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见大,创设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2016-02-26袁丁湘

关键词:重难点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袁丁湘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广泛运用,微课的身影也广泛出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微课具有短而精的特点,能够捕捉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得到了诸多教师的重视。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从学生主体地位入手,对如何提高微课利用水平进行了深入性的探讨。

【关键词】

微课  初中语文  苏教版

微课是将教学视频作为载体,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较短的角色时间,将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提炼、细化体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接住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力量,与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的要求相符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微课的运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加强了对重难点的讲解,还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多元发展的需求。而教师在运用微课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需求、兴趣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作为根本,不断丰富微课的内容与形式,为开展高效教学奠定稳定的根基。

一、把握学生兴趣点,活用微课动画性

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强调是以动态、灵活的动画性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动画性有利于构建高效、互动的语文课堂。因此,教师在运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来录制、播放微课,促使微课能够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正式运用微课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调查,掌握学生是更加倾向于纯授课形式的微课,还是音频、视频资源相结合的微课形式。随后,教师应该打破现有资源的禁锢,努力在网络上、生活中找寻与学生兴趣爱好息息相关的素材,结合教学任务进行充分的整合,促使学生在观看微课时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资源,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中的古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为例,这一节课的古诗词欣赏是以咏月为主题,因此,我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可以插入音乐素材《明月几时有》,并将网络上的图片与每一句诗词巧妙结合,这样在表现诗词含义上就能更加直观生动、引人入胜,避免了单纯利用讲课形教学造成的枯燥、乏味。同时,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已经为课堂教学奠定了一个整体的基调,学生在欣赏图片、词句时,自然会将怅然、忧苦的情绪带入其中,用微课牵引着学生走入古诗词的世界,促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二、促进教学系统化,活用微课精易快

初中语文知识涵盖了方方面面,在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上较为繁杂、精细,这为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掌握重点难点提供了较多的不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微课注重精、易、快。其中,精是指运用精华提高学习效率,易是指简单操作便于学生上手,快是指缩短时间提升学习见效。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重难点上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微课的优势,把握学生在教学上存在的困难,从全局化、整体化的角度入手,进一步实现教学的系统化,以促进语文知识点的集中传输,让学生能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掌握系统、对比的学习方法,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课程主要是围绕着“动物”展开,其中既囊括了国外作家创作的《松鼠》《松树金龟子》等优秀文学作品,也包含了我国古今作者书写的《国宝——大熊猫》《黔之驴》以及多篇故事作品。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了解古今中外作者在描写动物上的侧重点、观察的方向以及创作手法(包括语句、词汇、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我运用微课对这一章节的课文进行了系统性的整合,并融入了图片素材,让学生能够在对比的过程中找到作者文学创作的关键,在学习他人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手法。最后,我还引入了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动物,让学生结合所学,模仿布丰、法布尔、叶永烈等人进行现场创作,提高学生在文学理解与创作上的整体水平。通过这种精益求精、简单快捷的微课运用方式,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上对知识点与教学内容的反复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积极的帮助。

三、实现教学自主化,活用微课灵活性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能够将学生在课上、课下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首先,微课打破了课堂的禁锢,教师可以将微课上传到班级的网络公共平台上,让学生在课下、家里开展重难点的预习、复习活动,回顾课堂所学;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微课,归还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地位,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对此,教师必须端正自身的地位——其虽然是教学的主导者,但是应该以学生为重心,充分给予学生机会去发展、去进步;另外,教师应该把握微课运用的度,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去发现、去探索,从而实现教学的全面延伸;最后,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能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捕捉、去搜集。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扩充微课教学的内涵,为语文课堂增添更多的活力。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课文《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我在这一课开展之前,就引导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搜集有关《桃花源记》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自己通过手机录制或者整合ppt的方式制作成微课。同学们纷纷提高了对活动开展的兴趣,自己组织成小组,在网络上搜集有关于桃花源的图片、视频以及音频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了积极的展示,这促使学生在正式授课之前就对《桃花源记》的内容、情节有了深刻的了解。还有的小组从课文的字、词、句出发,结合图片将学习的重难点特别点出,通过灵活巧妙的方式更加直观地呈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在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微课以后,我将多个微课进行了删减与整合,将其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微课,并上传到班级的qq群中,让学生自己在课下下载、复习。这种反复性、灵活性的微课形式让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充分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微课等先进性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不能顾此失彼,反而需要加深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出发,将微课作为实现语文教学高效化的必要途径,面向所有学生创设更具活力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谭贺,王雨,钟永江,范辉.用信息技术支撑初中语文智慧教育的案例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5)

【2】杜容.让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闪光【J】.课外语文,2015(12)

猜你喜欢

重难点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