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情中的诚信问题探析
2016-02-26徐一平王莹蝶
徐一平,王莹蝶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大学生网络舆情中的诚信问题探析
徐一平,王莹蝶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作为网民主体的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网络舆情诚信教育体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网络诚信氛围等方面开展大学生网络舆情的诚信教育十分必要。
关键词:舆情;诚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载体,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群体的主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诚信道德人格的塑造,对于规制网络舆情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诚信就是指网络行为主体在使用网络时应该遵循的诚信规范和诚信原则以及使用网络过程中形成的伦理关系。在网络社会里,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发言权,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网络诚信必然是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
近年来,一系列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人们对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越来越重视。当前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中存在的网络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网络语言失范,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表达充斥在网络舆情的各个角落;二是虚假舆情泛滥,大学生舆情的真实性开始遭到质疑,各种虚假网络舆情现象不断涌现,主要表现在由技术手段造就的虚假“舆情”;三是网络谣言与诽谤,一些网民在网络中编造或者篡改社会事件,或无中生有,或夸大事实,而不明事理的大学生则会通过转发的方式,将这些网络谣言散布开来,从而造成了大量网络谣言的出现;四是网络舆情信息欺诈与信用危机,大学生由于网络责任意识相对缺乏,无法直接感知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更容易受不良舆情信息的欺诈。
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中的诚信建设,相比较现实社会更具有挑战性。大学生网络舆情中的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环境、诚信文化、法律制度等方面来共同努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设大学生网络舆情诚信的对策体系。
1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网络舆情诚信教育体系
第一,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网络虚拟社会的实践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大学生思想的自主性、开放性、自由性,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信息的良莠不齐也放纵了大学生的某些行为,一些大学生因缺乏自控力而造成网络诚信道德的缺失。在网络虚拟社会的实践活动中,要引导大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来分析和解决网络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在现行学校道德教育体制中纳入网络诚信教育的内容。高校道德教育体制的确立不是单方面传授知识,而是为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网络诚信知识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及时掌握学生思想道德的变化,通过构筑真实的诚信冲突,鼓励学生发表积极健康的言论,让大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诚信活动中来,促进学生正确诚信观的培养,提升其诚信认知水平。
2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法律体系
第一,完善保障网络舆情健康发展的相关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出台包括涉及软件保护、网络安全、网络服务管理、著作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法律法规共计二十余部,但是由于网络社会的复杂性,有些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并不强,而且对于具体的网络活动等方面进行规范的不多。加强有关网络活动方面的法制建设有利于形成网络“他律”的约束性,那些“自律”能力差一点的大学生在网络上也能遵纪守法,以促进大学生网络诚信观的发展。
第二,形成网络诚信守则规约制度。网络诚信守则是为促进大学生诚实守信而制定的用以规范、约束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提倡大学生共同遵循、自觉遵守的行为信条和行为准则。通过在网络诚信方面提出规范性、提倡性的原则性要求,以易于接受、简洁明了的形式确定下来,有利于通过刚性的方式对大学生起到强制性的约束作用。同时它也能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供行为范式,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自觉遵守诚信规则,并不断内化为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减少直至消除网络失信行为的产生。
3营造良好的网络舆情诚信社会氛围
第一,良好的网络诚信氛围的营造是规范网络舆情的必由之路,也有利于为创造有利的环境应对网络失信行为。因此,需要引导社会公民形成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体的形式多样的全民道德教育,充分发挥舆情监督和引导的作用,营造社会良好的诚信意识与舆情氛围,对于规制网络舆情中的不诚信行为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网络社会环境,促进网络诚信的建设。
第二,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发扬诚信传统美德。网络文化的构建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网络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同时,还应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和整合多元网络文化。通过培养特定优秀团体的团体文化的基点,使其在网络中形成喜闻乐见的、浓厚的网络文化氛围,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传统以抵制腐朽思想、腐朽文化的侵蚀。大学还应该保持自身优良的校园文化传统的延续,营造良好的学生氛围,树立深入人心的校训,积极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品鉴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意识到自身繁荣校园文化的责任,在和谐校园的氛围中塑造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余玉花.思想道德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徐铁光.网络舆情管理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J].伦理学研究,2015,03.
[3]李庆波,邵晶.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与提升[J].人民论坛,2014,20.
[4]李宁.曲阜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4,(17).
[5]麦尚文.全媒体融合模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2年3月.
[6]王润泽.中国新闻媒介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237-01
作者简介:徐一平(1993.5-),男,浙江开化人,绍兴文理学院思政121班学生。
王莹蝶(1996.5-),女,浙江余杭人,绍兴文理学院思政141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