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架上的“论文”
2016-02-25周清泉
周清泉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论文造假事件频发。从职称论文到硕士、博士论文,从论文代发到论文代写,整个流程都是明码标价。一些领导干部通过论文造假,履历上有了光辉的科研成果;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通过学术不端也顺利地评定了职称。论文造假是职场和学术界典型的欺诈行为,十足的学术腐败,它正在逐步侵蚀祖先留给我们五千多年久负盛名的灿烂文化。
触目惊心的论文造假产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便捷。足不出户,人们就可以在网络上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然而本是代表着科研学术成果的论文,也被摆上了网络货架,成为常见的流通商品。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论文代发”,就能找到成千上万个与之相关的网站。有的网站不仅仅提供论文代发,甚至直接提供论文代写服务。
一般情况,论文代写是按照字数收费的,几千字的本科论文和职称论文收费多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一篇硕士论文的字数一般在1.5万字至3万字之间,收费一般为5000元到1万元之间。博士论文根据写作的阶段性付费,一般一篇博士论文的价格在5万元到7万元之间。像医学类等难度较大需要实验数据支撑的学科,论文要比普通学科更贵一点。根据所要代发杂志的级别不同,收费也会有所不同,在国内各种学科的顶级杂志上代写、代发论文要比在一般杂志上贵很多。
论文造假几乎涉及了所有的学科,论文造假的主要需求集中在学位论文和职称论文上。大学校园中的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通过假学位论文来通过答辩拿到学位,社会中需要发表论文来评定职称的人群通过造假论文来获得职称。我国目前论文造假产业的规模已经接近10亿,产业规模远远超过了一些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论文造假产业涉及科研单位、政府机关和全国500多所高校,造假规模让人触目惊心。
论文造假产业的完整链条
论文造假已经形成了一根完整的产业链条。2016年7月份,中央电视台一篇关于论文造假公司的报道让论文造假产业的完整链条展示在人们面前。央视记者通过网上应聘,进入了广州名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入职培训和公司章程来看,该公司是一家正规的文化传播公司,从事的是论文检测、论文修改创作指导等业务。但是论文造假正是被掩盖在这种表面合法的外衣之下的。该公司的业务经理介绍,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职称论文和学位论文的代写,经营范围包括代写、代发和写发全包。代写代发的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公司有大量的业务员,每个业务员都加入大量的QQ群,几乎渗透了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群。进入QQ群之后,业务员都会将群内学生的个人资料单独下载并逐一询问是否需要论文代发业务。从该公司的内部文件来看,这样的“业务推销”方式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仅仅几个月间成交的客户量就达到了惊人的几万人,涉及我国的500多所高校。从一些进度跟进表来看,一些硕士甚至博士已经付钱买了论文获得学位,这就意味着这些人通过欺骗的方式获取了硕士博士学位。大量的需求使得这些业务员也显得相当忙碌。
除了公司的业务员,论文造假公司还会在一些知名高校发展论文总代理。一般一个学校总代理只会设置一名,多为在校老师或者高年级的研究生、博士生。这些总代理在学校中物色合适的论文写手,来撰写论文。公司通过总代理来低价购买所需的各个学科的论文。由于处在產业链的最高端,论文造假公司的角色更像是论文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中介,长时间的发展使得这些公司具有稳定、高效的写手团队,这也会让公司可以持续稳定的经营发展。
在这个论文造假的产业链中,论文写手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论文写手多处在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以在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为主。论文写手多数家庭贫寒,有较好的理论科研水平,为了能赚取一点微薄的收入,不得已帮他人代写论文。他们代写一篇论文只能收到公司收取费用的4%-6%,大多数的收费都被论文造假公司收入囊中。
写手们出来的文章大多质量不高。目前国内学术期刊和高校学位论文主要是通过查重软件来查文章的重复率的。一篇5000字的论文,写手通常在一天时间内就能完成。写手们“高效”的写作免不了要大量摘抄其他文章,他们也有自己的方法来躲避查重软件。如果原文的表述是“今天天气真不错啊”,写手可能会用“天气很好的一天”等颠倒语序或者同义词替换的方式,顺利地躲过查重。通过这种方式发表的文章多数胡编乱造,没有学术价值,这些文章也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秩序。
