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卡罗琳·麦茜特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2016-02-25何玉婷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99

新丝路(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伦理观卡罗琳女性主义

何玉婷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江西南昌 330099)

浅谈卡罗琳·麦茜特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何玉婷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江西南昌 330099)

本文论述了卡罗琳·麦茜特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卡罗琳·麦茜特认为,女性的压迫和自然的破环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二者都是被控制的对象。她批判了科技对自然的破坏以及男性对于女性的主宰,认为应该建立新的平等的社会秩序。为此,卡罗琳·麦茜特提出了一种新的合作型伦理观,即把人类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精英与大众等二元对立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卡罗琳·麦茜特;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女性

一、引言

生态女性主义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它主要关注女性和自然之间的联系,是一场融合了环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社会政治运动。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主体地位的丧失和自然的破环之间存在一种关联。卡罗琳·麦茜特是世界一流的环境学作家,也是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卡罗琳·麦茜特以西方宗教、历史、哲学为背景来研究美国的环境和文化历史。她的著作关注具有女性象征意义的自然是如何在男性象征的科技之下沦为压迫和奴役的对象。由于生态女性主义还正处于发展和塑形的阶段,关于它的专著并不多,也很少有学者去关注卡罗琳·麦茜特的作品。在这里,笔者认为有必要介绍她的思想, 让人们对环境女性主义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二、卡罗琳·麦茜特对科技的批判

生态女性主义可以视为女性主义在后现代环境下的衍生,它不仅研究了各种形式的权力控制,而且谴责科学和技术在弱势群体和自然环境上扮演的负面角色。麦茜特认为科学和技术不仅仅指的是一整套具体的生产制作,更蕴含了一系列文化和社会观念。科技本身有其优长的一面,它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然而对科学和技术的过分依赖毁坏了生态的平衡。一定程度上来说,传统的科学和技术是父权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它是男性权力的集中象征。

科技自信地认为人类能够对自然无所不知,并且可以对它肆意改造。在西方传统观念中,女性化的自然是有机论的中心—-它强调人体各个部分的有机联系,并且由此而衍生出来为了集体的利益,个人应该从属于家庭、集体和国家。随着科技的发展,原先作为孕育生命形象的女性和自然蜕变成某种无序的质料,受到控制和摧残。机械论逐渐取代有机论成为新的价值体系的中心。自然被视为僵死的物体,成为科技肆意奴役的对象。尤其是十七世纪兴起的科技革命,它以文化和进步的名义对人类资源和自然资源疯狂开采,加速了对自然的破坏。麦茜特在《自然之死》中就敏锐地发现被人们高度赞誉的科技革命实则有着其阴暗的一面,它给女性、社会和自然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科技偏离了它改善自然和人类的初衷,变成了统治自然的手段,导致了自然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的死亡。麦茜特希望我们能对科技的作用有一个全面辩证的认识。

三、卡罗琳·麦茜特对女性和自然的关注

在西方的历史和文化构建中,女性和自然有着根深蒂固和源远流长的联系。自然是女性的化身,女性也常被用来比拟自然。在远古时期,自然就被誉为人类的母亲,而大地孕育万物就类似于母亲孕育婴儿一般。因此,自然与女性这两个概念之间是交替重合,具有隐喻关系的。众所周知,西方的传统哲学是二元论—-它是一系列观念、价值、态度和信仰的框架,它指导人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世界。它受到性别、种族、阶级、国籍和宗教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二元论中一个有压制性的框架就是统治与从属的关系,这种关系反应在父权制上,就是女性从属于男性,自然从属于人类。在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制的统治下,女性和自然都是被边缘化的群体,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千百年以来,男性主宰女性,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又对自然实行奴役。所以,女性的解放和环境的保护之间存在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要求摆脱权力的控制,追求一种平等的视角。

卡罗琳·麦茜特,一位出色的生态女性学家,是从性别角度来解析生态历史的先驱。在麦茜特看来,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剖析历史其实是彻底地颠覆历史,这也意味着我们从最底层来透视社会结构和重塑主流价值。麦茜特表明女性已经被自然化,而自然也被女性化。如果说男性是统治自然的国王,那么男性统治的不仅仅是自然,也是女性。麦茜特试图超越西方传统二元式的世界观,重建权力的概念。

