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群众工作思想论析

2016-02-25谭和平

党史文苑 2016年2期
关键词:周恩来群众工作宗旨

谭和平

[摘要]周恩来的群众工作思想主要体现在:增进群众情怀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首要前提,克服官僚主义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因素,善于实现群众的利益诉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调查研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向群众学习与教育群众相结合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周恩来 群众工作 宗旨

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为践行党的宗旨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和教育群众的工作。在党的历史上,周恩来不仅率先提出了“群众路线”的命题,而且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群众工作思想,为实践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提供了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周恩来群众工作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增进群众情怀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首要前提

群众情怀是党员干部对群众的一种最真挚、最稳定、最持久的无产阶级感情。它像一根无形的纽带连接着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如何增进群众情怀这一根无形的纽带?在周恩来看来:

首先,最根本的是党员干部要从骨子里培育“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1]p241的思想自觉和感情基础,当好人民的服务员。1973年,周恩来陪同外宾访问延安,“当他得知延安人民生活还困难时,好酒也不喝,大米饭、白面馒头也不吃,只简单地吃了一小碗小米饭。总理边吃边说:‘延安小米真好吃,真香!’我们想劝他多吃一点,再尝几口备下的好菜,总理没有吃,对我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延安人民生活还很苦,我怎能吃得下去呢?’”[2]p32

其次,党员干部要广交朋友以听取不同的意见。在周恩来看来,共产党员如果“习惯于只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只喜欢听相同的意见,听不到不同的意见,对不熟悉的事也不愿意去熟悉,把自己局限起来,这样工作就会越做越窄了”[3]p394。抗战相持阶段,周恩来就充分利用他在国共两党担任重要职务的特殊身份,利用多种场合广泛接触中间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工商界人士、地方实力派等党外朋友,既增进了友谊,又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外交往中,周恩来非常注重并善于广交国外朋友。1964年1月,周总理访问加纳期间,不参加宴会时在宾馆吃饭。宾馆的饭桌是长条形的,总理应该坐在主位,但他很随意,每天换地方,加之总理和随行人员都穿外观差不多的制服,以至于餐厅的服务人员分不清楚哪个是总理。他们说,你们总理很平民化,今天坐这里,明天坐那里。总理每次离开宾馆时,都去厨房慰问厨师、服务员等,他们都很感动[4]p143。周恩来逝世后,群众用“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这样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最真挚的感情。

再次,党员干部要放下官架子,平等地对待群众。1958年9月,周恩来对干部提出放下官架子的明確要求:“集中一点来说,即以平等态度对人,以普通劳动者自处。……所谓以平等态度对人,就是使人感到你是把心交给他。……光你觉得自己是个普通劳动者还不行,还要人家看你像不像,看你有没有架子,有没有官气。……我说要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也不是说光是形式,形式还不能解决问题,要实质上使人家感觉你真是像跟他一家人一样,在劳动者面前真正地跟他一样。”[5]p394在周恩来看来,党员干部要真正放下官架子,必须让自己“赤裸裸地站在群众面前”。也就是说,既要让群众看到你的业绩、优点,也要创造途径让群众了解你的缺点、不足,并且经常反省自己的缺点,努力克服不足,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来加强和完善自己。

二、克服官僚主义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因素

周恩来无论是在群众工作理论还是实践上,始终强调反对与克服官僚主义。在他看来,“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3]p418,是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绊脚石”。

首先,周恩来深刻分析了官僚主义病症的根源,认为其除了封建主义政治遗毒的影响,主要是“一方面由于自己脱离群众忙于事务,另一方面是别人把我们封锁起来”[6]p422。同时,国家管理制度中存在民主不够、权力过分集中等诸多缺陷,也助长了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时就会有偏向。特别是因为我们搞社会主义,为最大多数人民谋最大利益,集中最大权力,做最大的好事,人民比较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做错了一点事情,容易为人民谅解,这就使我们很容易忽视发扬民主而犯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3]p209-210

其次,周恩来深刻剖析了官僚主义的危害。一是严重腐蚀干部,使干部蜕化变质并走上非常危险的道路。1949年5月,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对青年指出,“有两种教训值得注意:一种教训是看不起别人,脱离群众;一种教训就是蜕化了。这是我们青年的‘敌人’”[1]p343。二是造成了党与群众之间的隔离,损害了党群关系。正如周恩来在《反对官僚主义》一文中所批判的,党员干部“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将误国误民”[3]p418。他告诫道:“官僚主义在我们执政的党内,在我们的国家机关内,的确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我们绝不能容许官僚主义再继续发展下去”。[3]p422