为何论文造假屡禁不止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读书也有光宗耀祖的说法。一些政府官员本是走在从政的道路上,平时工作繁杂,根本没有精力潜下心来读书做学问。论文造假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捷径,通过这样的学术不端行为,可以迅速披上学者型官员的外衣,让自己的履历显得光鲜亮丽。现在我国在处理造假论文等行为上,更多的是停留在道德层面,缺乏明确的制度和法律上的监管。司法机关在不涉及犯罪的情况下,不会主动介入调查论文造假行为,对于一些道德低下的人来说,论文造假是一条升官的好途径,道德对于他们几乎没有约束力。
不仅仅官员需要论文造假获得光鲜的履历,高校的老师、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发表论文来获得相应的职称。高校和科研单位在评定职称的时候,论文的发表数量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数据。在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往往是职称晋升的一个硬性条件,而高校和科研单位对于发表论文的质量则不做要求。
学术往往是不和论文数量有直接关系的,有的人潜心研究多年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这种评定职称的方式使得一些认真做科研的人也不得不随大流,通过论文造假来获得相应的职称。不科学的职称评定制度也是论文造假盛行的原因之一。
大学校园的学生也是论文造假高发群体。学生的论文造假主要集中在学位论文上。现在有的高校学习氛围不浓,一些学生在学校根本不愿意学习,在校的时间大多用于娱乐或者校外兼职。甚至有些学生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对自己的专业领域都不是很熟悉,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只得寻求省时省力的论文造假公司来完成论文获得学位。在校的硕士和博士也对发表论文有所要求,毕业之前想要获得学位,除了完成学位论文,还需要在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要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需阅读大量的书籍及查阅相关资料。很多研究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就业,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撰写论文。一些研究生抱着混学位的想法,在学业和就业冲突的时候,自然会通过论文造假顺利“通关”。
目前我国对于论文造假的学术不端行为,缺乏一个问责的专职权威机构。学校对这种行为多是通过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来进行调查、处理。而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的内设机构,对于论文造假行为多持保守态度,不会轻易对这种行为进行认定。另外一所大学一年会产生成千上万的论文,学术委员会也无暇对论文写作的真实性进行全面考证。科研单位自身没有专门监督、管理论文的机构,论文造假的行为就更难被监督查处。缺少权威有效的监督机构,也是论文造假肆无忌惮的原因之一。
从根源上抵制论文造假
在央视曝光广州名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后,公司的8名负责人已经接受警方调查,并以涉嫌非法经营罪被立案调查。然而仅仅查处这样的论文造假公司是不能从根源上杜绝论文造假行为的。抵制论文造假,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整个社会要形成良好的风氣,自觉抵制论文造假。在社会转型时期,旧的传统道德被人们所质疑,新的主流思想又未能在社会各阶层达成共识,转型时期的不诚信、欺诈等行为造成了社会的思想滑坡。道德的缺失是导致论文造假现象猖獗的原因之一,人们在利益面前,浮躁的逐利心态会愈加明显。人们要正视论文造假问题,从思想上认识这种行为的错误性,克服自身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心态,形成诚信的社会风气,自觉抵制论文造假行为。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论文造假的监管。在魏则西事件中,网络上不审核推广内容就发布的做法就广受诟病。而在网上随意搜索论文代发,就有成千上万的信息,这给论文造假的肆意泛滥大开了后门。网络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此类网络推广的审核,减小此类非法网站的生存空间,从论文造假的源头来抑制这种现象。工商部门也要加强对此类公司注册的审核,涉及灰色产业的公司要严格审核注册材料,挤压该类公司的生存空间。通过多部门加强监管,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论文造假现象的蔓延。
学术评定体系也亟须改革。在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下,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评定职称的前提,是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想拿到课题、评定职称,发表的论文数都是一个硬性要求,客观来说,一篇论文是否就能体现他们的学术水平是有待商榷的。在学术评定中,应该改变“论文崇拜”的观念,综合考量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将发表论文视为评定职称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通过改革学术评定体系,减少论文造假寻租的空间,有效减小论文造假的生存空间。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