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一扳“像煞有介事”
2016-02-25茅家梁
茅家梁
“像煞有介事”,是苏、沪、浙一带的方言,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煞有其事”,饱含“装腔作势”的成分。“像煞有介事”,一旦成为官僚作风固有的病态,通常就具有强烈的“非基于现实”的气息,说白了,就是严重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热衷、关注、建造自己精致的“空中楼阁”。
经常“像煞有介事”的人,漫不经心,坚决拒绝与群众进行沟通。“愈要占据别人的心,愈善于摆臭架子”(鲁迅语)。比较高级的“像煞有介事”,经常以“红头文件”作盾牌,在“原则”上做文章,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实际上,那些东西最不讲人性。
不讲人性的“像煞有介事”,似乎并不是我们这边的“土特产”。杂文家林沛理说,前些年香港有一位先生犯了心脏病,被送到一家医院的正门外,他的公子向医院的询问处求助,职员却叫他打“999(紧急求助电话)”,而没有协助把病人送到急诊室去,结果病人不治身亡。后来,医院的管理层辩称:职员的处理方法符合医院的《内部指引》。不是内地,却照样存在内地有些医院慢吞吞地绕圈子、“走程序”的瑕疵;不是衙门,却照样盛产“像煞有介事”的见死不救的“指引”。有些号称民主、先进的制度,缺乏“问责”的压力,唬不住那些老油子。
得闲之时,你“像煞有介事”,摆摆谱,大家“嘿嘿”一笑了之,尚能忍受下去;最可怕、最可恶的是,在老百姓火烧眉毛的紧要关头,大家都急得要跳蹦子了,他还“像煞有介事”,随意挥霍、浪费巨大的成本,且傲慢、强势,这些“俊杰”显然是极其的不识时务了。
好多人之所以做起事来,要“像煞有介事”,是因为太自私,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什么时候,总有人自己感到必须寻找合法、合理的说法来掩饰过错,来搪塞人家。“像煞有介事”,如古人所云——“反道矫情,以盗一时之名”,它的根基恰恰是对人民群众的冷漠无情、若无其事。
要鞭挞“像煞有介事”的做派,当然离不开要批判始作俑者的老祖宗。《宋史》里记载,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当官颇有政绩。起初在担任永宁(今天的银川)主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的时候,对一向“像煞有介事”的知县很有意见。有一次,司马池去見知县,要同“第一把手”研究公事。知县大人却正襟危坐目视前方,不予理睬。司马池就是不买账,走上前去硬是活生生地将知县的身体扳转过来,迫使他老老实实地与自己对坐论事。
不被权威的“豆腐架子”所迷惑,就是不理那个茬,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纠正谬误。只有这样,充分认识到“像煞有介事”之祸国殃民的严重性,才能不让它泛滥成灾。当然,这需要足够的胆识或勇气。而在很多时候,不善于研究,明知方向错误,却习惯于顺从,河里尿尿——随大流,恰恰是一些同胞在突发事件面前显现出来的表征。看起来积极进取,跟着气势恢弘的“大部队”看热闹,实际上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努力用与“像煞有介事”的妥协,相互迎合,换取暂时的惬意,实在是投鼠忌器的结果罢了,没有多少出息。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