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建设

2016-02-25靳贺

党史文苑 2016年2期
关键词:党群关系能力建设四个全面

靳贺

[摘 要]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的重要战略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指南。在“四个全面”新的战略布局下,党群关系也随之出现新特征。深入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的党群关系,对新时期贯彻群众路线、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四个全面 党群关系 能力建设

“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1]p347“四个全面”是党治国理政新的战略选择,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实现。

一、政党能力的基本内涵

能力,是指能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政党能力限定了能够胜任某项任务的主体。主体是政党,政党能力标志的是政党履行职权的主观条件,简单来说就是政党在政治实践中展现出来的本领和技能。《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忧虑没有职位,只忧虑没有能够任职的本领。不忧虑没人知道知己,应该追求足以让人知道知己的本领。由此可见,只有不断提升政党能力,才能有履行职权的主观条件,才能取得人民的认知、认可,才能在任何危险面前游刃有余,泰然处之。

政党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涵盖的内容包括政党建设能力、政党管理能力、政党领导能力和政党执政能力等。党的群众工作能力是政党能力内容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群众工作能力是实现党群和谐的主观条件支撑,是提升政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加强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建设既是人民群众的期望,又是党存在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党自身的前途,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命运;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政党政治发展面临的“四大危险”其中一项是能力不足的危险,一项是脱离群众的危险。提升党的群众工作能力蕴涵了其中两项内容,党既要密切联系群众,又要不断提升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这直接影响着政党政治的发展。

党的群众工作能力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因此,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有效性。而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组织及群众基础上所具有的理论和工作优势,必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政党政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党处理党群关系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党群关系,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环境,完成政党能力发展性的转变。

二、“四个全面”视阈下的党群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改善党群关系指明了前进方向。

1.理论来源于实践。“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新方略,不是抽象的空想,而是现实经验的总结。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反过来继续推进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的现实需求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了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就在于其获得的价值认同,即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现实的英雄,更是实现“四个全面”的主要支撑和力量来源。由此,实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就必然成为“四个全面”最核心的价值追求,人民群众必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坚定和最核心的力量。改革是动力,法治是基石,“四个全面”的提出符合我国现实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四个全面”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经验的正确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四个全面”对党群关系的构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未来不断产生新的更高期待。人民的期待正是党群和谐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回应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所说:“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巩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人民。改革是动力,主体是人民,目的是人民,关键在人民。以人民为本,以人民为基。全面深化改革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是全领域、全方位的深化改革。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保障社會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法治是保障,人民是基础,将党群关系的构建纳入法治的渠道,依法规范,依法保障,才能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最好的维护。第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要求。党群关系是双向的,但是关键在党,主体在党。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必须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的群众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在于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分析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建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政党领导能力是政党在履行领导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这一职能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的自我价值实现。党的领导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与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率领、引导作用。党章规定:“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毛泽东早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3]p303邓小平也明确指出:“中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4]p267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团结中国人民、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

科学的社会治理体制是党有效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增强党的社会治理能力就是要创新社会体制,增强社会活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强党的社会治理能力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路径选择。首先要促进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转变政府治理理念,确保社会治理的民主性。其次要立足于人民,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加强社会治理亦是要把人民放在首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治理的首要突破口,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诉求,依靠人民群众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

2.增强政党变革能力,是党群关系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党群关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是一个从我党建立之日起到现在一直存在的问题。党群关系与时俱进的发展,难在动力可持续性上。而政党变革就是政党的自我革新,是政党为了适应社会的新需要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因此,改革是推动党群关系健康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增强政党变革能力,一是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要转变思想观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推动者。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正确认识党的地位,党是领导者,也是服务者。三是要完善政党能力评价机制,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规范评价体系,将党员的群众工作能力评价与干部升迁考核挂钩。

3.增强政党法治能力,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保障。从“革命型”到“统治型”再到“法治型”,政党的发展很明显刻上了历史的烙印。法治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选择,是政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增强政党依法治国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政党民主的发展,是党保持先进性的现实选择。发展政党民主有助于平等正义的实现。增强政党法治能力,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规范法治程序,健全法制体系。增强政党法治能力建设要推动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实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用权。增强政党的法治能力,首先要有法,其次要学法懂法遵法用法,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坚决维护法律权威。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增强政党法治能力,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增强政党法治能力,要增强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的能力,为新型党群关系构建一个绿色健康的法治环境,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是培养人民群众的法治思维,提高人民群众懂法用法的能力。只有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真正地懂法用法,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取得根本进展。再次是构建党群关系畅通渠道,让党与人民的关系能够联结得起来。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关键是增强始终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法治能力,党才能带领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4.增强党的治党管党能力,是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的前提和内在要求。政党自身建设是政党发展的先决条件,政党本质规定上的先进性要经由政党能力的表达,才能使之由主观条件转化为现实可能。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保持党的性质、宗旨永不改变,使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是中国共产党要解决的永恒命题。根本的途径和办法就是适应持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治党管党能力。只有这样,党的群众工作能力才能提高。当然,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抓紧,毫不放松,“抓而不紧,等于不抓”[5]p1442。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仅要嘴硬,还要本事硬。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治党管党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苏共执掌政权74年最后垮台,其根本原因就是党脱离了人民群众。在世情、党情、国情不断变化的今天,必须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要持之以恒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继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其次要做到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依纪治党管党。再次要加强党员的思想理论建设,定期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执政能力培训,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最后关于治党管党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为党密切联系群众提供制度保障。

中华民族偉大复兴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坚定的力量支撑,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就是中国共产党。而这个力量支撑毫无疑问就是中国全体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最关键的是凝聚人民力量。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主心骨,人民群众是“四个全面”力量源泉。凝党之主心骨,聚人民之力量,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实施。

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建设,党是建设的主体,群众是服务的对象,党要创造性地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是一个综合能力系统。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关键。政党自身的能力建设就属于内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好、发展好党群关系,主要不取决于党的决心,而取决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建立健全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体系,全面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是看好“传家宝”、守好“生命线”的战略选择和恒久之策。○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马永义

猜你喜欢

党群关系能力建设四个全面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群关系建设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当前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