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

2016-02-26张爱玲

西部皮革 2016年18期
关键词:自然界恩格斯马克思

张爱玲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

张爱玲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阐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阐释,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马克思就提出了异化理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的产物,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同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怎样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问题也是最后本文论述的重点。

人与自然;关系;原则

“现代人与传统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二者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看法不同。”梁漱溟曾经认为西方、印度和中国存在着三种文化体系:不断追求人生欲望的西方文化,否定欲望、回头向前看的佛教文化和肯定人生、调节欲望的儒家文化。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这三种态度所对应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早期人类社会的人对自然的屈服与崇拜、农业社会的天人合一、工业社会的天人对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演变分别体现了“向后”、“持中”、“向前”的态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作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过程而产生的。“当人们意识到他们自己的能力,当他们开始认为自己能够理解并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自然和社会之时,现代性才开始。”同理,现代性的开始意味着人开始把自己置于自然之上。人们开始利用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技术,去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以期快速的实现现代化。于是,在这一现代化过程中就会出现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问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今后面临首要的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人与自然关系的界定

1.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性关系

马克思批判那些把自然看成是人的对立面的错误观点,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与自然的一体性不仅表现为人创造环境,环境改变人,而且还表现为环境与人共生共荣。虽然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物质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特别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人类无时无刻地与自然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一点规定了人与自然必须融为一体、和谐相处。

1.2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象性关系

人以自然为对象,自然以人为对象,正是在互为对象的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马克思说:“只要我有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以我作为它的对象。”不难看出,人必须以自然界来表现和确认自己的存在,如果没有了自然界这个对象,人就成了无。同样,自然界离不开人,没有人的生产实践,自然界就无法显示它的存在意义,离开了人和人的活动,自然界就退回到了原始的自然状态。

1.3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是人与人的关系

“人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劳动和实践这一中介将这两种关系统一起来。而人与人的关系更近一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人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和利益挂钩的。正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博弈,使得人们借助劳动和实践这一中介去改造自然,寻求利益并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之所以能引起如此重视,归根结底是由于生态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利益。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问题。这些利益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可见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由利益所结成的关系网,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像是嵌入到这个网中,所以要正确的处理这个关系需要置于这个利益背景之下去解决。

2 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2.1尊重自然原则

所谓的尊重自然是指是指人类要与自然和平相处,在自然界万物平等,任何生命物与非生命物都有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人类应当尊重大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关系,即自然环境好,人类的生存环境才好,人才能更好的发展。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而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恩格斯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规律的约束,违背了自然规律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所以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2.2可持续性原则

所谓“可持性”是指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因素,即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的因素;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因此,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

2.3坚持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主要有两层关系:一是指就整个社会发展而言,它是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二是指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政府与部门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协调配合发展。过去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然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因此十八大的五位一体计划就是旨在促进全面协调的发展。此外,生活在地球村的人类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吴海金.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现实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8.

[3]陈俊.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

张爱玲(1991—),女,汉族,山东临沂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

D66

A

1671-1602(2016)18-0101-01

猜你喜欢

自然界恩格斯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