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永年鼓吹乐
2016-02-26赵珊珊
赵珊珊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河北—永年鼓吹乐
赵珊珊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摘要:河北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音乐。永年鼓吹乐在河北冀东南鼓吹乐中最具代表性。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永年鼓吹乐是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传统演奏方式、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对我国当代民族吹奏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极大的启示作用。由于社会历史的变迁,永年鼓吹乐面对着日渐萎缩的状况。研究、发掘、保护永年鼓吹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河北;永年;鼓吹乐
1鼓吹乐介绍
河北,简称冀。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传统的农耕文化民族区域。河北还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邯郸,保定,承德,山海关,正定是河北五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自然地域划分,给传统的音乐文化尤其是带有区域特征的音乐文化赋予了鲜明的个性。
永年鼓吹乐在河北冀东南鼓吹乐中最具代表性。永年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其初常用鼓、角、箫(排箫)、笳等乐器,曲目中亦常有歌词,可供歌唱。
河北鼓吹乐在人民生活中更发挥着礼仪、娱乐、民俗、祭祀等多方面重要的社会功能。凡婚丧嫁娶、乞雨求水、敬官接道、庙会打擂、节日庆典、敬神游庙、闲暇娱乐、颂扬善举,必有鼓吹乐活动相随,每逢节庆、庙会、婚嫁、丧葬、开业或其他群众聚会之日,也多是鼓吹乐活跃之时。据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一批音乐家1993年7月至1994年5月不足一年时间对我省保定、廊坊、沧州三地16个县的实地调查,发现仍活跃在保定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乐社就有59个。当时他们就认为,传统乐社储量如此之大,分布如此集中,在全国是少见的。民间器乐包括若干子项乐种,鼓吹乐是其中最大的乐种。据我省民间器乐集成编辑部统计,在他们收集到的5000余首民间器乐曲中,鼓吹乐有4000余首,河北境内民间职业、半职业鼓吹乐组织有800多个,自娱性的鼓乐班有200多个,从事鼓乐的艺人有万余名。河北鼓吹乐在全国是以“河北吹歌”的称谓闻名的。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福建南曲”“山西八大套”“鲁西南鼓吹”“辽南鼓吹”等乐种一样,都是我国民间器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永年鼓吹乐就是其中的代表。
2鼓吹乐的特点
鼓吹乐有“一曲多变”的特点,从总的方面来讲,在乐曲情绪和表达意境方面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其特点主要是展现民间艺人在演奏家喻户晓的民间曲牌时表现出来的高度灵活性、创造性。鼓吹乐“一曲多变”的手法主要有技巧变奏、板式变奏、移调指法变奏、借字变奏四种。乐曲在变奏时往往曲式结构、节拍没有变化,而是突出演奏技巧的变化来推动乐曲的发展,是民间鼓吹乐演奏中运用的最广泛的变奏手法之一,多用于只曲或套曲中之某一部分。如山东鼓吹乐曲《开门》、河北音乐会的《小二番》等等。板式变奏手法的运用,鼓吹乐没有丝竹乐运用的那么广泛,但在运用上也是很有特点的。如河北音乐会乐曲《小二番》原曲是2/4节拍,板式变化后是4/4节拍,称《大二番》,情趣亦有不少变化。移调指法变奏是吹奏类乐曲最有特点的变奏手法之一,该变奏手法是在一件乐器上将同一首乐曲以不同的指法进行演奏民间成为“翻调”。如山东鼓吹乐《开门》可以在五种不同指法上进行演奏,从而形成五首旋律各具变化特点的乐曲,虽然一首乐曲可以翻四、五个调进行演奏,但旋律对比变化较大的是相距四、五度的翻调演奏。如河北音乐会乐曲《小二番》的《正宫调小二番》(第3孔作do),演奏时,旋律上下波动较大,显得格外活泼,在演奏上突出了“上跨五音”“打音”的运用;《上字调小二番》(第5孔作do)由于旋律移高四度,情绪更为明朗,整个乐曲中突出了长、短颤音的演奏,很有特色。
永年鼓吹乐至今约有近五百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种成熟的民间音乐形式,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1、历史悠久,传承不断;2、主要参与民间祭典、庆祝、婚丧仪式等演出,与民俗活动分不开;3、曲牌、曲目丰富,成套相连,内容的情感性十分强烈,适应各种氛围;4、以独特的器乐组合方式呈现,曲目以独有为主,又兼蓄了其他音乐内容;5、传承方式以家族为主;6、独一无二的咔戏技术,一杆唢呐模仿一台大戏,拟声逼真、生动;7、十分注重技巧表现,花吹、口哨、转笛碗等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总体具有粗狂、煽情、奔放、质朴的民间特色。
永年鼓吹乐主要以家族方式传承,逐渐形成五大家族流派。其传统演奏方式、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对我国当代民族吹奏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永年鼓吹乐演奏方式多样,主要有吹奏乐、打击乐和咔戏三种。它曲目丰富,包括杂牌曲、套曲和吹咔曲三种,现有曲目二百余首,曲牌五十余种,很多曲目为永年所独有。其演奏风格粗犷热烈,欢快活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常见曲目有《一枝花》、《太行情》、《小放驴》、《大登殿》、《抬花轿》、《大放驴》等。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河北鼓吹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现阶段,为促进河北鼓吹乐的发展繁荣,我们可采取如下的一些方式:1、在吹歌之乡—河北举办有关鼓吹乐的比赛。2、在我国其他地区进行鼓吹乐汇报展演。3、与其他地区的鼓吹乐进行交流学习。
由于我们自身的重视成都不够,目前河北鼓吹乐还未在全国民族器乐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某些重点的民间音乐的保护,还是要在剧目与班社上进行重点措施保护,保持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这当然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扶持,在经济上、政策上、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帮助,促进和保护民间音乐的发展。相信在不就的将来永年鼓吹乐会有日新月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北鼓吹乐的历史文化价值.大舞台,2008年04期.
[2]首届中国民间鼓吹乐学术研讨会.中国音乐,1995年第04期.
[3]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4-0293-01
作者简介:赵珊珊(1990-),女,汉,河北邯郸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2013级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