再次,对于如何克服官僚主义,周恩来认为,一是党员干部自身应加强党性修养的锻炼。1943年3月,周恩来在重庆红岩整风时写的《我的修养要则》中提出,“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1]p125,为全党树立了加强党性修养锻炼、反对官僚主义的典范。1963年5月,周恩来在《过好“五关”》一文中,要求党员干部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步地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3]p423,在全社会树立起党员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二是发扬民主、加强监督。在周恩来看来,民主作风不够、民主制度不健全不仅不利于党员干部深入群众,相反,往往助长其官僚主义作风,必须予以改革。1948年3月,周恩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晋绥分局的指示中指出:“任何政策的决定或改变,任何政策中之正确的部分或错误的部分,必须适时地不但向干部而且向群众公开指出,才能得到群众的了解和拥护而成为力量。”[1]p301周恩来指出,只有建立起党内、外的民主生活,把党的政策适时地向群众公开,“使党内一切好的与坏的现象暴露于群众之前,为群众所监督,为群众所批评或拥护”[1]p295,才能破除群众对党组织及其活动的神秘感,才能有效防止党内的官僚主义。不仅如此,周恩来还特别强调人大对政府监督、地方对中央监督之必要性。“人民代表提出的意见,政府要出来回答。回答对了,人民满意;不对,就可以起来争论。”[3]p208这实质上就是允许人大与政府唱“对台戏”。中央与地方政府尽管是上下级关系,必要时也要唱“对台戏”,因为“地方比较容易接触群众,接近实际,能更多地看到实际问题、局部问题和群众的眼前利益,这正好弥补中央的不足”[3]p209。

三、善于实现群众利益诉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

首先,在周恩来看来,及时处理、解决群众的来信来访是落实群众利益诉求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之一。1951年,在周恩来的領导下,政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周恩来要求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时处理,并实行“一竿子到底”落实解决的政策。1973年7月,周恩来对公安部一件有关上访问题的调查报告做出批示:“我们各级机关官僚主义不负责任的习气甚深。对上访确有困难者,应予以负责解决,一竿子到底。此外,必须追究基层落实情况,务使受害者或有问题不得解决者来信证明得到解决为止。”[7]p607-608

其次,周恩来强调通过党的各级、各类组织及其他非党组织来表达群众利益诉求。1928年11月,周恩来在为贯彻招待中共六大决议而起草的《告全体同志书》中提出改造党组织,从而“使党员不依赖党生活,而且能深入群众,把党的影响扩大到群众中去,同时能把群众的意见正确地反映到党里来,使党成为真正群众的党”[1]p12-13。1939年11月,《中央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强调“共产党只有进一步依靠群众,深入群众工作,才能克服当前时局的危机,争取抗战的胜利……以群众工作之好坏,作为判断当地党的工作之好坏的主要标准”[8]p289。周恩来积极贯彻中央指示,带领南方局所属统战工委、党派组、青年组、妇女组、文化组、职工组、社团组等机构“利用一切公开合法可能而不使党的公开工作与党的秘密工作相混同的去进行群众组织工作、群众教育工作与群众生活改善工作”[8]p290,加强党组织及党员与各阶层群众的联系。统一战线工作中,周恩来充分重视和利用党际民主的协商与合作来做群众工作。1950年9月,他在《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中充分肯定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融洽关系:“各民主党派对于中央人民政府所执行的各项重要政策,都经过了充分的协商,取得了一致的意见。”[3]p39

再次,周恩来强调要善于通过舆论宣传反映和引导群众的诉求。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周恩来一方面指示《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开辟《工人园地》《青年生活》《妇女之路》《友声》等专栏,搭建与各阶层群众的沟通桥梁,帮助他们及时了解抗战时局和中共政策主张,反映他们的诉求与心声;另一方面,周恩来经常在《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上撰写时评、社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它们成为党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建立统一战线的有力武器之一。

四、调查研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

在周恩来看来,调查研究不仅仅是方法问题,更是态度问题。周恩来对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前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中的态度和注意事项等有一系列的真知灼见。

首先,关于调查研究方法。周恩来强调,不搞那种前呼后拥、与群众自我隔离式的调研方法,调查研究要面向群众、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他批评一些同志说,“我们领导同志走到哪里,就把众人拦住,为我们开路,你要平等待人,就不行,有些人一定要把你搞得很特殊”[3]p333。周恩来还要求多到事先没有安排的地方去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1964年,他曾对李井泉讲:“你要想摸到真实情况,就不要老是围着别人挑好的地方转,要多到那些事先没有得到通知的地方走一走,在那里你才会看到、听到最为真实的情况。”[9]周恩来在尊重地方同志意见的同时,自己常常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到那些事先没有得到通知安排、没有做过手脚的地方去调查。另外,调查研究要与理论指导相结合。周恩来指出,“光有调查研究工作,没有理论指导也不行。没有理论指导,就会妨碍我们去进行调查研究。做一件实际工作,做了一年、半年,可能还看不出问题来;调查研究了几百条,也可能找不到关键”[9]。

