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韩涉日岛屿争端合作探析
——基于帕累托改进视角
2016-02-26吕平
吕 平
(大连外国语大学 国际商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中俄韩涉日岛屿争端合作探析
——基于帕累托改进视角
吕平
(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务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帕累托改进意指在尚未实现合作红利最大化及不损及各方利益前提下,各方通过资源交换所做的合作正向努力。相关概念顺应20世纪国际合作发展潮流,有利于各国围绕地区基本秩序寻求合作共识,可以为中俄韩协调应对日本修正东北亚海上边界奠定基础。鉴于安倍内阁围绕岛屿争端对大陆国家发起“外交攻势”更趋积极,中国应在其中扮演协同俄韩的重要角色,实现周边外交突破,最大限度控制日本领土诉求对地区稳定造成的不利影响。
帕累托改进;大陆国家;东北亚;岛屿争端;日本
受日本修正战后海上边界影响,近年东北亚领土争端激化频仍,日本与中、俄、韩三个大陆国家关系同时陷入低谷。安倍政府强势介入南海争端,牵制中国捍卫钓鱼岛主权行动;与美欧遥相呼应,借乌克兰危机打乱俄强化南千岛群岛防御计划;更借美日韩合作框架压制韩国捍卫独岛主权诉求。东北亚大陆各国亟须协调对日立场,从捍卫战后地区安全秩序高度反制日本在岛屿争端中的“外交攻势”。本文旨在探查中俄韩涉日岛争合作面临的障碍,依托帕累托改进概念剖析三国涉日岛争的资源差异,找出合作瓶颈的突破口,实现维护东北亚战后既有秩序,捍卫大陆国家权益的双重目的。
一、 帕累托改进指导下的国际合作
“帕累托改进”源自经济学概念“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后者作为重要规范概念,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专指参与合作各方通过资源搭配,在没有任何一方受损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改善一方或几方状态的理想资源配置形态。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正是朝向这一状态方向的正面实践,即参与资源搭配各方在各自收益未曾受损且总体收益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依然存在改善福利空间的状态改变。①“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45页。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最优的提出为福利经济学奠定了学理基础,反映出西方经济学界通过反思工业革命负面效果,试图构建社会整体福利与个人收益新平衡的努力。
帕累托改进有别于既往理论的核心差异在于:一方面,帕累托改进关注维护各方收益,拒绝牺牲个体收益达成效益最大化。从国际经济合作结构出发审视,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着力证明自由贸易可以增加各国经济收益,却无法回避抓住工业革命先机国家掌握世界经济体系资源分配,压制后起国制造业的现实。而以李斯特为代表的经济历史学理论则通过经验实证后起国可以通过扶植、保护相关产业,改善自身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被动境地。然则,所谓“保护国内产业措施”一经滥用就会成为列强谋求排他经济利益、破坏国际贸易基本原则的进攻行为。帕累托改进概念修正了传统经济零和博弈的负面效果,尊重个体利益,保障了国际经济合作和平、持久地推进,对战后世界贸易谈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对收益的认识局限,“社会福利”概念更为契合人类现实生活需求。纵观人类文明史,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与公平正义的认同如影随形地指导着人们的实践,两者缺一不可。工业革命引发经济效率大幅提高,财富分配有欠公平导致19世纪欧洲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帕累托改进及其相关概念衍生出作为价值判断的帕累托公平正是经济学家对此反思的产物。提高经济效益务必以改善社会整体福利为宗旨,否则经济发展就会出现“异化”现象。增加社会整体福利理念的提出打破了特定社会阶层对财富的垄断,缓和了20世纪西方国家内部阶层冲突,对国际社会概念的提出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首先,帕累托改进拒绝牺牲个体收益,否定了19世纪列强主导国际体系的权力行为逻辑,排除了体系主导国假借和平之名,肆意宰割弱小国家的可能性。通观20世纪历史,二战时期各国确立的一系列外交文件,如联合国宪章对确立帕累托改进指导下的国际合作新原则功不可没。无须讳言,当前国际体系中大国主导地区事务,侵害弱国利益现象依然存在。但中小国家利益获得国际社会更为有力的保障,政治地位有所提高的事实亦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对二战战胜国也具有相当的约束作用,英法殖民体系崩溃即源于此。因此,日本维护殖民扩张收益,强化诸岛主权声索,其行为的“逆时代性”不言自明。
