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表达论析
2016-02-26张宇
张宇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矛盾表达论析
张宇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矛盾表达法是一种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它是用两个语义彼此矛盾或互不协调的词组或句子相互修饰、限制或搭配以形成强烈对比的修辞方法。它的主要特征:一是字面上语义看似相互矛盾的语句;二是内里仔细推敲的深刻含义。它是表层语言矛盾与深层逻辑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矛盾修辞是一种包含人生哲理的浪漫诗化语言,它的深层世界是一种诗化的逻辑思维境界。在现今的国外,矛盾修辞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矛盾表达;表达效果;逻辑思维世界
1什么是矛盾表达
矛盾表达法,是用两个前后意义彼此矛盾或互不协调的句子互相修饰、限制或搭配以形成强烈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本身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外国文学作品中,这种修辞方法比较常见。例如: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道:“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时期,那是愚昧的时期;那是信仰的年代,那是怀疑的年代;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奔向地狱……”又如: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决斗者》中写道:“这座都市(指纽约)里有的是最贫穷的富翁,最渺小的伟人,最高傲的乞丐,最难看的美人,最低矮的摩天大楼和最令人悲哀的欢乐,比我所见过的任何都市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修辞方法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使用。例如:著名作家张一弓在《张铁匠的罗曼史》中写道:“这时,那个不是银锁的银锁,嘴里咕哝着……”又如:著名军事文学作家石言在《魂归何处》中写道:“把那些带不回来的警告带回来。”
2矛盾表达的效果与原因
那么,这些作家们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他们究竟想表达什么?如此表达会不会造成语义矛盾呢?如此表达是否另有深意?首先,作家们这样写自然是为了满足作品表达的需要,由于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或艺术情感有着特殊的需要,所以作家们不得不采取这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方式。其次,这些语句表面看起来矛盾实则却另有深意。至于究竟是何深意,只有读者自己细细体会,方能有所领悟。也许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一点点不同,因为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笔者认为,从大体上来说,作家们之所以使用矛盾表达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为了表达人们心中丰富复杂的情感
人类的情感异常复杂,并不是简简单单一看即明的,几乎无法轻易地一分为二,常常陷入矛盾两种对立情感互相纠缠的境地,所以常举棋不定令人感到难以捉摸。但无论情感如何纠缠,任何复杂的情感体验都存在着明显对立的两端,比如欢乐与悲伤、喜欢与厌恶、自卑与自负,爱与恨等。
例如: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其散文《荷塘月色》中写道:“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此处就表达了作者当时复杂矛盾的心境,在作者的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情感,它们相互对立彼此无法容纳却又各自独立地存在,似乎谁也不影响谁。
2.2为了阐明意蕴深刻的哲理
运用矛盾表达法的语句往往会激起读者思维间的碰撞,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为进一步深化理解语句下的深刻含义奠定基础。
而在细细领悟这种在字面上看起来矛盾的语言表达以后,读者们便会知道,那些经过矛盾法所表现出来的语义矛盾不仅符合逻辑,而且能够使文章变得越发活灵活现,就连意蕴也变得丰硕深厚了起来。
例如: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丑石》中写道:“丑的极致,便是美的极致。”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也曾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失去此中的任意一方,那么另一方也会随之不复存在,两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假若所有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的,善良的事物是善的,那么丑恶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就表露出来了。
2.3为了表达特殊的矛盾
现代诗人臧克家在他的诗歌《有的人》中运用矛盾表达法表达物质与精神的矛盾,有着非同一般的表达效果。诗人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里的矛盾表达深刻地指出:那些整日浑浑噩噩,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的人虽然肉体仍存,但他们的魂灵早已不复存在;而那些兢兢业业,为人民殚精竭虑的人虽然肉体已然死去,但他们的可贵精神将在人民的记忆中得到永生。
2.4为了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矛盾表达法利用种种方式来制造文章字面上的矛盾,有意突破浅显易懂平淡无奇的表面语言逻辑,以求取前所未闻焕然一新的修辞方式和表达效果。矛盾表达从字面语义的角度来看,似乎有些违反常规,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但这个由匪夷所思到茅塞顿开的过程,也恰是人类思想境界逐渐拓展的过程。许多作家为了获得更佳的表达效果就利用矛盾表达来制造语义上的疑难。
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就常使用这种特殊的修辞方法来传达特殊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他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一词代表以上只是作者的猜测,没有实据;而“确凿”表示的则是一种肯定的语气。语言表达上的矛盾并不意味着文学作品内在逻辑的矛盾,通过“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可以看出作者鲁迅先生对家后面的百草园的印象并不十分清晰,因此使用“似乎”一词来表示不确定;然此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鲁迅先生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所发生的事情应该记忆犹新,印象应该较为深刻,故用“确凿”一词来表示肯定的语气。
在《孔乙己》中鲁迅先生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示的是一种可能性,代表的是不确定,而“的确”一词代表的是肯定的语气。但为什么要用“大约”呢?因为毕竟无人知道他在哪里,只是猜测他已经死了,更何况也无人问津他的死活。那又为什么要用“的确”呢?那是因为孔乙己思想迂腐不前,又四体不勤,在世上孤苦伶仃,又被打成了残疾,已是悲惨至极,更何况他身处那样世态炎凉的社会,实在是必死无疑,故用“的确”一词。这既增强了孔乙己这个人物自身悲惨命运的感情色彩,也展现了文章对社会的强烈批判性。
