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16-02-25殷晓敏金志强
殷晓敏,金志强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海南海口 570102;2.海南省香蕉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102)
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殷晓敏1,2,金志强1,2*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海南海口 570102;2.海南省香蕉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102)
西瓜[Citrulluslanatus(Thunb)Matsum and Nakai]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在世界水果前列。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占世界西瓜生产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5%以上。海南省是我国冬季西瓜的生产基地,在10月中旬左右定植,主要集中在元旦至春节前上市。目前,连作障碍中的枯萎病问题已成为西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西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俗称“死藤”,是一种重要的土传和种传真菌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通常情况下由于枯萎病造成西瓜产量损失达15%~30%,严重田块达50%~85%,甚至绝收。为了有效地控制西瓜枯萎病,笔者结合海南西瓜的实际生产,提出了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以期为指导海南西瓜枯萎病防治提供借鉴。
1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西瓜枯萎病的发病症状、发病特点、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等。
该标准适用于海南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该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该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该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T 23416.1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T 23416.3-2009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3部分:瓜类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5111 无公害食品 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3推荐使用的药剂说明
该标准推荐的防控药剂是经国家农药管理部门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西瓜枯萎病防治药剂的使用应按照GB 4285、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
4病害生物学特点
4.1病原菌西瓜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 sp.Niveum(E.F.Smith) Snyder et Hansen],属半知菌类真菌,为丛梗孢目瘤座孢科[1]。
4.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包括种子、土壤、肥料、灌溉水、农具、风雨、流水。其中,借种子或种苗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借雨水或灌溉水的流动进行近距离传播。
4.3侵染循环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病残体及未经腐熟的带菌肥料中越冬,成为次年危害的主要初侵染源[2]。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很长时间,达6年以上,厚垣孢子和菌核通过牲畜的消化道后仍能存活,厩肥可以带菌,同时种子表面和内部均可带菌。
4.4有利发生的条件西瓜重茬地、砂土地、酸性土、大水漫灌、排水不良、氮肥过多、发生线虫等地块发病均较重[3]。气温为24~27 ℃,地温为24~30 ℃,以24~28 ℃为最适温度,高温高湿发病重[4]。
4.5发病症状西瓜苗期、伸蔓期、结果期均可发病,以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为发病高峰期,果实成熟时趋于稳定。主蔓发病,整株枯死;侧蔓发病,则侧蔓枯死;种子感病,则烂种[5]。其典型症状是西瓜植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萎蔫,严重者叶片干枯,全株死亡。茎基部及维管束变褐,縊缩纵裂,湿润时有粉红色霉体,部分根系褐变与根茎部一同腐烂。幼苗发病时呈立枯状。成株发病,蔓茎基部1~3叶的叶缘先变为褐色且焦枯,常有微量树脂状物从蔓基部溢出,发病后期潮湿条件下出现红色霉状物,根部尖端腐烂(图1~4)。该病盛发于坐果期,病势发展迅速,有的几天或十几天即蔓延全田[6]。
图1 西瓜枯萎病成片枯死Fig. 1 Flakiness withering of watermelon Fusarium wilt
图2 西瓜枯萎病单株枯死Fig. 2 Withering of watermelon Fusarium wilt in single plant
图3 茎蔓维管束变褐Fig. 3 Vascular browning of stems
图4 正常的茎蔓维管束Fig. 4 Normal vascular in stems
5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西瓜枯萎病的病害症状综合考虑西瓜枯萎病发生的各个因素,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关键,协调应用化学防治等措施,以降低土壤病菌量,增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减少病菌侵入西瓜根系机会,及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西瓜抗病性的防控理念,实现对西瓜枯萎病的安全、有效控制(图5)。
6综合防治措施
6.1农业防治
6.1.1合理轮作。与葱属作物轮作或混植,可减少其后茬土壤中枯萎病菌的数量,减轻病害发生。生产中,提倡西瓜与玉米或甘蔗轮作,一般旱旱轮作5~8年,水旱轮作3~5年。
6.1.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外观和内在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
6.1.3种植无病种苗。重点进行育苗盘中的基质病菌检测。选择非疫区或者信誉好、技术能力较强的种苗企业购买嫁接苗。
6.1.4嫁接抗病。西瓜枯萎病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西瓜嫁接常以野生南瓜作为砧木,在苗期采用插接、劈接等方法,可有效降低枯萎病的发生率。
6.1.5水肥一体化施用。采用滴管或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可有效防止病菌在田间的传播,减少田间农事操作,而且可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嫁接伤口感染,减少植株的伤根、不利病菌对植株根部的侵染。