其次,帕累托改进注重通过资源交换联通个体利益、社会福利,有助于推动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贴近国际合作现实,启发各国开拓利益实现新路径。帕累托改进承认参与合作各方资源配置存在差异,强调构建完全竞争市场环境,通过资源交换增加社会福利。交易各方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是经济学展开论证的前提。而结构现实主义倾向把各国视为体系之下,需求、认同相近的单位,以自助手段维持自身安全。而在现实层面,各国资源禀赋差异巨大,资源置换可短时间内改变国际权力对比,各国依赖“互助”乃至“他助”维持区域安全案例屡见不鲜。帕累托改进承认资源禀赋差异,强调通过行为体资源置换而非自助客观效果达成社会福利,更为切合国际合作实际。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立场与美国对日约束有所放松的形势,中俄韩需要打破思维定式,在维护国家主权诉求的途径上寻找突破。
最后,帕累托改进旨在于增进拥有共同价值评价标准之参与方的集体福利,其“包容性”契合国际合作的开放精神。尽管结构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关系行为体倾向比较相对收益,作为判断合作是否延续的标准,但绝对收益对国际合作的吸引作用亦不容小视。尤其是涉及地区基本安全秩序的问题,既有体系收益国通常会基于保障共同利益目的,主动构建合作关系,以防潜在威胁对区域稳定造成颠覆性影响。中俄在二次大战中战胜国的身份奠定了其在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舞台的大国地位,韩国也是依据战时确立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获得独立,保证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大局是三国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基本前提。尽管冷战时期三国分属不同阵营,但同为战后地区体系受益方的实际并未改变,都负有维持地区基本秩序的义务。因此,中俄韩应突破权力政治的藩篱,从维持东北亚各国集体福利的战略高度,遏制日本修正海上边界要求。
二、东北亚大陆国家涉日岛争“合作”现状
21世纪初日本加速修正战后东北亚海上边界,以2009年日本参议院通过《北方领土解决特别法》修正案为序幕,俄日岛屿争端迅速升温。2010年、2011年梅德韦杰夫分别以总统、总理身份视察库纳施尔岛(日称国后岛)作为对日本主权声索的回击。2012年8月,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亦视察独岛,成为第一个登上该岛屿的韩国元首,韩日岛争陡然激化。自2010年撞船事件以来中日钓鱼岛问题博弈更趋激化。2012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后,两国更是围绕该岛屿的实际控制权展开激烈争夺。东北亚三大岛屿争端同时激化表明,日本面对国际力量变化,已有打破战后国际秩序束缚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惜打破与大陆国家“默契”,激化矛盾以期在岛屿争端中占据上风。
自民党重夺执政权以来,日本处理岛屿争端手法更趋策略性,其基本方针概括为“突出西南,跨域出击;多边介入,牵制俄韩”。东北亚三大岛屿争端分别位于日本列岛的东北、西部、西南方向,争端同时激化显然不利于日本集中资源压制大陆国家。为此,安倍内阁积极呼应美国“再平衡”战略,突出钓鱼岛争端,强化日本西南方向资源集中力度。在国际舞台,日本打破地域限制,积极联系越南、菲律宾,试图将钓鱼岛争端与南海问题笼统地概述为东亚海洋纠纷激化,将之与中国的快速发展挂钩,实现浑水摸鱼尽早突破战后体系约束的目的。
在处理韩日、俄日岛屿纠纷问题上安倍政府态度可谓“前恭而后倨”,日本一方面利用美日韩合作框架笼络韩国,将独岛争端解释为“历史问题”,限制韩国的反击力度;另一方面誓言夺回“强大日本”威慑韩国,坚持《防卫白皮书》将独岛纳入日本防空范围。*《日本防卫白皮书》,图文摘要3,日本防卫省,2014年8月,资料来源:http://www.mod.go.jp/e/publ/w_paper/pdf/2014/DOJ2014_Digest_part3_web_1031.pdf安倍内阁处置俄日岛争的变化更是集中体现了日本外交的投机本性。执政首年安倍着力于与普京建立积极的个人关系,为解决“北方问题”奠定基础。然而,乌克兰危机令日本见猎心喜,安倍内阁积极推动西方七国对俄制裁,阻止俄罗斯引进 “西北风”登陆舰强化南千岛群岛防御能力。安倍内阁对韩日、俄日岛屿争端的“两面手法”部分缓解了日本与两国的紧张关系,使独岛、南千岛群岛纠纷与钓鱼岛争端走向出现差异,避免三国合力从捍卫战后地区秩序的高度反击日本主权声索。
