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工业的青岛“风向”

2016-02-25宋鑫陶

商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风向青岛工业

宋鑫陶

10月16日,为期两天的2015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在青岛落幕。这是青岛举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未来这里也将是这一国际化产业发展峰会的永久举办地,并将定期举办。

一直以来,工业制造都是青岛发展的主旋律。在过去,这座城市诞生了诸如海尔、海信、青啤等一批知名企业。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又有一批致力于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企业,正在成为这个城市新的引领者,比如红领、软控股份、特锐德等等,它们被称作新的“青岛现象”。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德国工业4.0等热词的背后,正是社会在互联网时代基于工业未来发展的新探索和新思考。而以“互联网时代工业变革之路”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正是聚焦“互联网+工业”这一命题,通过与国际互联网领域和工业领域的领跑者的探讨交流、对接沟通和观点碰撞,从而获得新的启迪。

两天时间,两场高端对话,9场案例分享,他们力求能给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答案。本刊记者也就本次会议的部分观点和思想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李毅中(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企业要主动拥抱互联网,进行自我革命

我国经济正处在旧力渐弱、新力将生的时期,结构性矛盾突出。多数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推动力不足。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力,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已显现出巨大的活力和动力。

当前的问题是,高技术产业的比重较小。在制造业领域,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比不足12%。新兴产业要加快发展,并致力于传统产业的重构再造,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发展,同时要为传统产业增加动力,将其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要同时发力,不能失衡。

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而“互联网+”是实施途径。

未来,要通过深入推进“互联网+”,以及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这两个手段,来推进两个技术的深入融合,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工业的跨界融合。

“互联网+”行动的主体是实体经济,企业不要消极地等待改变,而应主动拥抱互联网,接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内生动力,进行一场自我革命,而不是等别人来革你的命。各类企业应该跨界融合、协同互动、改革创新,而不是互相颠覆。

“互联网+制造业”包括了四个内容:数字化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网络化的协同制造和社会化的服务性制造。

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要大力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要把握五个关键点:一是数字化的研发设计,要将仿真模拟、三维描述等信息工具的适用面,在2025年提至84%。二是将电子信息技术切入到产品中,提高产品的质量、功能和附加值。三是制造设备的数控化。目前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只有27%,到2025年要提至64%。四是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五是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新的制造服务流程、标准设计、作业以及质量、安全、能耗、物耗、环境保护等。通过精准控制的实现,让制造厂变成智能工厂。

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离开跑步机,融入互联网

美国的营销顾问西蒙·斯涅克提出了“黄金圈法则”,这个“自内向外而非自外向内”的思维模式,正是海尔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指导。

这个模式启示我们,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应是一个从“为什么(why)”切入,而后向“怎么做(how)”发展,最终探索出“是什么(what)”的逻辑关系。三者之间是以why为主旨的闭环优化,提出新的目标,就一定要形成一个新的体系去实现它。

企业之所以要颠覆传统模式,并建立互联网模式,是因为商业模式、制造模式和消费模式都发生了颠覆。

商业模式上,传统的科层制分工式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分布式互联网生态圈。“分工”和“分布”一字之差,却是传统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本质差别。

传统经济的价值必须是交换才有价值,现在不是交换,而是共享。分布式给企业带来的挑战是,许多定律都会被颠覆,企业的盈利模式必须做出改变。

对于海尔来讲,所有人都是创业者,也都可以成为成功者。此外,自成体系的机构变成了互联网分布中的节点。

在制造模式上,颠覆来自于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所有国家不具有所有的优势。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优势是低成本,成为了“世界工厂”。未来的趋势将是洲际化,也就是所谓的本土化。

现在,许多在中国加工制造的国际品牌都有回迁。一方面是,中国的制造成本在增加。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本土化,因为用户的需求更个性化了。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是必须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就得大规模定制。

消费模式的颠覆,则是指从产品经济到体验经济。当今用户在市场中发挥着主导地位,过去以企业为中心、用户被动接受的产销分离模式受到冲击,重体验、重交互的体验经济时代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确立了颠覆传统模式的目标后,企业如何转变?海尔探索的路径是“三化”: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

企业平台化,即从科层制变成一个共创共赢生态圈。整个企业变成了一个网络,变成了互联网中的一个个节点,企业领导是用户。所以,现在海尔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

美国人约瑟夫·派恩在《体验经济》里写道:“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令人难忘的。”所以,用户个性化就要求,工厂的所有环节和用户之间没有任何的距离,用户使用手机就可以看到从研发到制造的全过程。

