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促进新疆各民族繁荣发展
2016-02-26邢斯中共布尔津县委党校新疆布尔津836600
邢斯(中共布尔津县委党校 新疆布尔津 836600)
精准扶贫促进新疆各民族繁荣发展
邢斯(中共布尔津县委党校新疆布尔津836600)
摘要:扶贫开发始终贯穿于新疆的各个时期,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加快建立精准扶贫新机制,让贫困群众在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中深切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深切体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促进新疆各民族繁荣发展和稳定。
关键词:精准扶贫;稳定;新疆;发展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15
一、新疆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
扶贫开发是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据统计,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全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52亿元,初步解决了284万贫困农牧民的温饱问题,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980元增至2010年的3450元,年均增长13%。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及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后,伴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新疆扶贫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2010年至2014年的五年里,全区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0多亿元,累计实施1.3万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实施了2200多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开展扶贫培训265万人次,使扶贫对象减少166万人。据统计,仅2014年,新疆全疆35个扶贫重点县(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90元,比上年增加928元,增长16.1%,增速比全疆快6.4个百分点。35个扶贫重点县(市)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650.6亿元,较上年增加64.9亿元,增长11.1%。全区农村贫困程度明显缓解,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扶贫开发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精准扶贫实施对新疆繁荣发展的意义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准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在贫困地区如南疆地区实施精准扶贫,一是扶贫攻坚阶段的现实要求。我国减贫工作虽成效显着但步入攻坚阶段依然难度重重。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所处的自然条件差、社会经济落后,扶贫难度大,巩固扶贫成果难度甚至超过扶贫难度。二是贫困人口需求多元化的具体要求。当前,贫困人口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经济贫困,致贫原因复杂,贫困人口的需求也随着变化。三是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贫困人口需求的多元化,要求政府不仅仅要关注贫困人口基础设施、增收等问题,还要重视其医疗保障、养老、子女教育等,要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教育水平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方面加快职能转变。
通常,经济落后的地方,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文盲半文盲较多,对于社会现象的理解和领悟度不高,容易受到蛊惑和蒙蔽。因此,这就成为民族分裂势力的后方和极端宗教势力的根据地。建国50多年来,尽管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发新疆,使新疆地区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相对于其他内陆省份尤其是东南沿海仍然具有较大差距。经济的贫困和生活的贫乏会引发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煽动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变成民族分离主义者。因此,充分利用国家的精准扶贫,大力发展新疆经济,让新疆人民感受国家带给他们的温暖,从而提升对国家的认同。
三、精准扶贫的措施
一是健全扶贫机构,强化扶贫开发组织保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充实扶贫办干部力量,不断改善扶贫部门工作条件,保障了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阿勒泰地区始终坚持扶贫开发“一把手”负总责,建立地区、县市、乡镇三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扶贫开发统筹协调和指导推进工作。同时,逐步充实了贫困乡、贫困村扶贫专干队伍。同时,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各级扶贫干部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落实扶贫工作要求的执行力。
二是统筹安排部署,立足全局谋划扶贫开发。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摆在突出首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农业农村甚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定位和破解扶贫“短板”,谋划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减贫计划,做到早安排、同部署、齐落实。克州响应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动员令,立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出了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强基础的工作思路,确保年均减贫3万人、确保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阿合奇县等三县一市全部“摘帽”。阿克苏地区立足南疆四地州片区建设,坚持小片区示范引领和县市间均衡带动发展,不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争2020年前各县市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喀什地区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借助“一路一带”向西推进战略优势,大力发展产业融合、以城代乡、城乡一体区域经济,确保早日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
三是分解落实责任,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围绕实施贫困村“九通九有九能”整村推进,各地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制度,发挥部门优势,分清工作职责,落实任务分工,巩固和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工作格局,推动实现扶贫开发联动效应和综合效益。
四是联县包村帮户,坚持以上率下推动工作。各地发挥自治区领导联县包村帮户工作示范作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坚持一线挂帅、亲自指挥、挂钩脱贫,经常深入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带动行业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落实责任,推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五是创新管理体制,加强扶贫工作督导检查。切实改进作风,深入基层注重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各级党委、政府定期听取扶贫开发工作汇报,研究具体问题并督促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四套班子领导每月到贫困村开展调研,了解资金项目进展和贫困群众需求。同时,成立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指挥部,由县市四套班子领导担任工作组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导工作。
六是开展绩效评价,落实相应奖惩激励措施。各地对扶贫开发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加大奖优罚劣、鞭策激励力度,引导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坚持扶贫开发与评先评优、文明单位创建、绩效考核、干部使用相“挂钩”,健全扶贫重点任务跟踪问效、督查督办、专门巡视制度,不断推进扶贫系统效能建设再上新台阶。
七是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2014年年初以来,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各级机关抽调20万名干部,派住到8636个行政村、759个国有农林牧场下属村队个重点社区,开展为期三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这一活动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争取人心、做好群众工作为统领,以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为重点,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着力在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基层基础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打好长治久安坚实基础。活动要求基层全覆盖,实现一万个村(社区)全覆盖;干部全覆盖,3年全疆20万名机关干部将全
部轮换下基层一年;任务全覆盖,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明确的各项任务要全面落实到基层,确保把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要求“一竿子”贯彻到底、“一揽子”落实到位,直接与基层实现无缝对接。其中,保障改善民生、帮助群众解决教育、就业、住房、社保以及道路、饮水、用电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千方百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和脱贫致富是一项主要任务。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不仅起到了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互信,真诚服务各族群众,最大限度争取民心、凝聚民心,促进宗教和谐和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的作用,还较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全区驻村工作组认真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和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从而实现了精准扶贫以及驻村帮扶工作的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今日新疆,2012(0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办.奋进的征程—新疆扶贫开发探索与实践[Z].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
[3]李兴江.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伟大实践与创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