与安倍当局“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势相比,中俄韩在岛屿争端对日反击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虽有呼应之势,却无合作之实。客观而言,东北亚大陆国家针对各自岛屿争议在强化各自主权论述的同时,也表现出构建对日协调机制的意愿。2015年5月中俄元首联合声明强调两国反对任何破坏战后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14年5月20日,资料来源,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1179_611310/t1157763.shtml。韩国也出现了与中俄合作反击日本对独岛主权声索的声音。*有记者问及奥巴马总统访日期间明确表示钓鱼岛因处于日本“管辖”,属于美日安保条约保护范围,对独岛争端有何影响。发言人赵泰永强调独岛处于韩国实际控制之下,应属于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保护范围,韩国外交部,外交部发言人媒体简报记,2014年4月24日,资料来源:http://www.mofa.go.kr/ENG/press/pressbriefings/index.jsp?menu=m_10_30。随着安倍内阁解除集体自卫权限制,日本对东北亚大陆国家造成的安全威胁更趋现实。而日本引入域外力量牵制中俄韩捍卫领土主权力度的行为令相关争端超出了两国争议的范畴,开始向多边问题方向发展,变相削弱了大陆国家主导争端发展走向的能力。如果将安倍内阁的外交攻势视为一种带有日本特色的“伐交”,那么大陆国家相关议题合作的滞后,仅仅执着于强化自身主权论述其效果恐怕无异于“攻城”,难以形成震慑日本的合力。
追本溯源,东北亚大陆国家涉日岛争合作滞后主要源于两大背景因素:一方面,中俄韩冷战时期分属不同阵营,形成对日共识尚有待时日。全球层次的美苏矛盾不仅严重冲击东北亚地区各国对日本殖民扩张的清算进程,更排除了中俄韩建立任何形式合作的可能。面对日本外交攻势,三方合作的目标、形式、途径、机制需要更多时间探索。另一方面,中俄韩主要安全关注方向不同,对日协调迫切性不足。中国长期以来坚持以国内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奉行“韬晦”,依靠自助方式维持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俄罗斯则始终以捍卫欧洲利益为外交政策重点,着力经营欧亚大陆内部的主导地位,而在亚太方向作为有限。韩国更是依托与美国结盟带来的权力局势维持自身安全,以朝鲜为“主敌”,不愿澄清对钓鱼岛、南千岛群岛争端立场。从现实操作层面来看,中俄韩涉日岛屿争端合作所以迟迟难以推进的原因在于其合作瓶颈不可忽视,具体表现为:
第一,东北亚大陆国家涉日岛争的立场有待明晰。尽管中国、俄罗斯、韩国将收回相关岛屿主权视为战后地区秩序的重要内容,却不愿公开表明日本与他国岛屿争端中所持有的立场,甚至不时发出刻意区隔相关岛屿争端的言论。究其实质,相关岛屿的实际控制情况存在差异,导致俄罗斯、韩国更倾向于把南千岛群岛、独岛问题视为“已解决问题”,不愿介入钓鱼岛问题激化与日本的争端。*俄方观点:卢基扬诺夫“俄无论如何都不能这么做。因为,俄日岛屿争端和中日岛屿争端属同一类型,而俄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争端中的处境,恰恰与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处境相同。由于二战后的外交和政治事件,日本实际控制了钓鱼岛;而俄罗斯的情况也是如此,只不过俄罗斯是根据二战结果控制南千岛群岛的。中国质疑日本岛屿主权和日本质疑俄岛屿主权性质是类似的。因此,倘若支持中方,俄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俄罗斯不想在中日争端中选边站》,新华网,2012年11月2日,资料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11/02/c_123903341.htm, Niv Horesh et al.,Is My Rival’s Rival a Friend? Popular Third-Party Perceptions of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East Asia,The Copenhage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32, No 1 (2014),资料来源:http://cjas.dk/index.php/cjas/article/view/4594/5026。从自身而言,中国外交一向谨慎处理他国之间争端,主张争端双方直接处理相关争议,中国因此始终保持与俄日、韩日岛屿争端的距离。*国内亦有学者持此类观点,如认为“中国、韩国、俄罗斯三国在同日本的领土争端问题上,实际上已经有一个共同的斗争对手,那就是日本,但如果以此说,这样就会引导到共同协调的联合行动,至少到今天为止没有……今后的形势一般还是中韩俄三国根据自己的内外形势、根据各自和日本的关系,各自对日本采取压力和反制。而‘联合对付日本’,总的来说不会有,而且也不需要。”中新网,2012年9月18日,资料来源:http://world.kankanews.com/focus/2012-09-18/1533587.shtml。东北亚大陆国家的含混立场无法支持其“要求日本遵守战后海上边界”的铮铮之言,也不利于域外国家理解中俄韩的主权诉求与战后秩序的关联。建立涉日岛争明晰且协调的立场是东北亚大陆国家反击日本“外交攻势”的当务之急。