6.1.6合理施肥。按照西瓜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进行合理平衡施肥,并补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从而保证植物生长健壮,以增强抗病性。
6.2物理防治
6.2.1种子处理。将种子用55 ℃温水浸种10~15 min,并不断搅拌至水温30~35 ℃,再浸泡3~4 h。将种子反复搓洗,用清水冲净黏液后晾干再催芽[7]。
6.2.2床土处理。在高温休闲季节,将土壤或苗床土翻耕后覆盖地膜20 d以上,利用太阳能晒土高温杀菌的方法灭菌。
6.3生物防治增施生物菌肥,通过引进外源有益生物控制因子,使其在植物根围增长并形成“保护罩”,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调控现有的根际微生物生态系统,使其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原菌增长,防止根部病原菌的侵入。
6.4化学防治
6.4.1种子消毒。用50~55 ℃温水浸种10~15 min,或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泡15 min,洗净后催芽播种[8]。
6.4.2床土消毒。用多菌灵·福美双(多·福合剂)、多菌灵等进行床土消毒。
图5 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流程Fig. 5 Key technology of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Fusarium wilt
6.4.3育苗消毒。育苗容器营养钵等育苗器具用甲醛或1%高锰酸钾溶液喷淋或浸泡消毒。
6.4.4土壤消毒。50%多菌灵加70%敌克松1∶100配制药土撒入移植穴内。
6.4.5发病后的疫情处理。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每株0.5 L,5~7 d一次,连灌2~3次。发病后期植株需拔除并烧毁,同时在穴内灌浓石灰水[9]。
6.4.6发病初期灌根治疗。发病初期进行药剂灌根治疗,常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稀释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稀释液。每株灌药液0.25 kg,每隔5~7 d灌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参考文献
[1] 吕湘江,李清萍,范淑英.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5(6):187-190.
[2] 殷晓敏,杜昌兴,金志强.海南冬季西瓜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5(3):56-60.
[3] 吴学宏,卢志军,王品品,等.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1,37(4):27-32.
[4] 李龙昌,李晶.西瓜枯萎病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4(19):84.
[5] 张建刚.西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14(30):8-10.
[6] 景金凤.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4(8):130.
[7] 钟晨霞.几种西瓜病虫害发生与无公害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4(2):34.
[8] 王新云.西瓜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174-175.
摘要在了解海南西瓜枯萎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特点、发生规律、发生影响因素等病害生物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该规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关键,协调应用化学防治措施,以降低土壤病菌量、增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提高西瓜的抗病性为着入点,实现了对海南西瓜枯萎病的安全、有效控制。该规程适用于海南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
关键词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WatermelonFusariumWilt
YIN Xiao-min1,2, JIN Zhi-qiang1,2*(1. Haikou Experimental St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CATAS), Haikou, Hainan 570102; 2.Hainan Key Laboratory of Banana Genetic Improvement, Haikou, Hainan 570102)
AbstractThe endanger symptom,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occurrence regularity, occurring factor and othe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melonFusariumwilt were researched. With agricultural control as the basis and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as the key, chemical control measures were applied.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Fusariumwilt in soil were realized by reducing the soil bacteria quantity, enhancing the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group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watermelon. This regulation was suitable for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watermelonFusariumwilt.
Key wordsWatermelon;Fusariumwilt; 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收稿日期2015-12-14
作者简介殷晓敏(1983- ),女,河南安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通讯作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植物遗传学研究。
基金项目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ZDZX2013019);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科研专项(HKZKY140212)。
中图分类号S 4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1-1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