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2016-02-25付婴英

西部皮革 2016年2期
关键词:翻译影响文化

付婴英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论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付婴英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世界很大、国家很多,文化是区分这些国家地区差异的最好的途径,而想要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那里的文学作品是最好的手段,对于不了解当地语言的人们,想要了解那里的文化就只能通过专业人士的翻译,将文化以不同的语言方式展现给大家,这时翻译者本人所受到的文化,就会开始影响他的翻译方向了,本文将简要分析文化对于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翻译;影响

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它们各自反映着自己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我们在学习汉语时很少存在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困扰,如:“三顾茅庐”、“调虎离山”等成语不会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辞职“下海”去经商,就业的“双向”选择等新词的涵义一般都能充分地领会。但在学习英语时,人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对于一个句子或词组,即使对每个单词词义了如指掌,也很难译出它所表示的真正含义,就是译出来也是面目全非,有的译文甚至让人不知所云。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会给英语翻译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想真正掌握英语翻译的方法与技巧,不能仅仅限于对英语词面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乃至人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

1文化差异引起的词汇歧义给英语翻译带来一定影响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上体现的最为突出,涉及的面亦最为广泛。”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文化,其各自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语言上的烙印使得两种语言很少有绝对对应的词汇。大部分词汇不是在概念意义上而是在文化意义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会给英语翻译带来极大的影响。英文里出现的Hippies , yippies ,“me”generation , hot dog ,overkill 对我们来讲是生疏的,即使译作“嬉皮士、雅皮士、自我的一代、热狗、超过所需的杀伤威力”,仍不能表达原英语词义的全部内涵和外延。社会文化的差异往往使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内涵,如propaganda 含有“撒谎、欺骗”等文化意义,而汉语的“宣传”则无此义。Olive branch 象征和平,而汉语“橄榄枝”原本与和平无关。spiritual civilization 有强烈的宗教意义,而“精神文明”本身则与宗教毫不相干。再如我们常将porridge 释为“粥、稀饭”,其实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英国人吃的porridge 是将燕麦片(oatmeal) 放入牛奶或水中煮成的,而我们通常吃的“粥”或“稀饭”则多是用稻米、小米或其它谷物加水煮成的,显然中国的“稀饭”没有porridge 的内涵。另外,有许多词,如landlord (地主) 、capitalist (资本家) 等在西方国家中往往有积极的涵义,但对中国人来讲,却带有强烈的贬义。从跨文化的角度看,词义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价值的差异。

在西方法律文化中,所追求的个体权利意识源自于个人本位的法律观。这种由商业社会导致出来的人化精神,一方面作为一种主体需求而具有生命力地存在着,体现着自由、公平、竞争、奋进的思想内涵,并极大地影响和震憾着东方传统法律文化意识的地位。这种文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个人。“individualism”是英美人所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它所表达的是崇尚个人奋斗的价值观念。然而汉语中的“个人主义”,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原则“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实践理性”、“中庸之道”相排斥的词语,其中文的词典意义往往被表述为“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把个体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仅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观念和作法,它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对于这种“喻于利”的小人,当然要受责、挨罚、入刑。因此,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就“个人主义”而论,认识的角度则大相径庭。如果不注意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尽管都是一个词,从其自身而译,必然谬之千里!

2民族文化背景知识的贫乏是英语翻译最大的障碍

“知识的占有是翻译的前提。”英、汉两种语言都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在各自民族的发展中,又都积累和创造了很多具有各自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形象生动的语言,这些语言更具有鲜明的文化知识内涵特色,它们只表达某种语言所独有的事物和现象,无论形式和内容上在另一种语言中都不容易找到相对应的比较现象。这就需要在英译汉中理解原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典故和专门术语,这样才能消除或降低文化差异给释译带来的消极影响。如:

2.1 In March1959 ,kassim destroyed the shell of the Bagdad by formally withdrawing. 将句中的“destroyed the shell of the Bagdad pact”译为“使巴格达条约(组织) 解体”的不乏其人。显然,这些人对这一有关的历史情况一窍不通。而其事实是,卡赛姆当时退出该条约后,并非使其“解体”,而只是将条约更名为“中央条约组织”而已。此句的确切译文应是:“卡赛姆于1959 年3 月正式退出巴格达条约,从而使条约的组织更名为‘中央条约组织’”。

2.2Do you know that the bee navigates by polarized light and the fly controls its flight by its back wings?此句的障碍在于“polarized light”一词。人们往往因对有关的科技专业知识无知而将其误译为“极光”。然而, 对蜜蜂而言,“polarized light”却是指从不同的方向所显示出不同特色的“偏(振) 光”。因此,这句话较为准确的意思是:“你知道蜜蜂是借助‘偏振光’飞行,而苍蝇是有后翅控制飞行的吗”?