第二,东北亚大陆国家索求岛屿主权的法理依据逻辑不尽一致。俄日岛屿争议在三大岛屿争端中牵扯国际条约最多,除《波茨坦公告》外还包括1855年《俄日亲善通好条约》、1875年《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1905年《朴次茅斯和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俄日千岛群岛竞争与两国抢夺库页岛密切相关,且多以战争或战争手段相威胁实现利益。1855年普提雅廷携炮舰迫使日本签署《俄日亲善通好条约》(亦称“下田条约”),规定日俄两国以得抚岛、择捉岛为界,以北属俄罗斯,以南归日本管辖,两国在库页岛不设国界,而适时中国尚未失去对库页岛的主权所有;1875年日俄签署《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日本为巩固在北海道拓殖,放弃库页岛领有权,俄罗斯将所控制的北千岛群岛移交日本;1905年《朴次茅斯和约》日本依仗日俄战争胜利,自俄罗斯手中获得在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捕鱼权。这些条约内涵蕴含着一条19世纪殖民逻辑,“以战争或以战争相威胁获得的权利”实难获得饱受殖民之苦的新兴民族国家认同。韩国在独岛争端中也存在着法理依据说服力有限的情况,部分韩国官员及研究人员认为,1951年旧金山和约“日本放弃在朝鲜半岛的一切权利”支持了韩国对独岛的主权诉求。然而,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约包含的冷战逻辑破坏了各参战国战时达成的“一致媾和”原则,并未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且相关条约并未明确韩日海上边界。考虑到正是美国奉行冷战逻辑纵容日本提出对诸岛的主权声索,韩国寄望凭借旧金山和约强化控制独岛的法理依据无法得到中俄的有效支持,其结果无异于缘木求鱼。
第三,东北亚大陆国家对争议岛屿的称谓有待更新。东北亚大陆国家对涉日岛屿争端表述形成于冷战时期,由于中俄韩冷战时期分属不同阵营,各国对争议岛礁表述不可避免地受到东西阵营的影响,其客观性、中立性具有较大可议空间。例如,中国官方、学界依然承袭“一条线、一大片”时期确立的表述方式,习惯使用“北方四岛”指代南千岛群岛,在地图表述上也存在相应问题。*国内地图涉及南千岛群岛者,多绘以与日本国相同之颜色,其后以括号标明“俄占”。这一表述方式起自20世纪70年代,与之相似主权争议区域,如克什米尔地区以空白颜色标示存在一定差异,亦不符合我国不介入俄日岛屿争端的一贯立场。而韩国学界、媒体受美国影响,通常使用“尖阁列岛”的英文拼写指代钓鱼岛。纵观历史,采用何种称谓表述相关岛屿实为各国潜在倾向性的体现。岛屿称谓差异增加了中俄韩误解彼此倾向的可能性,不利于大陆国家形成共识,三国必须与时俱进,摆脱冷战思维束缚,使用更为客观的表述方式指代争议岛屿。
概括而言,东北亚大陆国家涉日岛争合作尚处于合作初级阶段,也即缺乏战略统筹的客观协调效果。中俄韩相关议题合作的滞后为日本逐步修正海上边界创造了条件,安倍内阁解除集体自卫权限制表明日本修正战后体制束缚的进程正在加速,大陆国家有必要未雨绸缪协调彼此立场,并在合作捍卫战后地区安全秩序的问题上达成必要共识。而在合作实践推进前,厘清中俄韩在相关岛屿争端中持有的战略资源,洞察其资源差异对探索三国合作路径尤为必要。
三、中俄韩涉日岛争合作的战略资源禀赋及共识
战略资源“指在特定的时间和领域内,能够进行动员以实现大战略目标的国家实力”*周丕启,大战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8页。。参照“软实力”概念,战略资源亦可根据其施用主体、途径以及力量属性区分为硬性战略资源与柔性战略资源。中俄韩国情不尽一致,综合国力迥异,相关岛屿实际控制情况存在差异。因此,中俄韩在涉日岛争合作目标厘定问题上当以维护域内各国整体利益为先,突出合作的防御性质,以最大限度连结三方共识为原则。中俄韩涉日岛争合作目标应立足于在日本实现“正常化”进程中,防止其修正海上边界诉求冲击、颠覆战后东北亚国际秩序。
中国作为地区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硬性战略资源相对充裕。第一,中国硬性战略资源积累成果显著。中国海军近年装备更新速度加快,“绿水海军”初具规模,中远程作战能力有所提高。*绿水海军概念意指,“不适宜投放高价值舰艇作战的水域。绿色水域内适用多种作战方式,进攻力量势必分散部署具有隐性作战能力的舰只;而防御方在此水域可以运用反介入系统与高价值舰艇对抗。”《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评论》(Naval war colleague review),2011年,Robert C. Rubel, Talking about sea control, 2010, vol,11, p46, 资料来源:http://www.dtic.mil/cgi-bin/GetTRDoc?AD=ADA536641。中国海上执法力量整合已近完成,海巡舰船遂行远洋任务能力大大增强,相关规章制度渐趋完善。第二,中国战略重心明确。资源集中便于围绕相关岛屿争端与美日展开持续博弈。东北亚系中国和平发展安身立命之所在,中国与其他域内大国相比对该地区关注程度无出其右者,冷战以来东北亚历次战略博弈中国皆未置身事外。自2012年日本购岛事件爆发以来,中日执法力量钓鱼岛对峙已成为常态,中美围绕日本岛屿“实际控制权”屡现争执,其捍卫战后秩序的战略决心不容置疑。第三,中国战略资源挖掘潜力巨大。战略资源以综合国力为母体,以战略实力为依托,后两者的增长有助于提高前者丰裕程度。中国国力增速面临调整,但美日对华博弈实力相对优势萎缩已成大势所趋,中国投入相关争端的资源力度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战略资源的持续积累有利于中国构筑相关合作框架,在东北亚大陆国家合作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同时,中国捍卫钓鱼岛主权及战后地区秩序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亦不容忽视。