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研究

2016-02-25贾俊平

经营者 2016年22期
关键词:劳动力弹性经济

贾俊平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研究

贾俊平

劳动市场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也为解决人员就业困难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当前劳动力富余、工作岗位紧缺、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势凸显的严峻就业形势,本文从影响就业弹性变动的几项因素入手,结合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数据波动情况,对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生产要素成本变化、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改变带来的就业弹性波动进行分析,以达到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就业弹性的目的。

经济增长 就业弹性 波动转变

一、前言

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就业弹性的变动主要受经济体制改革、要素供给比重转变、人均收入增长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是衡量就业难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与就业率相对的是失业率,它具体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在西方经济学中,用奥肯定律具体描绘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即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之间的联系,通过数字的具体表现,为深入研究各项因素变动对就业弹性的影响提供了关键依据。

二、就业弹性的经济学意义

在西方经济学中,就业弹性具体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的变化百分比。其变化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成本两大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如果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份额较高,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占比例较低,就业成本较低将导致就业弹性提高。但随着经济发展趋向成熟,每创造一个增量的单位产出价值,所需要的劳动份额减少,即单位时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这对于技术显著进步和资本密集产业比重大幅提高的生产环境下,就业弹性逐步减少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意味着失业更加严重,反之也不代表实现充分就业。

三、经济增长对就业弹性的具体影响

(一)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劳动力需求

在经济建成初期,为实现短期内高产出、高回报的经济效益,通常采用粗放型生产模式,依托高投入、简单扩大再生产推动工业生产。这种低效的劳动使得完成单位时间内的产量需要借助高额的人员投入量,因此就业弹性高。但伴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发展,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步占据市场,产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型缓慢过渡,对低技术型人员的需求量锐减导致就业弹性不可避免地减少,在就业人员的选择层面上更大程度上考虑其劳动效率和产出质量,以质量取代数量。

(二)劳动供给要素所占份额的影响

中国一直以来都存在劳动资源丰富,资本资源、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根据中国的生产要素,在一个自由的市场经济里,人力资源价格相对便宜,而稀缺的自然生产要素价格则相对昂贵。在经济建设初期,基于对生产成本及利润最大化的考虑,面对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经济市场主要选择发展依靠人力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实现拉动经济发展和达成充分就业的目标。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自然生产要素价格的改变使得资本密集型产业得以迅猛发展,资本取代劳动的发展势头使得就业弹性急速下滑。

(三)人均收入和劳动报酬递增带来就业弹性呈阶梯性减少

经济增长使得国民收入显著提高,人均GDP的提升带来了包括经济市场对产品需求结构变化和科学技术比重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提升两方面的影响。随着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报酬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所能提供的基本的物质需求无法满足生活所需,从业人数降低,继而导致其市场占有率降低。而与之对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更高的收入弹性,可以提供从业者较高的劳动报酬奖,在市场上占据上风。从技术进步发生的条件看,技术进步的发生是以资本原始累积为先决条件,而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从总体上讲只有资本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条件进行高风险的、商业性的技术开发。[1]

四、提高就业弹性、缓解就业矛盾的途径及建议

(一)发展第三产业,保障就业率稳步提升

第三产业是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与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在提供较大的人员容量、接受大量失业人口的基础上,可以依托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技术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发展水平。针对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明确社会分工细则,提升日常居民的支付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作为大量失业人口的聚居地,中国农村滞留大量劳动力,实现就业人员的全面利用需要突破城市与农村的交通壁垒,建立新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城市贸易往来关系,并对劳动力进行从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充分发掘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

(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技术人员比重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优势在于劳动资源丰富,这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供给。但其中的缺陷是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基层劳动职工富余,而有较强专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严重紧缺。劳动人员职能分布的断层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布局的转型升级,大部分企业都还停留在中小型企业发展格局,无法形成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高效率产业模式,各经济部门的分布也得不到大突破。针对这类现象,我们可以将加工出口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外出口贸易的重点,在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增加资本原始累积,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打好发展格局。为提高就业人员专业素质,需要加强入职培训强度,在职业生涯中着重职业技能考核,并为有发展潜力的职员提供职业上升平台和机会,逐步提升企业员工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减轻农村劳动力剩余,加速农业产业化

农村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纽带,通过中介机构实现由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向集中生产的现代化过渡。引导农民逐步从就业弹性较低的大宗粮食生产向就业弹性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2]农业产业化必须依托城镇,城镇作为城市的延伸,是农村与城市沟通的媒介和枢纽。借助其经济、教育、文化生活各方面的辐射作用,引导农村农产品加工销售产业链形成,加速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结构调整。农业个体户转型为经济个体户,一个家庭代表一个产业链,从原材料的生产收割到加工处理再次销售,拉动大批量剩余劳动力的参与实施,减轻了农村劳动力剩余负担。

五、结语

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体制的变革、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比重变化、人均GDP及劳动就业制度转型,都对就业弹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强调实施节约资源型发展输出模式,而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富集的优势、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出口比重,对传统农畜业进行市场化规划整合、解决农村大量失业劳动力问题,改善经济产业结构、发挥第三经济产业的优势地位,优化就职人员任职比率、提高职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通过进一步扩大经济产业多元化、全方位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就业弹性稳步上升。

(作者单位为山西西山煤气化有限责任公司)

[1] 常进熊.中国就业弹性的决定因素及就业影响[J].财经研究,2005(05).

[2] 李红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3(03).

猜你喜欢

劳动力弹性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