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宫穴温和灸法治疗鹅掌风验案
2016-02-25宋卓原
宋卓原
【摘要】 鹅掌风为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增厚、角化、脱屑、皲裂等,常反复发作。在江学勤主任医师指导下,笔者结合病例重点探讨劳宫穴温和灸法对鹅掌风的治疗,对其作用机理进行简要解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劳宫穴;温和灸;鹅掌风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44-01
患者,男,58岁。初诊日期:2015年7月11日。主诉:双手掌长水疱、鳞屑、皲裂,剧烈瘙痒,时好时坏24年,加重2天,自用中成药外涂后可缓。2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瘙痒,夜不能寐,伴双手掌根、腕部水疱形成,自行涂抹达克宁后,手部瘙痒感反加重。现患者双手掌根、腕部对称性水疱,基底红肿,无明显渗出,手掌部皮肤略增厚,局部有皮肤因搔刮后破损结痂。舌淡苔腻,脉缓滑,大便稀溏。诊断:鹅掌风。辨证:湿蕴肌肤。治则:温补阳气,透热泄毒。取穴:双侧劳宫穴,操作:施温和灸法,点燃药用灸条1支,悬灸劳宫20min,施灸药条燃烧端距穴位皮肤3~4cm,局部温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次日患者复诊,诉手掌瘙痒明显减轻,部分水疱干瘪皱缩。依上法每天治疗1次,连续施灸5次,红肿基本消退。因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后每隔3日施灸1次,至2015年7月27日,共治疗9次,皮损结痂脱落,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嘱患者避免接触碱性水溶液,保持手部干爽,饮食清淡,忌浓茶。随访40天,未复发。
按语:鹅掌风为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增厚、角化、脱屑、皲裂等,因手掌粗糙干裂,形如鹅掌得名。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手部皮肤,常因热毒内侵,或正气不足,外受风邪,风湿热邪浸淫肌肤,郁积于手掌而发。郁久化燥,肌肤失养,临床上常湿与燥并见。《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今风寒客于人……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明代楼英在《医学纲目》中如是道:“灸法所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义,譬如盗人人家,必开门逐之使出,万一门不开而无所主,必伤生乃已。”因此,偏寒者灸可温之,偏热者灸可引郁热外出,无论属于寒湿或湿热证,灸法均适宜使用。劳官穴出自《灵枢·本腧》,《针灸甲乙经》名之五里,《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类经图翼》一名五里,一名掌中,亦称其为鬼路。 《十四经要穴主治歌》谓“劳官清心开关窍……鹅掌风证及善笑”。《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鹅掌风亦可视为心包经湿热蕴久,随本经经络外溢。劳宫穴为心包经荥穴,《难经·六十八难》提出“荥主身热”,对于偏湿热者,艾灸劳宫穴可透热泄毒,开肌肤毛窍以燥心包经之湿,达到贯通经络作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载“荥输治外经”,鹅掌风病位在手部皮肤,属外经病变。心包经入掌中,“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在劳宫穴施灸,对于偏虚寒者,可温补阳气,滋养阴血,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标本兼治,扶正祛邪。而在施灸时间内,温和灸表现为相对平稳的温度上升,相对于隔物灸及直接灸法来说,能对穴位产生较稳定的物理温热作用,达到对穴位良好温和的刺激。有研究表明艾烟对不同的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艾燃烧产生的红外线能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紊乱。由此推论,劳宫穴温和灸法对鹅掌风的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4 讨论
顽固性呃逆的发作往往是疾病进行性发展的一种征兆,具有发作频繁、症状顽固、持续时间长、难以缓解、易反复的特点。严重顽固性呃逆可诱发通气功能障碍、急性心脏病、引起误吸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通常以对症处理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本案例李柳宁教授以旋覆代赭汤合橘皮竹茹汤口服,配合针刺及及耳穴掐按治疗一例肿瘤相顽固性呃逆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与既往单独中药汤剂、针刺或者穴位治疗等相关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但疗效更优。正如王忠所说,个案报道注重观察病人的主观感受和动态、个体、系统的诊疗思路,它蕴含了具有普适性的一般原理,既记载了医家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的经验,也反映了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创新,通过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充分体现中医整体化思维模式和个体化辨证论治的精神,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