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

2016-02-25王琼玉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广西桂林541001

新丝路(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基础课道德修养爱国

王琼玉(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 广西桂林 541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

王琼玉(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 广西桂林 541001)

问题式教学法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一种常用教学法,它能提高基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为例,通过问题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拨开一些思想的迷雾,提升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让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落实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式教学法;爱国主义

问题式教学法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一种常用教学法,它能提高基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中第二节爱国主义内容为例,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设问问题,让学生先进行思考分析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纠偏答疑,然后再由学生就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向教师提问,通过这样的双边互动,帮助学生拨开一些思想的迷雾,提升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让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一、教学对象及教学要求等的说明

1.教学对象和学生情况的了解。教学对象:政治与管理学系15级非师范专业,数学与计算机系16级非师范专业学生。学情:因为不是专业课程,学生对本门课程普遍有轻视程度, 而对大学里的爱国主义教育认为说教的多,有用的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一个普通人物爱与不爱都无关紧要,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多属感性理解,而对于理性爱国尚待提高认识。

2.教学要求:通过问题式教学法,围绕问题这一信息载体,通过学生先思考谈认识,再由教师总结引导,来实现对该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和有效传播,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学习的自觉性、探索性;把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使爱国主义融为学生的思想,化为学生的行动。

3.使用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

4.要解决的教学重点: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爱国?大学生该怎样爱国?

5.教学的难点:“爱中国,但不爱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行得通吗?为什么?

6.上课的时数:2课时

二、设计与实施

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一个学习班分为3个小组,对探讨问题进行抽签,以抽签的题目序号作为本小组任务。

1.第一阶段(课前的准备工作):在学习完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的后,先给出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第二节和针对教师给出的探讨问题收集相应的材料,对理解有困难的问题或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在第三阶段向老师提问,让老师来解惑答疑。

2.第二阶段(实践的第一环节):首先,老师对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的解读(0.5学时);其次,是由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在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后,对问题加以剖析,不足的加以补充,错误的予以纠正(1学时)。教师对探讨问题的解读要点:

(1)、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爱自己的祖国?从感性的理由到理论的依据,层层深入讲透。如讲感性的理由时,可以表述为“祖国是母亲,孩子爱母亲不需要理由。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讲理论依据时,首先要讲清个人与祖国的关系:一是相互依存;二是祖国对个人的意义;三是个人对祖国的责任。其次要讲清“国家既是人们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人们精神家园的寄托”。

(2)、当代大学生该怎样爱国?以央视公益广告“今天我们这样爱国”的为引子,引导学生明白:今天的爱国就是“从小事做起,爱你身边值得爱的人、事、物”;今天的爱国就是要“做好你自己,最主要是做好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就是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在以不越过法律的前提下表达爱国诉求,即要理性爱国。

(3)、在当代,“爱中国,但不爱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 ”,行得通吗?为什么?对于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来说,行不通。因为它们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的中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集中代表和体现着国家、民族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之所以爱社会主义、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它们”是“为国人共谋安宁幸福之团体”。对于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就不是爱祖国。

3.第三阶段:学生问,老师答。每个学习小组向任课老师各问1---3个问题。要求:问题的内容关涉爱国主义方面的,问题来自于生活实际,它是我们对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与反思,要体现一定深度和宽度。(0.5学时)

三、经验和启示

1.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如这一节的重点是“大学生为什么要爱国?”的问题,如果不从理论和思想的高度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认同,就很难在行动上要求“大学生该怎么样爱国?”,化爱国精神为具体的爱国行动。为了确保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教师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把握重点,使选择的探讨问题具有重点价值。

2.学生问,老师答的环节,凸显了老师解惑答疑和拨开思想迷雾的作用。“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跟学生的对话,让学生明白在开放和包容的大背景下,爱国的方式具有多样性,要分清形式上的爱国与实质上的爱国,不要成为一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伪爱国者。

3.问题式教学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为牵引,在“爱国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爱国和怎样爱国”的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问题的探讨和分析,这既是问题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4.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在问题的设计方面,一定要贴近学生,让问题有“亲切感”,才能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对时间的把控要感性,更要理性,所以最好规定对问题的回答的具体时间要求;问题式教学法更需要提升教师自身理论功底和灵活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有底气,也让课堂更生动活泼,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2.054

王琼玉(1966-)女,苗族,广西资源县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基础课道德修养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