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语用价值的契合点

2016-02-26吴红瑛

关键词:迎客松黄山松树

吴红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新课标中的这一耳熟能详的要求,给我们的语文课堂的读写指导带来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学以致用的快餐式走秀。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凸显文本的语用功能,往往刻意安排一两次随堂练笔,以表示课堂的扎实和厚实。殊不知,有时的随堂练笔设计,由于过分的随意,要求和重点都存在很大欠缺,不光起不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还会无厘头地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前不久两位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同课异构,就引发起我对这种现象的深深思考——

【课例一】

师:让我们先走近黄山奇松的代表——迎客松。作者是怎么描写它的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这个句子在写法很特别,大家发现了吗?

生1:作者用了很多四字词语,来描写迎客松的样子,让句子简短有力。

生2: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迎客松形态的特点,赋予它热情好客的性格。

师:你们真会读书,真会发现!是的,从句式上说,作者采用简练的四字词语铺陈开来,让迎客松姿态优美、充满生机的模样跃然纸上;从写法上看,作者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并融入自己的联想,将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给我们呈现出一棵主人一般的奇特的松树,它的名字叫——

生齐:迎客松!

师:让我们也拿起笔,学习作者的这一写法,写写你喜欢的一棵松树吧!

【课例二】

师:读了课文,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在观察黄山时,视角的变化?

生1:作者先放眼整个黄山,介绍黄山“四绝”,然后指向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接着再缩小视野,将眼光聚焦在“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身上,最后再放眼整个黄山,概括描写各种形态的松。

师:听了你的介绍,我突然觉得你就是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不断在调整着手中相机的焦距。那么,课文聚焦的主体是哪里呢?

生2:作者主要将焦点放在三大名松上,详细地介绍了这三棵松树的特点。

师:对!作者是用同样的写法来写这三棵松树的吗?

生3:是的,作者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三棵松树各自的形态特征。

生4:我觉得写法也有不同,作者详写了迎客松和送客松,略写了陪客松。而且,作者写迎客松时,详写了外形特征,写陪客松时,直接把它比作一个巨人,简明形象。写送客松时,引用了人们对它的评价。

师:是的,这里作者有详有略,所用的写法也有所变化,这样写,才不会让读者感觉单调。大家也试着从最后一小节概括介绍的松树中,选择两到三棵松树来介绍介绍吧!

【心海微澜】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粗看上述案例中的两位老师,都有很浓的读写结合的意识。他们很好地关注了课文里可以借鉴的“写作”的资源,并在循序渐进地引领中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然后举一反三地练习写话。这样的读写结合,有源点,有起点,也有目标。

然而,他们可能忽视了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有不同性,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遴选出来的每篇课文的教学价值都具有内隐性和无序性,其语用价值也呈现多样化。如果忽视了新课标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和学生当前实际认知,那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随堂练笔的随意性。我以为,寻找语文课堂的读写链接的契合点,确立有效的课堂练笔,首当其冲的,是尊重课标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结合本学段学生已有认知,合理设计练笔环节,才不至于让练笔流于形式。

先来审视案例一的练笔设计,执教老师将目光依然停留在句子的读写链接上,仅从一句话的分析中去引导学生写作,能力训练显得很单调。这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其起点显然偏低——这样的零碎仿写当属三四年级段的训练目标,显然不利于高学生谋篇布局能力的形成。而且,最后的放手选择写,似乎给予了学生很大的选择自由, 但这对没去过黄山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头脑中并没有松树的形象,那么,喜欢又从何谈起?

案例二中,老师则将目光聚焦于全篇,引导学生去发现整篇课文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惊喜地发现作者目光在“放——收——放”的这一变化,然后分析比较得出:作者对三棵松的描写,同中有异,详略有变,让文字有所变化,不会让读者感到单调。最后,老师让学生从第三自然段里概括介绍的松树中选择两到三棵进行介绍,指向明确,学生兴味盎然。可以说,这位老师紧扣高年级的写作要求,着眼指导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所以很好地发掘了本课的语用价值。

忽然想起于永正老师的一个实验:他将沪教版二年级《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给五年级的学生阅读。他从感情朗读指导开始,接着是练习做批注,写体会,最后是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信,课堂所有的引导均面向的是五年级的学生,其浓浓的语文味与二年级的课堂教学内容迥然不同。

因此,课堂练笔不是想练就练,什么都练,我们语文老师要根据年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厘清、提取,让读写结合的生长点更契合学生的学,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的能力和言语智慧,而不要随意降低或提高标准,让读写流于表面的浮华。

猜你喜欢

迎客松黄山松树
黄山守松人
胡晓春十年写下《迎客松日记》
咏迎客松
黄山冬之恋
学生写话①
松树
松树
松树
黄山迎瑞雪
日夜守护迎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