具体而言,中国介入争端的柔性战略资源积累不足,相关论述说服力有待提高。不可否认,中国宣传具有己方主权主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传播方式有所突破且与日方的外交论战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却仍难占上风,总体效果有限。*“2012年4月—9月间,《纽约时报》英文网站上面涉及‘钓鱼岛’的文章,共3000余篇,隔30选一,对100篇文章进行标题、导语和内容分析……支持中国6条,批评中国34条,支持日本立场11条,批评日本12条,中立37条”。中国政府关于“钓鱼岛”争端的国际舆论策略刍议,人民网,2012年10月12日,资料来源:http://media.people.com.cn/n/2012/1012/c54431-19241322.html。一方面,中国软实力积累甫经起步,提取柔性战略资源支持中日论战存在一定难度。与长期奉行脱亚入欧、联美制中的日本相比,中国融入国际体系为时较晚,尚需时间熟悉西方论述方式以及引导舆论手法。另一方面,中国新兴大国身份部分削弱了自身论述说服力。西方国家以怀疑心态将中国快速发展与其主权诉求连接审视,将中国而非日本视为区域既有秩序的修正国家。中小国家深受强国争霸之苦,有意回避卷入大国权力竞争。片面地将东北亚岛屿争端解释为日本与新兴国家争夺地区主导权的竞争,只会导致中国诉求更难获得国际社会普遍支持。*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3年5月参加《日本经济新闻》举办“亚洲未来”国际大会,会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然,如果他们(中国)以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处理事务,不管是在处理钓鱼岛还是中国南海的问题,他们会懂得衡量,明白即使在钓鱼岛或中国南海问题上获得利益,但却失去在世界上的声誉和地位,所以必须谨慎斟酌,权衡后果。”参见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ingapore,MFA Spokesman’s Comments in response to media queries on the Global Times website article “Lee Hsien Loong: China could gain Diaoyu Islands but lose it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dated 21 August 2013 ,资料来源:http://www.mfa.gov.sg/content/mfa/media_centre/press_room/pr/2013/201308/press_20130923.html。积累软实力耗时弥久,对突破中日外交战僵局可谓缓不济急,大国身份质疑又在所难免,推进资源置换并赋予东北亚大陆国家以新的身份内涵是中国改善中日外交战僵局可资选择的必要选择。
俄罗斯捍卫南千岛群岛主权进程也显露出相似的问题。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实力尚在,足以吓阻日本挑衅行为,对美日军事重心西南集中进程亦有牵制之力。俄罗斯与中国相比战略重心分散,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冲突走向扑朔迷离,俄与西方竞争结果短期难见分晓,不免限制其在远东地区硬性战略资源投入力度。尽管西方经济制裁对俄罗斯经济走向冲击力度尚有待观察,但由日本牵头倡导的军事制裁已使俄法两栖登陆舰合作项目搁浅,俄罗斯亟待寻找维系区域海上威慑能力的新合作对象。俄罗斯与西方的激烈战略博弈势必影响其国家实力限制复苏进程,提高前者提取硬性战略资源难度,从中长期审视俄罗斯与日本的岛争缠斗难免有后劲乏力之虞。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已引发欧美国家抵触情绪,发展中国家亦忧虑此案例扩散危及自身安全,俄罗斯国家形象短期难有大的提升,不免削弱其与日本外交战的论述说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俄都需要壮大己方阵营,吸引更具柔性战略资源的合作对象,提高“讲故事的能力”。
韩国捍卫独岛(竹岛)主权进程中表现出战略资源禀赋对弥补中俄战略资源短板弥足珍贵。韩国在与日本的岛屿竞争中展示出一定的软实力外交技巧,充分利用韩曾为殖民地且为中小国家的身份,始终强调日本对独岛(竹岛)的主权声索是其对朝鲜半岛殖民政策的遗留问题,顺应了欧美反思殖民扩张历史的思潮,有利于激发中小国家对韩国主权诉求的共鸣。此外,韩国在宣传独岛(竹岛)主权问题上注重官民结合,民间团体积极参与海外公管,便于降低他国民众对其宣传抵触情绪,提高对韩国诉求的认可程度。
