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上星星有几颗

2016-02-26杨华丽

关键词:启迪人情古人

《摘星星》是一篇美文,文章的关键句是结尾句“春夜,真的很美很美”。我在教学此课的时候,着重挖掘文本美的内涵,让课堂美不胜收。

我从结尾入手,启发学生:“春夜,真的很美很美,那么,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然后说一说。”孩子们通过朗读和思考,发现了这样的美:

其一,景色美。淡淡的月色,闪闪的星星,凉凉的夜风,幽幽的花香,构成了淡雅、幽静、平和的自然之美。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自然之美映照下的生活之美,从优美的景色描写中,妈妈和未未母子的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图景也跃然纸上了。

其二,智慧美。摘星星本身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事件,要说是我们人类无法办到的,虽然古人有“手可摘星辰”“扪参历井仰歇息”的句子,但这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法,一种瑰丽神奇的想象。但本文却巧妙地构思了母亲端来一碗水,映照天上星的情节,实现了母亲摘星星的愿望,构思了孩子搬出一面镜子,映照天上星的情节实现了孩子摘星星的愿望。无论是母亲,还是孩子,实现愿望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作者借助这个过程展示了我们人类的智慧美。

其三,理想美。未未想起了老师讲的宇航员叔叔的故事,便对妈妈说:“我长大了要驾着飞船,飞到天上去,摘一颗最大最亮的星星给您!”未未的想法其实是告诉读者,我们人得有理想,而且从小就要有理想。本文借助未未的故事展示了理想美。

其四,人情美。本文核心的美还是人情美,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贵的亲情之美。妈妈指着天上的星星说:“未未,天上的星星好看吗?”我们不难发现,妈妈的问句里充满着期待,充满着关爱,妈妈急于得到孩子认同的心理被揭示得淋漓尽致,当孩子说出“亮晶晶的,好看极了,还在对我笑呢”后,妈妈提出和未未比赛摘星星的想法,妈妈的想法表面上看起来是天方夜谭,实在颇具匠心,母亲对孩子最大的爱不是溺爱,不是物质上的无偿给予,不是精神上的无限宽纵,而是精神上的智慧启迪,比赛摘星星,实则是妈妈要去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当妈妈摘了一碗星星之后,孩子也给妈妈摘了满镜子的星星,于是,妈妈乐呵呵地说:“未未真聪明”。“未未真聪明”正是妈妈需要的结果。自古以来,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共同的愿望是两个:其一,孩子聪明,其二,孩子有理想。他们教育孩子,往往就表现了两点,进行智慧启迪和励志教育。进行智慧启迪和励志教育正是父母爱子女的最高境界。父母爱子女,子女孝敬父母,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将母慈子孝的理念阐释得淋漓尽致。古人说孝道,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在古人看来: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不敢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一个人有所建树,奉行道义,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孝子侍奉父母,平时的言行要现出恭敬之态;服侍饮食起居要现出和悦愉快之态;父母生了病,要现出忧虑之态;父母去世了,要现出悲哀之态;祭祀先人,要现出庄重严肃之态。这五方面做完备周到了,才称得上能够侍奉父母了。《摘星星》并没有有关母慈子孝的空洞说教,但是却具体地阐释了《孝经》里面孝道的核心内涵,那就是“以显父母”“养则致其乐”,孩子把镜子对着天空,闪闪的星星撒满了镜子,他兴奋地地妈妈说:“这是我给您摘的星星。”孩子摘星星的动机很简单,并不是跟妈妈比个输赢,而是让妈妈高兴,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养则致其乐”,而孩子长大了要驾着飞船摘一颗最大的星星给妈妈,动机很简单,就是让妈妈脸上有荣光,即古人所说的“以显父母”。《摘星星》一文中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对妈妈的孝,得到充分的彰显,人情美被放大到极致。

如果把美比作星星,那么《摘星星》一文其实只有四颗星星:景色美、智慧美、理想美和人情美。而人情美是最大最亮的一颗。

(作者简介:杨华丽,澧县实验小学教师,1999年毕业于湖北襄樊师范,2003年毕业于湖南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大专班。曾在澧县如东、小渡口、澧县澧阳镇黄桥小学任教。责任心强,长期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教学效果好,所教班级成绩均在当地乡镇名列前茅。)

猜你喜欢

启迪人情古人
智珠2则
北京冬奥会NTO之旅,启迪教研工作
倍er好用
欠人情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人情
古人的过年诗
人情练达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