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学生管理中如何突出德育地位

2016-02-25夏明珠南通开放大学江苏南通26006

新丝路(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院校

夏明珠(南通开放大学 江苏南通 26006)

论高职学生管理中如何突出德育地位

夏明珠(南通开放大学 江苏南通 26006)

学生的在校管理几乎是每所学校的工作重心,也是辅佐其他环节开展的关键。特别是针对开放式管理模式的高职类院校,由于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行为习惯,学校应逐步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应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

高职院校;德育工程;思政课程;法律意识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如何使成长关键时期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的熏陶和改造,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主流意识的缺失,一部分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严重错位。社会上一阵风,学校就掀起一层浪。人生目标、理想在他们看来华而不实,自我意识膨胀,为了自己愿望的达成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会采取极端化的处理方式。这时,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树立学校的品牌效应,外树形象,内树素养,我们现阶段就是要确立以智育、技能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并把教育的天平适当往德育方向倾斜。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贯彻“先学做人,再做学问”的理念。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在总结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我认为以下两点措施切实可行。

一、高职院校的德育实践工程需要深入开展

早在多年前,我校起草了《关于在全日制学生中试行德育实践工程》的通知,要求学生在辅导员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去帮助于他人,服务于社会,并给每位学生发放了《德育实践证》作为验收的标准。该工程在前期对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和指导,中期进行了验收,后期进行了德育实践的成果分析和总结。那么如何使德育实践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我认为德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在全校和各系科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各部门的德育工作衔接要更紧密。在德育实践工程的开展中,要突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体性地位,对待德育实践,个别教育者和个别学生的重视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当成一项任务去敷衍,抹杀了德育工程的意义。德育实践需要激活学生的内动力,提高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工程的主动性,让他们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同时学校的德育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是一项系统过程,构成这一系统的要素要相互联系。因此我们要拓宽德育领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更好的去体检和关注社会。在强调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地位与作用的同时,我们普遍没有去强调全体教职工服务育人的作用,很多学校在行政和教学的职能划分上过于明显,“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更多的教师岗位渗透到学生管理岗位中去,是一种双赢的尝试。

二、思政课程教育要与主题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不同的思政课程,但目前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有待创新,如《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在很多学校还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也没有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我们一般根据教材向学生灌输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政治观念,采取注入式教学模式,进行单一的信息交流,可以说教学的根本目的没有达到。所以我们要在不抛弃原有的教育方法前提下,在明确学生管理思路下进行可控的改革。在加强和改进政治课教学的同时,同样重视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同时,作为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学校活动去发展学生,提炼学生的精神境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来渗透,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去形成。我校以“服务育人”为宗旨,通过清明节扫墓、义务献血、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活动、法制教育讲座、心理健康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去进行德育教育,活动常规化并且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我们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思想得到熏陶,行为不断规范,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在学生中我们弘扬我校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陈建忠师傅的典型事迹,树立榜样的力量。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大、思想活跃,需要有意识加强正面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使学生得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潜移默化地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行为素养和健全的法制观念,并且能树立服务他人的思想和养成吃苦耐劳、自我奉献的精神。

在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和努力中,可以说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在部分同学中还存在着价值观倾向利益化、法律意识浅薄、传统道德滑坡等现象,我们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分为三年制普专和五年制高职,而五年制高职学生从初中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直接过度到开放式的大学管理模式,往往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他们是一群心智尚未成熟、情感脆弱、敏感而又迷茫的群体。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差、懒散、贪图享受等特点。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深入到学生中去;要冷静地、客观地理解学生,特别是理解他们行动的意义和情绪变化的原因。作为学校而言,在继续抓好德育工作的前提下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破釜沉舟,比如为学生的德育实践提供更多的形式和渠道;以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主题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学校、家庭、班级、个人等多方面的形象;正面教育与反面材料教育结合,树立榜样和典型,建设矫正机制;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做到环境育人;继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熏陶和引导广大学生。

[1]陈彤、张少华.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1

[2]赵所鹏.用爱打造教育天平——浅谈新课改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素质教育,2012年第11期

[3]许文礼.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分析.校园文化论文,2016.6.29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2.087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院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