效率,在有效的时间内争取学习的最大效率,才是会学习的人。中国人爱睡午觉,这个习惯很好,也符合生理特点。学习再紧张,也要保持大脑清醒。中午,即便躺在床上打个盹儿,也能让大脑皮层的紧张得到缓解,这样学习的效率就高些。另外,还应注意劳逸结合,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时间。”

在爸爸的悉心指导下,金刻羽成了同学中最会学习的人。有时,凌晨4点,图书馆里有她的身影;有时,学校举办的大型音乐会上,同样有她优雅表演的场景。她的勤奋和洒脱相得益彰,得到了同龄人和老师的称赞。有位中国驻外记者,受命采访美国名校中国留学生的生活状态,当她采访完金刻羽时,这样描述:“午后明媚的阳光照耀在静静的查尔斯河上,在一种难得的静谧中,金刻羽坐在学生宿舍的休息室里,向我讲述着她的故事。房间的一角摆放着一架立式钢琴,那是她最喜欢的乐器,有空的时候总要弹上几支曲子。看得出来,就像享受这秋日的宁静和她心爱的音乐一样,金刻羽正在尽情地享受着哈佛的一切……”看得出,记者对金刻羽的评价非常高。

由于金刻羽善于管理、利用时间,在充满残酷学习氛围的哈佛大学,她只用两年就修完了所有的本科课程,25岁便成了经济学博士。值得一提的是,哈佛大学总共只有30位学生在第三学年结束后提前毕业,还有25位学生用3年时间修完本科课程后继续留在哈佛,并在第四年修完硕士课程。按此标准,金刻羽在强手如林的哈佛大学算得上是“学霸”中的“学霸”。

以批判的眼光读书,父女合作在海外发表文章成佳话

金立群不但在经济学领域造诣很深,还有着浓浓的文艺情结。34岁那年,他当上了父亲,给女儿取名金刻羽。“刻羽”二字来自宋玉《对楚王问》,其中有“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羽”是古代音律中的调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的音乐演奏成就。“刻羽”二字也蕴含着金立群对女儿的期待,那就是希望她精通音乐,不死读书。金立群和妻子一直提倡开放式教育,让女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女儿3岁以后,金立群让妻子带着女儿去试听音乐课,钢琴、古筝、黑管、小提琴等,都接触了一遍,然后让女儿自己选择喜欢的乐器。

金刻羽选择了钢琴和黑管两种乐器,金立群让女儿考虑清楚,有两周的反悔期,两周之内可以改变主意,而一旦选定了,就要坚持学下去,不允许中途退出。金刻羽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学得非常用心,即便学习再枯燥,她也咬牙坚持。凭着极高的领悟能力,这两样乐器的演奏她都达到了专业级水平。在哈佛大学的音乐晚会上,金刻羽的黑管独奏赢得了美国老师的称赞。

除了音乐,金立群还鼓励女儿多运动,并带着她游泳、打网球。金刻羽很喜欢溜冰等运动,玩的方面样样拿得起,放得下。金立群向女儿灌输这样的思想:喜欢读书并不是死读书,应该保持多种爱好,做一个有趣的人,而不是让人生厌的书呆子。

金立群爱读书,在他的书架上,除了经济和金融方面的书籍,其他全是中国的古典文学以及哲学,《红楼梦》的所有版本他的书架上都有。金立群读书奉行两条原则:第一,爱读书并不意味着什么书都拿来看,上他书架的书必须具有永久的价值;第二,要以批判的眼光来读书。唯书、唯上,这是中国人很容易犯的错误,因此读书要不断质疑,不断思考。在读书方面,金立群独特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在家的时候,他经常和女儿一起读书,讨论各种问题。金刻羽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就经常和她讨论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形象。金刻羽从爸爸那里懂得,评判一个作品里的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认识人物身上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进入财政部工作后,金立群并没有放弃英语和文学的梦想。在工作之余,他曾试图翻译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人树》,可惜只完成了五章,他就被任命为中国驻世界银行董事,文学梦暂时搁浅。不过让金立群欣慰的是,他曾受恩师王佐良教授生前之托,为其所编写的《英国诗歌选集》作注,金立群担纲注释、修订工作,对原作进行增补、筛减,撰写超过原书三分之一。

爸爸公务繁忙,仍不忘自己的梦想,给了金刻羽很大启发。在繁忙的学习期间,她兼收并蓄,阅读了大量的中西方文学作品,经常与爸爸交流读书心得。

哈佛大学毕业后,金刻羽应聘到英国顶尖高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教,边授课边进行研究。金立群此时担任中投公司监事长,并兼任财政部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父女俩经常就经济问题进行交流,有些地方,金立群还会向女儿虚心求教。

2012年,金立群和女儿联名在伦敦《金融时报》上发表了《欧洲应向亚洲取经》的文章,批评欧洲各国只会没完没了地争吵,建议他们向亚洲学习务实的精神。一时间,这篇文章在海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由于在学术和教学上取得的成就,33岁的金刻羽已成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宏观经济学终身教授。因为所从事的研究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她顺利入选“2014年全球青年领袖”。谈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金刻羽说,爸爸在时间成本的利用和分配方面给她的教诲,让她终身受益。对于优秀的女儿,金立群非常骄傲,尽管他很少当面对女儿表达赞许,但在老友的一本书的序言里提及女儿时,字里行间都是自豪。而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金刻羽对爸爸也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之情。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金立群女儿爸爸
我和爸爸
爸爸
和女儿的日常
爸爸冷不冷
金立群:亚投行不是中美关系中的新冲突点
“金融外交家”金立群:亚投行首任行长热门人选
可怜的爸爸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