与此同时,韩国与日本的硬性战略资源竞争亦需突破结构性瓶颈。从国家层面审视,韩国硬性战略资源提取的限度难与日本相提并论。韩国国家实力规模有限且安全注意力分散,与日本围绕独岛展开长期周旋绝非易事,因此韩国与中俄相较对日本修正海上边界诉求的敏感度更高。从东北亚地区层面审视,韩国主权诉求尚缺乏域内大国的认同。中俄虽可牵制日本修正韩日海上边界的行为,但此种呼应毕竟不是明确的安全支持,失去大陆国家制衡韩国抵御日本主权诉求恐独木难支。从全球层面审视,韩国主权诉求难以突破美国“模糊”立场。美日同盟是美国维系亚太优势的支轴,美韩合作关系难以取而代之,这是韩国争取美国认同独岛依据面对的结构性瓶颈。为了吸引日本积极配合再平衡战略,奥巴马政府修正了小布什执政后期倾向韩国的立场,含混处理韩日纠纷,避免谈及独岛在美日安保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的地位。韩国在独岛争端中获得美国进一步支持的可能性较低。韩国诉求缺乏强有力的硬性战略资源支撑将会成为困扰其与日本博弈的重要“照门”。
综上所述,中俄韩与日本展开岛屿博弈掌握的战略资源具有一定互补性,构筑围绕相关议题合作框架的可行性较高,寻找三方立场共识尤为必要。通观东北亚大陆国家涉日岛争的相关立场,不难发现《波茨坦公告》蕴含的帕累托改进基本精神使其成为域内各国共通的法理基础。一方面,公告出于维护地区公益立场,否定了日本由殖民扩张获取收益的合法性。日本借甲午战胜之际夺取钓鱼岛且蚕食朝鲜主权,利用日俄战争撕毁《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李凡,战后东北亚主要国家间领土纠纷与国际关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版,第7页。日方所谓领有相关岛屿依据无一例外地依托于殖民扩张背景,程序上有违20世纪国际关系行为基本原则,其非法性质毋庸置疑。另一方面,公告保障了包括日本在内各行为体的基本利益,明确了划分战后日本海上边界的基本原则。“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米庆余,日本近现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3版,第293页。这一原则虽遭到美日破坏未能彻底贯彻,却获得域内国家普遍接受并指导了大陆国家围绕相关议题与日本博弈、妥协。因此,中俄韩应摒弃殖民逻辑、冷战逻辑,建立由“战后逻辑”支撑的法理依据,为三方合作构建奠定基础。
中俄韩大陆国家合作与海洋国家合作相比颇具难度,根源在于大陆地带国家利益界限明晰,可协调公域空间有限,加之海权强国离岸连横,彼此协调往往浅尝辄止。当前,阻碍三边合作的两大背景因素虽然依旧存在,但已出现松动迹象。一方面,21世纪初中俄韩已建构起相对稳定的双边战略合作关系,韩国拒绝参与西方对俄制裁体现出东北亚大陆国家合作的稳定性,稳定的双边合作关系可以成为三方凝聚共识的有效渠道;另一方面,日本架空和平宪法的一系列行为迫使中俄韩不同程度调整安全重心,对日本修正海上边界诉求的警惕性有所提高。在朝鲜半岛对峙局势触底反弹的情况下,大陆国家协调彼此反制日本诉求措施的可能性是实际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中俄韩能否设计出推进三边合作持续推进的指导原则。
四、东北亚大陆国家涉日岛争合作的实施原则及中国的作用
基于中俄韩涉日岛屿争端合作现状,三方应秉持帕累托改进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先民后官,跨域出击,因地制宜,阶段开放”打通合作路径,最大限度降低日本修正海上边界诉求对东北亚战后秩序的冲击。
所谓“循序渐进”意指在大陆国家合作应尊重中俄韩具体国家利益,在双边战略框架基础上逐步建立三边合作机制。一方面,大陆国家应遵循防御性目标指导,建立具有弹性的合作界限,尊重个体利益,不使多边合作机制取代具体国家在争端中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大陆国家宜以中俄、中韩相关议题的战略合作带动俄韩战略协作,相机构筑三边合作框架。考虑到美韩同盟及乌克兰博弈正酣的现实,推动韩国参与中俄战略协作存在一定难度,现阶段应以凝聚三方共识为要务。中俄同为美日同盟威慑对象,中韩拥有共同抵御日本欺侮的历史,中国理应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推动俄韩就维护战后地区秩序达成共识,以《波茨坦公告》原则处置东北亚岛屿争端,在合适时机明确三方合作共识。“循序渐进”原则对中俄韩夯实合作基础及协调合作步伐尤为必要。
所谓“先民后官”意指大陆国家合作应充分考量具体国家安全顾虑,使民间团体在合作框架构建进程中发挥先导作用。一方面,中俄借助上合组织、中俄蒙元首会晤积累了一定构建大陆国家多边合作的经验,但韩国毕竟属于另一安全阵营,贸然建立官方合作机制必然携带大量不确定因素,合作框架崩塌带来的负面效果不容小视。民间团体合作建构难度有限,敏感性较低且沟通迅速,可在三边合作初期凝聚共识。另一方面,中俄韩迫切需要协调战后地区秩序认知,对国际社会发出一致的声音回击日本主权诉求。从软实力接受方视角出发,非官方组织应是三国与日本外交战柔性战略资源的使用主体,而韩国可以在这一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先民后官”原则对中俄韩合作的推动路径及有效回击安倍内阁外交攻势具重要现实意义。
