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创作素材的再造性
2016-06-28关旭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关旭(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119)
中国古典舞创作素材的再造性
关旭(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119)
在中国悠久历史的孕育下,中国古典舞越发的展露出锋芒。它的历史虽短但经过了前辈们的精心呵护,自成一体,别具一格。然而中国古典舞在当下仍面临着困难重重。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宋词”对于中国古典舞未来的发展,无论是从其语言语汇还是美感上都注入新的生命力。进一步来说,两者的相互交融与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
本文就是以中国古典舞自身的特点出发将其与宋词进行结合分析,探讨宋词对中国古典舞创作素材上有哪些再创性。
中国古典舞;宋词;创作素材;再造性
一、从作品《点绛唇》中得到的启示
由佟睿睿编创的女子古典舞独舞《点绛唇》,一时之间被众人熟知。从一把椅子开始,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女子的闺房之中。在这个不被任何人打扰的房间里,才是女子展示自己真实内心情感的时候。对镜自怜,娇羞地背手,推开窗子,喜悦的奔跑,飞快的碎步,难以自制的悲伤,失落的颓废等,这些细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无不将观众吸引、抓住他们的眼球。其表演者塑造的独特人物形象,不再是众多作品仅满足于舞蹈的基本技巧要求而所创,而它更多的是从深度入手。从引子、开端、到发展、高潮再到结束。细腻的动作表达,无不以情绪为主。
以传情达意为目的,对于人物的塑造、情绪的渲染离不开李清照笔下那句句“纤纤手、落汗轻衣透、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从词中点出人物年轻身份,主人公一身薄汗一颗露珠,娇美的容貌,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遇人逃走钗落的羞状。正是被这极为精湛的笔墨所启发,才诠释出了如此鲜活的作品形象。该作品形象的把握,形神兼备的特点与宋词的“要眇宜俢”之美不谋而合,从白纸黑字到舞袖翩翩,处处都渗透着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之美。古代诗词对当下古典舞的发展具有的重要价值导向。它即顺应了舞蹈审美的发展需要,又巩固了文化大潮下古代文化形式“宋词”在古典舞中的作用。
二、“宋词”对于古典舞未来发展的再造性
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美感,也更注重素材的把握。一个优秀的作品呈现首先是要有鲜明的主题,其次就是外在形式的美。宋词之美就在于它以词意境,从宋词之美中提炼吸收和发展到中国古典舞之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内在情感表现到极致,并遵循中国古典舞的风格、体系,使整个作品更加唯美是词舞结合的目标。
1.“宋词”在语言素材上的再造性
宋词大多数都是词人们内心的情感表达。中国古典舞表现的也正是内心的情感。是浪漫的风花雪月,是凄然的忧愁离别,是各种各样的人生情感与经历。宋词背后的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创作、表现都无疑是一种积极启发的素材[1]。
以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为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怒发冲冠”塑造出了一个愤怒至极的形象,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是到了当代社会也应该去学习的。舞者的情绪就应该自愤懑不平转为平淡,然后以大开大合,行云流水的动作表现其对功名成就的淡然。 每一首词背后都是一段悲欢离合,这是宋词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意义所在。
2.“宋词”在美感上的再造性
宋词之美,王国维曾以一言蔽之,“要眇宜修”也[2]。这种美是荣德之美,是由内到外,带着修饰性的,一种精致的美。中国古典舞在其表现上也是细腻的,一个呼吸,一个眼神,一颦一笑都不能说不精致。因此宋词所具备的的美感与中国古典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美感,也更注重内在美,注重内在的表达,从中国古典舞历史上的发展便可见端倪。从初时的《荷花舞》、《飞天》此类纯以肢体表现美的舞蹈,发展到《木兰归》此类情节性舞蹈,再到当下譬如《汉宫秋月》等表现内在含义的舞蹈[3]。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方向便是“要眇宜修”的美,从宋词之美中提炼吸收和发展到中国古典舞之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内在表现到极致,并遵循于中国古典舞的风格、体系,使整个作品精致而镜隐。
三、挖掘创作素材的意义
中国古典舞的创作,“宋词”为其提供了新的养料。这是中国古典文学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无论是舞蹈的人物塑造,还是舞蹈美感的表现都为编创者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正如佟睿睿的作品《点绛唇》正是借助宋词才编创出如此优秀的作品,为古典舞的编创开辟了新的生命。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我思想、感情,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孕育于中国深厚文化的沃土之中的舞蹈艺术,在媒体资源丰富的今天,渐渐越来越多的走进人民大众的视野。人们如何能更加清晰的辨别出它。这就要求中国古典舞从传统文化中生再到传统文化中去,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以符合时代发展及审美标准的形式直观的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在舞台上。这也为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力所能及的事。
[1]李珂钰.探析宋词视角下的宋代舞蹈研究现状[J].黄河之声,2013年
[2]曹艳春.词体审美特征伦[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5
[3]江东.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关旭(1992--)女,陕西省铜川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陕西师范大学。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