2.3John can be relied on ,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有的译者望文生义,不假思索地将其译为:“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这样的译文往往给人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穷其原因是对“eat no fish and play the game”的源渊不明。原来在英国历史上宗教激烈斗争中,旧教规定,在斋日教徒可以吃鱼。新教徒推翻了旧教政府后,拒绝教徒在斋日吃鱼以示其忠于新教,所以“play the game”就是有规可循,因此转移为“守规矩”。一旦掌握了这样一个文化历史背景,此句就可轻而易举地译为“约翰为人可靠,既忠诚又守规矩。”

2.4to have january chicks. 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要正确译出这个词语是很困难的january 是指月份chicks 是指小鸡还是指宝宝?原来january 是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商人的故事》这一篇文章里的主人公,名叫january ,60 多岁时,与一名叫May 的年轻漂亮的姑娘结婚后所生一子,故有to have january chicks 之说,即中文中所为的“老来得子。”

上述例句只是英语翻译中的一小部分,但足以说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学习中,不仅应努力提高语言本身的修养而且要尽量多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3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制约语言的翻译

“每个民族均有民族心理的历史积淀和深层构筑,任何人都必定须带有本国、本民族、本地域的心理遗传基因,”这种遗传基因决定着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乃至行为走向等等,并因此构成不同国别、民族、地域人的特点和差异。这种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英语里有许多固定搭配、习语、惯用语和汉语完全不同,能否用不同的文化心理正确理解、灵活运用这些词语是英语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英语翻译必须逾越的障碍。请看下面几例:

The businessman offered him. 500 under the rose.“under the rose”不能理解为“在玫瑰花下”。按照西方人的习惯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玫瑰花是定情之物,在其花下当然就是私下约会。因此,“under the rose”其含义当然是:私下(privately) 、暗地里、秘密地(secretly) 。这句话就能正确地翻译为:“那个商人答应私下送他500 英磅”。主观认识及世界观的不同,经常会影响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词义传递,其译文往往会使人费解或一知半解。英语成语“as timid as a hare”(胆小如兔) ,而汉语则说“胆小如鼠”。又如:形容“愚蠢”,英语习语有“as stupid as a goose”,而汉语则说“蠢得像猪”。英语中goose (鹅) 可用来形容指代“傻瓜”、“笨蛋”,带有贬义,而“鹅”在汉族人的观念中常常是美丽与纯洁的象征。在汉语里猫头鹰被视为不祥之物,人们认为猫头鹰叫,预示着将要死人,而在英语里owl 则是聪明机智的象征,例如:as wise as an owl 。在汉语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利用花作比喻的例子。然而同是一种花,因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主观认识,其比喻象征意义也各有千秋,例如:中国人认为荷花(lotus flower) 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但欧美国家的人们却因主观认识上的差异则把它比喻为“疏远了的爱”(estranged love) 。

英汉民族分属于东西方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他们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都各有自身的特点,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心理模式和心理趋向。同是一种事物,“由于民族间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语言中就会出现不同的意识感知,而且这种意识感知的不相融协,又必然导致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效果。西方人对“狗”这种动物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在我国传统习惯中,“狗”往往比喻坏人坏事,所以与“狗”有关的成语都含贬义,如“狐群狗党、狗仗人势、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英国人则相反,他们往往把狗看成是有褒义,如lucky dog(幸运儿) ;a top dog (优胜者) ; Every dog has it’s day(人皆有得意之日) ,而非“狗总会有他的一天”。人有把“dog doesn’t eat dog”看作是“狗不咬狗”,其实是“同室不操戈,手足不相残”。更具宠爱之意的是“Love me ,love my dog”,与汉语中的“爱屋及乌”的意思极为相似。由此可见,对于“狗”这种动物的认识,反映在不同民族语言上就出现了明显的偏爱和厌恶两种社会效果。

以上种种充分说明,民族间的相互接触为一种语言吸收同化另一种语言的词语提供了条件,但能否同化仍受到民族心理的制约。总之,英汉两种语言虽有相同和相近的表达方式,但更多的是表达方式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中西文化差异才使人们产生出许多翻译的误解和困惑。要排除表面意思的迷惑,避免错误的理解,克服中西文化差异给英语翻译造成的障碍,我们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就应当从“文化”入手,经常阅读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政治与文化、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书刊资料,只有不断掌握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变迁史,才能在英语翻译中尽量缩小这种文化差异影响。或者说,拥有英语文化知识和各个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对英语民族心理状态把握到一定层次,对原文的理解才会愈深透,其译文表达才能“忠实”于原作。

参考文献:

[1]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胡荫桐.美国文学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46-249.

[3]冯梦龙.笑话选(赵鹤鹏今译,寇志明英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4]郭建中.文化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5]何晗平.“试论相对可译性”.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2-0242-02

作者简介:付婴英,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 英语(商务英语),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翻译影响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