所谓“跨域出击”意指大陆国家合作应参照各国资源禀赋,酌情在外交、执法、军事领域推进合作。首先,外交战线应是当前三方合作反制日本的主要战场。日本对相关岛屿的主权诉求与其殖民扩张历史难脱干系,中俄韩协调彼此立场连结国际关系行为基本原则与己方主权诉求,可以促使国际社会倾听域内大陆国家声音,对揭示日本颠覆战后国际体系图谋大有裨益。其次,执法合作应是值得三方大力开掘的新兴领域。随着国力的增长,中俄不断强化海上执法力量,中国海警局与俄罗斯海岸警备队以及韩国相关执法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有利于三方积累捍卫岛屿主权经验。三方还可以针对争议岛礁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登岛”“反登岛”演习,积累执法经验。最后,军事领域合作应是三方长期合作的突破方向。考虑到三方分属不同安全阵营,中方可利用两栖登陆舰艇技术突破开展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同时应着重通过军事交流、互信机制的构筑,缓解韩国对中俄海上军事合作的怀疑,并可在适当时机邀请韩国、朝鲜派出观察员参与演习。“跨域出击”原则有助于三方快速凝聚对安倍政府的有效压力,夯实大陆国家战略合作基础。
所谓“因地制宜”意指大陆国家合作应注重域外各地区实际情况,各国与日本展开外交战过程中应针对区域具体情况扮演不同角色。中国与周边国家陆海边界争端的存在,难免削弱其在钓鱼岛问题论述的说服力,令部分南亚、东南亚国家无法认同中国捍卫本地区既有秩序的诉求。而俄罗斯与邻近国家的新仇旧怨难免会导致欧洲、近东各国对日本主权诉求“感同身受”,做出倾向日方的姿态。而韩国国力有限,对东亚以外区域影响力难与日本相抗。日本正是利用域外国家对其主权诉求与殖民扩张历史不甚了解的现实,打造自身“地区和平守护者”形象,说服域外国家牵制、漠视中俄韩主权诉求。
因此,大陆国家必须充分考量涉日外交战所在区域历史、现状,承担不同责任,从信息接收者角度观察,制定有针对性的说服策略。如针对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俄罗斯、韩国可以在对日外交战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针对非洲、拉美及阿拉伯世界,中国、韩国可以结合主权诉求与国际去殖民化进程,提高说服效果;针对中亚及蒙古地区,中国应与俄罗斯加强合作,激发彼等世界大战战胜方使命感,支持大陆国家捍卫既有国际秩序的努力。针对欧美国家,中俄应支持韩国在对日外交斗争增加发声力度,凝聚战后区域秩序共识,削弱彼等对日本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原则有利于大陆国家强化论述说服力,打击日本利用域外力量牵制中俄韩维护主权行为的图谋。
“阶段开放”意指大陆国家合作应时时属意区域国家集体福利的实现,在保证议题主导前提下吸引更多国家参与捍卫战后地区秩序进程,为构筑东北亚海上合作安全机制“投石问路”。中俄韩涉日岛争合作并非构筑排他性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而是针对特定议题,旨在防范战后秩序颠覆的战略协作。蕴含帕累托改进内在精神的《波茨坦公告》不仅是东北亚地区秩序的集中体现,更是域内所有国家共同意志的产物,其对该地区蓬勃发展的奠基作用不容掩盖。因此,大陆国家相关合作应保持“开放性”,吸引朝鲜、蒙古参与具体合作。对待美国,三国亦应将彼视为巩固战后地区秩序,约束日本攻势的对话伙伴。俟日本收敛其主权诉求抑或问题缓解,大陆国家也可围绕区域整体海上安全议题与日本展开合作,为东北亚海洋安全机制建设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使三方合作产生的帕累托改进效应向增加域内所有国家福利的“帕累托最优”方向推进。
中国应在推动大陆国家相关议题合作进程中发挥“联俄携韩”的中坚作用。从东北亚权力格局审视,中国作为域内实力最为雄厚且蕴含进一步提取战略资源潜力的大国,构建符合域内各国整体福利的大陆国家合作责无旁贷。中国在钓鱼岛争端中承受的美日压力最为剧烈,正应连结战略伙伴共同捍卫战后区域秩序,增加美国利用日本制衡中国的战略成本,防止日本国家“正常化”进程影响东北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此一战略举措实施虽有难度,然则产出的战略效能实难小视。
从国际进程审视,中俄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国提供了与两国稳固、顺畅的沟通制度保障,便于三方快速协调立场。与之相比,韩日、俄日关系同陷低谷,短期难有突破。以此观之,东北亚地区实为中国推进双边战略合作的主场,将双边合作升级为多边战略合作则意味着中国要必须切实提高议题、议程主导能力,亦可说是中国整体国家战略变革的重大考验。因此,以尊重各国具体利益为前提,推进契合东北亚各国战略资源禀赋迥异现实,旨在捍卫区域整体秩序稳定的中俄韩涉日岛屿争端合作对中国改善区域外部环境、争取更大的发言权大有裨益。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日本防卫省.日本防卫白皮书[EB/OL].[2014-8],http://www.mod.go.jp/e/publ/w_paper/pdf/2014/DOJ2014_Digest_part3_web_1031.pdf.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EB/OL].[2014-5-20],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1179_611310/t1157763.shtml.
[4]韩国外交部.外交部发言人媒体简报记[EB/OL].[2014-4-24],http://www.mofa.go.kr/ENG/press/pressbriefings/index.jsp?menu=m_10_30.
[5]俄罗斯不想在中日争端中选边站[EB/OL].[2012-11-2]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11/02/c_123903341.htm.
