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使印度人更能言善辩
2016-02-26
环球时报/2016-02-26/ 第13版面/文化·教育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宇同
在美国公司打拼的外籍员工中,许多印度人往往得到比中国员工更高的职位,究其原因,印度人的“嘴上功夫”功不可没。一名印度学者曾表示,诵读保留了印度的传统文化,辩论造就了印度的聪明智慧。可以说,朗诵在印度受到相当的重视,它使得印度人能言善辩,在许多国际场合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被誉为“印度导弹之父”的已故前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名朗诵大家。卡拉姆曾在印度议会即兴朗诵他自己创作的诗歌《愿景》,以此表达对祖国的祝福,还曾在访问欧洲时朗诵他的另一诗作《来自印度母亲的信息》。此举在赢得欧洲议员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同时,也拉近印度同欧洲诸国的关系。卡拉姆非常注重对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培养,他曾在西方记者面前朗诵自己写的诗歌《创造力》。这首诗在印度家喻户晓,有不少于100万少年儿童曾经朗读过,还被收入一些学校的教科书中。
除了卡拉姆,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也喜欢诵诗。不过与美国不同,印度名人们的朗诵作品不搞商业销售,而是放到网上供人免费下载。《环球时报》记者就在印度网站上查到有“宝莱坞常青树”之称的阿米特巴·巴强朗诵的诗歌。据说,朗诵被很多宝莱坞明星当作艺术必修课。在书店中,人们可以购买到的诵读制品则多是一些宗教典籍。
印度人热爱诵读与该国的历史、宗教传统息息相关。据考证,包括4部吠陀经和两部着名史诗在内的印度古代着作最初都是以诵读形式口口相传。古印度的佛教典籍在公元1世纪时才开启文字记录,此前也是依靠高僧大德的诵读来传播。可以说,相比很多国家,印度有更悠久的诵读群众基础。如今,诵经依然是印度一些宗教仪式和重要典礼的重要程序。同是起源于印度的瑜伽,其他国家的练习者可能更关注身体姿态的准确性和难度,印度瑜伽大师则更加注重冥想和吟诵。
在今天的印度社会,很容易就能找到朗诵培训班。印度人认为,不管从政还是从事其他工作,口头表达能力都非常重要。各高校和中小学也十分重视朗诵和辩论。在去年的“薄伽梵歌”全国朗诵比赛上,一名来自孟买的穆斯林女孩夺得冠军。一名穆斯林在诵读印度教典籍的比赛中夺冠,一时引起轰动,舆论认为这有利于促进印度各宗教间的和谐关系。
一家名为“普拉塔姆”的民间机构从2007年起发起一项“诵读印度”的全国性“脱盲”活动。据该机构统计,迄今共有45万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活动覆盖19个邦约30万个乡村,先后有3300万名农村儿童加入到诵读大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