海尔的员工创客化采用的是“动态合伙人制”,要达到的目标是“三自”: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所谓“自创业”,就是你自己在市场上发现了机会,就可以去创业。endprint

对于“是什么”,海尔探索的成果是思路、体系和目标。所谓思路,是海尔互联工厂和德国的“工业4.0”有什么差异;体系,即并联生态圈和用户圈的融合;目标则是,从自产自销到产销合一。

传统经济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你跑了一万公里,但停下来还是在原地。在跑步机上跑是一个恶性循环,一味追求产量和销量的结果就是库存和降价。它们的思考不是从“为什么”出发,为什么要恶性循环下去?为什么不考虑离开?要离开跑步机,融入互联网。

跑步机代表的是传统经济的单边市场,互联网代表的是多边市场。单边市场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多边市场要求参与交互的有很多方,甚至硬件也可能是免费的,但也可以获得收入。

为什么?正像互联网上常说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付钱。”

萨尔沃(通用电气公司首席科学家):在全球建立工业互联网

我们所处的时代,软件改变了物理的世界,全球化把所有人连接到了一个基于知识的网络,这是互联网自然发展的结果,也是全球的一种趋势。

美国的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宣布要建立一个数字化制造和设计创新的学院。事实上,制造是创新和思想的巨大来源,是制造让经济变得更健康。

对于制造业来说,生产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通用开始实验最新的3D打印技术,来打造下一代的发动机。这不仅是一个实验,而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现在公司有5万多名工程师,我们希望整个世界都来参与我们的设计,借助3D打印、众包等来获取需要的信息,一起合作,将理想付诸实施。大量采集来的数据,会让每个零部件都像每一个人一样,有历史也有未来。

物联网改变了生产的方式,但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有和以前不同的互联网。如果说我们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形成机器的互联,并且信赖这些机器,那么现有的带宽和数据就会导致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全球范围内考虑建立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应具备这样的特征。首先是分层论证,达到要求的带宽、控制延迟,然后建立一种架构。在这样的架构上,允许世界上所有人去运营。而在运营过程中,可以获得—种预见性、可靠性。

这样一个工业互联网建立之后,将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提高1%的效率,就可以获得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美元的收益。

赫尔曼(西门子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技术让制造业更高效

技术变革给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革作用在云计算、大数据、软件上,让企业创新出了更智能的服务,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增值。不论是对美国、中国,还是欧洲而言,技术都让制造业变得更高效。

这些国家也都面临着相同的挑战和问题。比如更高的劳动成本,更高的质量标准,要求企业进一步增强灵活性、提高质量来满足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和竞争的需要。所以就要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增强灵活性、提升效率。在生产制造方面,我们希望将供应商在内的一切都数字化。

回顾工业1.0到工业4.0的发展,大数据的使用让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更多地联系起来,产品以过去从来没有的方式进行连接。科技的发展,也让产品可以根据产量自动判断最适合的生产路径。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个性化。

如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首先,要有数字化的管理和数字化的数据库系统;其次,利用通信网络系统来收集数据,进行端对端的沟通交流,提高效率;第三是企业要确保自身和客户的信息安全和完整;第四是能够基于自己的数据库提出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

在过去的15年里,西门子推出了多款自动化解决方案,也形成了数字化企业的典范。未来,我们要建立一个虚拟的网络和生产制造系统,让更多具备技能知识和能力的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记者手记

与青岛举办2015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同一天,以“跨界·融合·分享”为主题的2015第二届云南省互联网大会在昆明举行。而在青岛结束该峰会的第二天,2015世界旅游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开幕。接下来,乌镇还要举办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搭载”互联网的会议,在全国各地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异常。互联网成了各行业都想“牵手”的对象。

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目前正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发布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正成为培育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

对于青岛而言,举办探讨“互联网+制造业”的峰会,不仅契合了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需求,也可以为青岛这座城市的工业发展探寻到一种新的路径。

而在互联网涌起的大潮里,青岛也早就开始充当起了弄潮儿。在全国首批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青岛有3个项目入选,其智能制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青岛还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任务的城市。当前,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和创客之岛的发展目标,率先制定实施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互联网工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增设了2亿元的互联网工业发展基金。这都不难看出青岛在创新打造互联网工业强市和要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前头的决心。

成为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对于青岛是一种契机。青岛也期待,未来互联网工业能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新名片。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向青岛工业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工业人
自然与风Feeling Nature
青岛明月申牌?
行业统计带来哪些风向?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风向
风向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