其次,关于调查研究态度。针对“大跃进”年代盛行共产风、浮夸风等“五风”,不容易一下子得到纠正,指出其原因是“调查研究较少,实事求是也差”,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存在“发号施令太多、走群众路线太少”[3]p314。周恩来鲜明提出调查研究要“说真话,鼓实劲,做实事,收实效”[3]p349。为此,周恩来强调:一方面,“下去调查要坚守毛泽东同志的三条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3]p314。另一方面,“调查研究不能成灾,事前应当有准备,应当写好提纲;还要自带粮票,注意节约。调查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乱搞。别人的成绩,应当加以肯定。对问题要做出恰当的估计”[3]p345-346。也就是说,调查研究不是党员领导干部搞层层对下批评,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以自我批评的态度去解决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正如周恩来所指出的,“下去调查,要敢于正视困难,解决困难。一个困难问题解决了,新的困难问题又来了。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3]p314。

五、向群众学习与教育群众相结合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手段

在接近群众、联系群众和倾听群众意见的过程中,周恩来要求党员干部要向群众学习。为什么要向群众学习?在周恩来看来,“因为领导者本身知识还不完全,经验还不够,领导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识和经验,所以面向群众,汲取群众经验,十分必要”[1]p131。只有“到人民中去生活,才能取得经验,学习到本事”[10]p220。

首先,如何向群众学习?周恩来强调,一是学习群众身上的长处。“党内每个人都有长处,我们应该互相学习。党外人士也有许多长处,我们也应该向人家学习。……比如在农村中,许多农民比我们勤劳勇敢,比我们有办法;在工厂中的广大工人,比我们能生产,比我们能创造;广大的劳动知识分子、学生,有的在许多方面比我们强。”[1]p327二是要从群众中学习克服困难的办法。1961年3月,周恩来曾向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驻华使节介绍我国克服国民经济困难、战胜灾荒的一条关键措施:“在困难时更要注意我们的一切工作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如果党和国家干部在工作上、作风上有丝毫脱离群众的地方,就会在战胜困难、克服灾荒方面增加阻力”[7]p923。三是要学到群众好的品质。1947年9月,周恩来在写给邓颖超的信中,由衷赞美中国农民群众的“纯朴的内心……坚强,坚定的意志,勇敢的行为”[11];信中认同邓颖超在农村中再多锻炼半年时间,不仅其身体,而且其思想、感情和生活都能发生更大的变化。

其次,向群众学习的同时,为什么还要教育群众?在周恩来看来,一方面,“群众本质上是实事求是的,但有时也会被大浪壓下去。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3]p198。也就是说,群众中还存在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还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因而,群众也是需要被唤醒、被教育的对象。另一方面,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群众觉悟的提高有一个过程。“要想把领导者的觉悟、领导者的智慧变成群众的力量,需要经过教育的过程,说服的过程,有时需要经过等待的过程,等待群众的觉悟。”[1]p337

再次,如何教育群众?周恩来强调,要善于在具体的群众工作中来教育与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觉悟程度与组织程度。抗战相持阶段,周恩来针对国统区工人中时常爆发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的罢工由此引发的劳资矛盾,他要求南方局的工作人员必须处理好特殊条件下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关系,既支持工人的合理诉求,又通过工人党员做普通工人的群众工作,向他们宣传民族资本对全民族抗战的积极作用及维护抗战大局的重要性,希望工人群众罢工有节制,诉求讲合理,而不是一味迁就他们,变成群众的尾巴。1948年2月,在《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指示中,他强调,“不能由少数人强制解决,致犯命令主义的错误。同时,对于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的意见,又必须耐心说服,实现党的领导作用,不要犯尾巴主义的错误”[1]p293。总之,周恩来认为,教育群众要少一些形式、多一点亲切。“俨然以领导者自居,摆出领导者姿态,发号施令。这是最坏的官僚主义者”[6]p42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与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群众工作的对象、诉求和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方式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等趋势加剧,诸多党员干部作为群众工作的主体不完全适应上述变化的情形较为普遍,从而导致对抗性的利益矛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开展和成效。总结、学习、借鉴周恩来群众工作思想,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党的宗旨意识,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侯隽.知青心中的周恩来[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3]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李永辉,张颖主编.周恩来公共外交访谈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周恩来军事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周恩来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9]李林.周恩来实事求是搞调研[J].党史博览,2009(1).

[10]周恩来自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11]周恩来.山居中秋,对月怀人——周恩来写给妻子邓颖超的信[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

责任编辑/梁发明

猜你喜欢

周恩来群众工作宗旨
牢记宗旨 永葆初心 再铸辉煌
崔适《五经释要》的思想宗旨
恪守为民宗旨 忠实履职尽责
互联网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周恩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研究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研究综述
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心系雪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