四、卡罗琳·麦茜特对合作型伦理的构建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麦茜特指出传统意义上有三种伦理观:自我中心伦理,人类中心伦理和生态中心伦理。自我中心伦理学关心个人利益,而自然只是被免费利用的资源。人类中心伦理则建立在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上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这两种伦理都把人与自然置于一种对立的状态。而生态中心伦理则承认所有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固有价值,这些价值不是工具性或实用性的。它把人类共同体的福利扩大到了生物共同体,肯定了自然的本质价值,认为所有的有机体都有继续存在的权力。这种视角虽然新颖,但它没能认识到对社会公平的需要性,而只是一味地关注以个人利益为代价实现全局的利益。

麦茜特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伦理学的上述三种主要形式在概念和实践上都有其弱点和弊端。因此,与前面三种对立的伦理观不同,麦茜特提出了第四种观点—-合作型伦理观。这种新型的合作伦理观认为人类共同体和非人类共同体处于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他们是相互依赖、共生共长的。并且,女性和男性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环境可以独立于性别之外。合作型的伦理观通过思考性别主义、种族主义、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深层原因,深刻地认识并分析了这些压迫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提出了消除压迫的建设性的见解。

1.建立人类与自然的伙伴关系

麦茜特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统治关系。换言之,她想要通过对合作型伦理的建构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平衡。在她看来,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与人类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是可以和人类和平共处的伙伴。历史上,在与人类的关系中自然曾一度占了上风,比如人们不得不承受由地震、风暴、干旱、洪水等造成的灾害。然而科技革命改变了这一切,从那以后,人类得以翻身并反过来统治自然,而且程度之甚已达到了足以毁灭整个生命进程的地步。这两个极端都是由于没有理性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后现代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应该跳出与自然非主即仆的固有模式,放下仆人的谦卑,放下主人的骄傲,摒弃愚昧、自私与盲从,平等地与自然共处。

在麦茜特看来,自然是一个“实在的,活跃而富于生命力”的实体,我们应该承认人与自然有动态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背景,这种动态联系就意味着自然与人类要创造彼此可以演化发展的环境。人类必须重塑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自我形象,通过与自然之间的积极对话,消除普遍存在父权制中的等级和统治关系。麦茜特提出的合作型伦理就是建立在关系原则基础上的,其目的就是通过反对传统西方哲学中的二元对立—-在两级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打破人类和自然,女性与男性,大众与精英之间的界限,从而构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相互尊重,彼此依存。

2.关注社会公平

尽管事实上也有一些女性精英进入男性的上流社会,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女性仍在从事卑微的工作,属于下层人民,在公众和家庭领域都处于从属地位。而大多数有色人种也被边缘化,受到歧视和排斥。在当今社会,不管女性还是男性,黑人还是白人都可以进入主流社会,这仍然是一个谎言。这种表面的公平导致的现实情况就是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力是来自于对大多数人的剥削。从起点到过程再到结果,这一系列的不公平导致了压迫的持续存在。

生态女性主义者希望社会能够变革,呼吁进行一次双边对话或者双重转变。男性统治女性、白人精英控制从属阶层和种族的社会等级制需要转变为能够充分实现个人完整性的平等社会。由此可见,生态女性主义不仅注意到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平等,更把这个平等与和谐同人类社会历史中人与人的平等与和谐结合起来,性别,种族,环境问题都包含其中。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自然和人的重建会通过社会和环境的正义来取得。

五、结语

女性与自然都是受到忽略的群体。随着日益加深的生态危机与妇女运动的不断高涨,人类,尤其是女性,开始不断地挑战传统的价值体系,想要建立一个新的平等社会。生态女性主义者卡罗琳·麦茜特深刻地批判了以权力为导向的父权制和人类中心论,分析了女性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女性和自然受到压制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使之改变的方法—-在合作型伦理观的指导下构建新的社会秩序,以谋求女性与男性、精英与大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生态女性主义者的思想是大胆前沿的,它与整个后现代哲学思想一致。希望通过对卡罗琳·麦茜特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我们能够有一种更广阔地看待世界的视角和更合理地改善世界的方式。

[1]Merchant, Carolyn. The Death of Nature: Women, Ecology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M]. San Francisco: Harper, 1980.

[2]陈伟华.生态女性主义的伦理:一种新的伦理秩序[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

[3]戴桂玉.生态女性主义:超越后现代主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4).

[4]龙娟.自然与女性之隐喻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J].湘潭大学学报,2007(3).

[5]张妮妮.麦茜特和生态女性主义[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7-8).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2.060

猜你喜欢

伦理观卡罗琳女性主义
乌克兰裔“日本小姐”在日引巨大争议
我排第一个
我排第一个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女性主义翻译
黑格尔财富伦理观述论——兼论社会转型期国民财富观的问题与重构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
一次征服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