[6]时殷弘.中新网[EB/OL].[2012-9-18].http://world.kankanews.com/focus/2012-09-18/1533587.shtml.
[7]周丕启.大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评论[J].(Naval war colleague review),2011.Robert C. Rubel, Talking about sea control, 2010, vol,11, p46, http://www.dtic.mil/cgi-bin/GetTRDoc?AD=ADA536641.
[9]中国政府关于“钓鱼岛”争端的国际舆论策略刍议[EB/OL].[2012-10-12]http://media.people.com.cn/n/2012/1012/c54431-19241322.html.
[10]李凡.战后东北亚主要国家间领土纠纷与国际关系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11]米庆余.日本近现代外交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12]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ingapore,MFA Spokesman’s Comments in response to media queries on the Global Times website article “Lee Hsien Loong: China could gain Diaoyu Islands but lose it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dated 21 August 2013 , http://www.mfa.gov.sg/content/mfa/media_centre/press_room/pr/2013/201308/press_20130923.html.
〔责任编辑:左安嵩〕
A 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on among PRC, ROK and Russia against Japan on the Island Dispu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eto Improvement
LV P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116044, Liaoning, China)
Pareto improvement means all parties involved, through exchanging resources, could obtain benefits and not suffer from any loss of individual interest, even there are still some yield improvements to realize the common maximum profit. The definition mentioned above accommodates the cooperative tendency that has emerged since 20th century, and can guide nations to establish common senses based on regional fundamental order and lay foundation of cooperation among PRC, ROK and Russia to confront Japan who is searching for opportunity to revise oceanic boundaries of Northeast Asia. Since Abe Cabinet has launched positively diplomatic offensives to those three continental nations, China is supposed to work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other two countries to promote the neighboring diplomacy and constrain the negative effects originated from Japan’s revisionist intention.
Pareto improvement; continental nations; Northeast Asia; island disputes; Japan
吕平(1983—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务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博士后,东北亚研究中心暨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主要从事东北亚同国际关系研究。
D815
A
1006-723X(2016)08-00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