在《社戏》中,鲁迅先生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而他又在前文中提到,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地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文章就在语意上出现了前后矛盾。
已成年的鲁迅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往事,他所怀念的应该不只是豆是否好吃,戏是否好看,因此我们很容易发现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其实就代表了过去那段纯真、自由、有趣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童年的深切追念,表现了美好的乐观主义色彩。鲁迅十分怀念自己童年的美好生活,但童年却无法再重来一次,因此他内心深感惋惜与遗憾。
鲁迅先生的散文《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散文的题目看似矛盾,却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复杂特殊的爱恨之情。作者反意而用“忘却”,其中包含着作者无法抑制的无限悲愤,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烈士难以言喻的无限敬仰和对是非黑白已彻底颠倒的黑暗社会的强烈憎恨。
莎士比亚作为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也常使用这种有着特殊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
在他所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中,主人公奥赛罗将军因为轻信小人的谗言和根植于自身的疑心,开始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妻子,他猜疑妻子和自己的副将有奸情,以致最后错杀了清白无辜的妻子,但他却认为自己维护荣誉的动机是正当的。因此他说;“要是你们愿意,不妨说我是个光荣的凶手,我干的事不是出于个人的仇怨,完全是为了荣誉”。此处“光荣的凶手”就是运用了矛盾表达法。奥赛罗的确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因此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杀人凶手;但他认为自己杀害妻子是出于对自己名誉的维护,因此他说自己是个“光荣的凶手”。
在莎翁的另一部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花园中第一次约会时,两人互诉爱意以致难舍难分,朱丽叶在和罗密欧告别时说:“离别是如此甜蜜的悲伤,我要向你道晚安直到天明”。其中,“甜蜜的悲伤”是短语的矛盾表达,情人相见互诉衷肠自然甜蜜,但却无法一直在一起因而悲伤。“道晚安直到天明”则是句子的矛盾表达,道晚安应该是一件持续一瞬间的事情,无法一直持续,如果真的一直道晚安到天明那么就无需道晚安了,因此这就巧妙地造成了语意上的矛盾和逻辑上的顺理成章,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两人之间美好真挚的爱情,增加了戏剧的表达效果。
刘景林在其诗作《祖国啊母亲》中说:“啊,祖国,我亲爱的母亲!您是那么古老而又年轻,您是多么富饶而又贫穷,您是先进而又落后,您是……”诗人连用了三组矛盾词语从而全面揭示了祖国的性质,既使全国人民以此为豪对祖国充满信心,又给人以鞭策、警醒,鼓励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图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
著名作家楚良在《一个女人和她的四个丈夫》中写道:“正常就是不正常,她的一双大脚招来了不少骂”。这揭示了旧中国把妇女裹脚这种不正常的事情视为“正常”,而把没裹脚视为“不正常”的黑暗现实,从而揭露了旧时代封建恶习的残忍和丑恶,表现了旧时代妇女生活的艰辛。
巴金的爱情小说《春天里的秋天》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一对青年男女因受封建专制家庭的摧残而发生了一幕爱情悲剧。春天,万物复苏,充满希望,枯黄的原野变绿,叶子重新长出,阳光微笑,鸟儿歌唱,花开放着,星闪耀着,因此人们常用春天来代指爱情。春天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乐,有爱情,有甜蜜。然而在如此美好的春天里,秋天却哭了,秋天的泪雨落了,但又给春天的风扫尽了。
邓拓的杂文《不要秘诀的秘诀》这个看起来似乎难以理解又陷入双重矛盾的题目立即让读者眼前一亮。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第一个和第二个“秘诀”是指不下苦功就会读书、作文的方法;而第三个“秘诀”指专心致志的读书态度和科学的读书方法。这就是说,只有采取专心致志的读书态度和科学的读书方法才能会读书、作文。
3矛盾表达的特殊性
矛盾表达法作为一种修辞方法,确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比喻那样能够将想表达的内容说得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也不像拟人那样能够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既不像夸张那样可以提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也不像对偶那样整齐匀称,高度概括表达内容,易于记忆,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感;既不像反复那样可以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也不像排比那样能够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既不像设文那样可以提醒人们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也不像反问那样可以强调语气;既不像借代那样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也不像反语那样能够加强表达效果;既不像顶针那样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也不像互文那样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但那些看似矛盾的表达往往最能够打动你的心,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让你久久不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愈加发现它们的精妙之处,你会越来越觉得它们其实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最有理据的表达。这就是矛盾修辞的魅力所在。
4结语
综上,矛盾表达法已经呈现出了强大而意想不到的修辞表现力与生命力。矛盾与矛盾表达法都是根植于无比深广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矛盾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因此它必然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自然包括人类语言。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世界上的事物无一不存在于矛盾的统一体中。人类的思维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而矛盾表达法把人们领进了富有发展变化的、更加深广的逻辑思维世界。所以对矛盾表达法,我们要逐渐加深和拓展对它的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从而学会对人类复杂的情感世界进行更好的理解与表达。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192-02
作者简介:张宇,女,辽宁省盘山县人,就读于渤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