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格即人——试对文学作品《闲情偶寄》作者李渔的刍议

2016-02-26李诗琪

西部皮革 2016年6期
关键词:风格特征李渔

李诗琪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风格即人
——试对文学作品《闲情偶寄》作者李渔的刍议

李诗琪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李渔—晚清个人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追求个性的发展与人的自然享乐情趣,作为封建时代的有才之人,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中注重文学的审美特殊性,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多采用戏拟与反讽的叙事策略。《闲情偶寄》是李渔比较系统的论述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的文学作品,它是清末明初崇尚民主思想,提倡人文精神的代表作,是李渔思想与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彰显出新的社会气息。

关键词:李渔;闲情偶寄;风格特征

1李渔概述与《闲情偶寄》简介

1.2《闲情偶寄》概述。李渔的《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234个小题,以轻松舒缓的笔调阐述了戏剧、妆容设计、园林营造等方面的理论。作者以思考的目光将其综合起来,上升到更高的文化、精神的审美境界,书中所展现的艺术文化烙上了以人文本的印记。

1.3李渔《闲情偶寄》的文学价值。《闲情偶寄》是一部堪称中国古代第一部最系统、最全面的理论著作,寄托了李渔对戏剧、艺术、生活的种种见解和构思,被后人誉为论述古代生活艺术的百科全书,李渔的观念始终是追求人情社会自然的和谐完美的关系,坚守晚明心学思想,践行快活自适的生存哲学,是它自己一生中最得意的著作。

2李渔特有的风格魅力

《闲情偶寄》中李渔从戏剧创作、园林设计、饮食选择等多方面阐述自身的美学思想,叶朗先生认为李渔是“中国戏剧史和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杰出人物”[1]。它是中国古典戏剧理论集大成著作,是中国戏剧美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1生活审美情趣。李渔将戏曲作为中心艺术,以居家、器物、摆设、餐饮等作为生活的主要内容,它们虽然各不相同,但李渔都称之为生活艺术,李渔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与生活情趣来表达自身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方法。《闲情偶寄》中花草摆设的选择,女子的修容装扮,穷人富人不同的养生之道等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根据论述的对象不同李渔生活审美可以分为女性审美、家居审美、园林审美和饮食审美四类理论,所以他的戏剧理论和其他理论一样都是为他生活审美化的人生哲学来服务的[2]。

李渔的生活艺术感的产生与实践思想来源于中晚明时期的一般时尚与士风,他不同与达官显赫的富家子弟也区别于雅士诗人的独具清幽,他是在追求生活情趣的同时回归到人们柴米油盐的正常生活中,不脱俗也不避俗。他在生活艺术中不主张奢华,注重勤俭,不已昂贵物品的添设为布置方式,强调利用巧思巧技来美化生活。

2.2以人为本的审美观。李渔的思想主线是以人为本的审美观与顺应时势的人生观,他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写道他幼时常与父亲四处寻医问诊,所以对他后期时常关注下层平民百姓,重情崇情的伦理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晚明文化倡言“情”提倡一种精神高蹈于尘世之外,所以他思想的主要层面从伦理的维度来说是晚明以来的自然人性论[3],这对他后期的文学创作和生活规划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让生活艺术起来,让生命美学起来,让生活符合自身生理的、心理的、文化的、精神的不同层次需要,这就是李渔的生存哲学,也是他孜孜以求的生活价值[4],这是他以人为本审美观的最大体现。《闲情偶寄·颐养部》中“乐中行乐,乐莫大焉。”强调人内心的快乐与感受的重要性,自身的身心愉悦才能颐养天年,从客观层面上以人为本的反映。《闲情偶寄·饮馔部》则从人的主观层面出发,中国是一个注重养生的过度,李渔从不管穷富都应注重个人身体的保养,“食之养人,全赖五谷。使天止生五谷而不产他物,则人身之肥而寿也,较此必有过焉,保无疾病相煎,寿夭不齐之患矣。”强调饮食的重要性,提倡一种亲近自然的健康饮食模式,是他受道家崇尚自然的美学观的影响。

2.3后现代意识体现。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戏曲、建筑、服饰等艺术的涉猎与他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紧密的联系起来,以提高自身生活质量为主要创作动机,通过现实物质的基础来满足内心的追求。李渔的思想本体呈现出不合时宜的世俗化、大众化、商业化、审美化的异态意识,李渔可以视为中国文化界后现代意识的启蒙者[5]。

3总结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以特有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美学思想,既含有中国传统美学的韵味与自然,又赋有时代创新精神。在作品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风格魅力,是一个身在新朝,心归前代的实践者,将晚明社会思潮推向顶端,艺术生活逐步转向平民化、技巧化,体现出文人意识转移层次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刘玉梅.李渔生活审美研究综述—以《闲情偶寄》为考察对[J].阴山学刊.2010.23(06).

[3]杜爱华.明末清初的“另类”文人典型—李渔心态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N].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05).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249-01

作者简介:李诗琪,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艺术学理论研究生。 1.1。李渔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本名仙侣,后改名渔,字嫡凡,又字笠鸿,号天徒,又号笠翁。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是著名的戏曲家和小说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有着美妙生活情趣的生活家。李渔年轻时也曾打算走科举入仕之路,但随着应试的落榜和明清鼎革的大变故,便断绝了出仕的念头,李渔自负才气,选择了一条古代文人少有的人生道路,既靠卖赋售文来解决自家生计。他刊行自己创作的小说,经营书坊,带领自家的戏班在各地演出,是中国古代别具特色的具有经济头脑的文人。李渔以一种悠游林下的闲情雅兴感知生活、品味生活,并将对生活的思想和情致反映在奇书《闲情偶寄》之中,他在六十岁前后,开始系统地总结他的创作和生活经验,使其上升为理论。康熙十年(1671年),《笠翁秘书第一种》即《闲情偶寄》问世,这是李渔一生艺术、生活的结晶。

猜你喜欢

风格特征李渔
傣族舞蹈中基本体态短句的风格特征及训练方法
SOLES OF WIT
李渔的养生之道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回忆之城,泪雨之城
倚帝客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基于民族风格特征的云南原生态音乐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