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研究
2016-02-26程诗婧
程诗婧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浅谈传统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研究
程诗婧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在当今21世纪,公共艺术发展的愈来愈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学习,公共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许许多多艺术家正在探索用不同的材料来呈现公共艺术,塑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理想之间的互动关系,公共艺术的表现材料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在当下公共艺术需要有新的语言形式来呈现,与不同的环境水乳交融,在不同的背景中释放自身的创造力与激情,使得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生命力,使其与大众交流与环境对话。
对当下公共艺术的了解和探索引出文章的论点:浅谈对呈现公共艺术的材料研究。
关键词:公共艺术;对呈现公共艺术的材料(媒介)
绪论:公共领域是近年说英语的国家的学术界常用的概念之一,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娱乐性、公开性,并且在公共空间中放置的公共艺术品,其艺术创作与环境相融合。材料作为一种表现艺术的媒介,在艺术表现方式上是艺术的语言形式更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载体。使用大自然天然的原生态材料制造出的公共艺术品,都在不断变化中,不断地以新鲜的设计灵感赋予在作品中。罗丹曾经说过,对于雕塑家来说,艺术的生命就是从材料里长出来的。在公共空间中,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质属性和机理效果,就因为有不同的材料属性,所以呈现的公共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所呈现给观众的无论从视觉还是心理上都有不同的感受。当材料的物质属性上升一个高度后,艺术家们常常会把艺术品上升到有精神内涵和民族文化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审美,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不同的材质表达,因此在材质上的突破与交流,是我作为一个艺术家毕生都需要去探索的领域。
1对不同传统材料的探索与研究
1.1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自然造物给公共艺术作品提供了许多丰富的材料资源,不同的材料体现出不相同的视觉感官效果,传统意义上的材料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材料比如有石质、木材和泥料等等,自然材料给人的感觉是自然、舒适和亲切的,它具有原始的质朴感,其中木材是比较容易加工的材料,在室内公共艺术中用的比较广泛,而木质的材料大都给人一种自然、舒适的感觉,但易裂和虫蛀,泥料可塑性高,但难保存;另一种人工材料克服了自然材料的缺陷,如金属、玻璃,塑料和人工石材,人工材料给人的感觉是冰冷坚硬、神圣不可侵犯的,带有典型的工业气息,一般以雕塑的形式呈现于室外,其中塑料是现代化的工业材料,主要成分有合成树脂,它成型快造价低,而且造型多样化,在公共艺术品中比较广泛使用;金属材料是从矿物质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代气息,所以在当今社会使用较为广泛。但是也有艺术家会挑战材质的属性,在形态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比如可以把硬质材料做的圆滑有弧度挑战材质的极限,比如美国著名的雕塑家、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尔德,考尔德制作的动态雕塑,或是放在室外,或是悬在金属线上,通过空气的流动或者观赏者的摆弄,每动一下都会展现出不同形态,让观者感觉到空气在流动,空间在转换。同时,他将三维空间之外的另一种感受,即时间的概念融入到雕塑作品创作中。随着雕塑作品的运动,时间也在流淌。他的作品主要是应用大胆基色、巨大,且富有盘旋、漂浮感的活动雕塑作品。从考尔德的动态雕塑作品可以看出,他研究“动态构成”的意图,发现了动感与构成的完美结合点。他利用机械性装置与完美的平衡,开创了雕塑界新的风格。他是西方构成雕塑发展中承前启后的雕塑家,是上世纪雕塑的重要革新者之一。
1.2陶瓷材料。陶瓷,顾名思义就是陶瓷和瓷器的总称,陶瓷艺术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发明了陶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现代陶艺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感,说道陶瓷材料,就要将陶与瓷分开来说,陶质材料与瓷质材料相比较的话,陶质材料的质地会相对的粗糙一些,并且陶的颗粒也较为粗一点,烧制的温度较低,一般在900℃-1500℃之间,烧成后色泽自然、古朴、大方,是许多艺术家所钟爱的表现材料之一。陶的种类有很多,有黑陶、白陶、红陶、灰陶和黄陶等,红陶、灰陶和黑陶等采用了含铁量较为高一些的陶土为原料,铁质陶土在氧化下呈红色,还原下呈灰色或者是黑色的。瓷质材料与陶质材料相比较的话,瓷质材料的质地更为细密、坚硬、耐高温和釉色丰富等特点,烧制的温度一般在1300℃左右,古人就有形容瓷器“声如磬、明如镜、颜如玉、薄如纸”,瓷器给人感觉是高贵雅致,而陶器给人的感觉是质朴、淡然和清新。
陶瓷材料所呈现的公共艺术品可放于室外和室内,放于室内的一搬是属于软装的一部分,放于室外的一般是大型的公共艺术作品,陶瓷材料的公共艺术品除了要考虑艺术性,还需要考虑耐久性的问题。陶瓷是由粘土为主要材料,经配料、制作成成型坯体,再上釉,经高温烧制而成,具有色彩丰富多样、坚固耐用、防火、防水、耐腐蚀、易清洗等特点,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运用陶瓷材料要充分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是室外陶艺作品一定要高温烧制;第二是采用釉下彩以及颜色釉的方法,这样的话比较容易耐磨和耐晒;第三是造型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放于室外环境下较为安全,大型的陶艺作品要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外面附于陶瓷或以拼贴的方式贴于外表。
陶瓷文化是历史和现代结合的产物,所以当我们在拓展陶瓷文化的同时,必须去寻找它与公共艺术的切入点,使之融为一体,现代陶艺带给人们更多的艺术熏陶和艺术感染力,使得陶艺产生出它特有的审美价值,带给人们更多的视觉体验,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了解陶瓷的自然属性,掌握它的机理分布情况,充分利用陶瓷的天然属性,基于这些基本点我们再在设计中迸发出我们的创意,赋于陶瓷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当然,公共艺术还讲究作品与环境的关系、社会的关系,使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结束语:公共艺术作品还需要更多的媒介来呈现,我们还需不断发现不断创造出全新的属于我们民族的公共艺术。
参考文献:
[1]曾桂生.公共艺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何征.陶艺归真,返于环境——有感于陶艺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位置.《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017-01
作者简介:程诗婧(1992.06-),女,汉,江西南昌人,学生,研究生,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