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气肿疽病的诊治

2016-02-25李玉娟

现代农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菌苗气肿牛群

李玉娟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奶牛气肿疽病的诊治

李玉娟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是牛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肌肉丰满部位(尤其是股部)发生黑色的气性肿胀为主要特征,按压时有捻发音,故又叫黑腿病、鸣疽。病原体为气肿疽核菌,专性厌氧,在体内可以存活5年之久。

一、病例调查

2016年5月郊区一牛群中突然有3头牛发病,体温升到41~42℃,食欲和反刍停止,跛行,其中的2头奶牛股部肌肉出现肿胀,指压有痛感,病发第二日晨1头病牛死亡。

二、临床症状

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1℃,食欲和反刍停止,病牛出现跛行,其中的2头奶牛股部肌肉出现肿胀,指压有痛感。病情较重的1头奶牛卧地不起,在肌肉丰满部位出现肿胀,肌肉和皮下严重水肿,皮肤发黑,按压有捻发音,切开肿胀处,从切口处流出暗红色带泡沫并有酸臭气味的液体。局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次日晨死亡。

三、剖检变化

病死奶牛的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口、鼻、肛门流出带泡沫的暗红色液体,患部肌肉黑色,横切面呈海绵状,并含有带气泡的液体。肝、肾稍肿大,肝轻度肿胀,切面有大小不等的褐红色坏死病灶,病灶切开后有大量血液和气泡流出。

四、实验室检查

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取病变肿胀部位的肌肉和水肿液涂片,用碱性蓝染色后镜检。镜检结果:见有单个或成对排列、不形成长链、两端钝圆的大杆菌连在一起的无荚膜。有芽胞的气肿疽梭菌位于菌体的一端或中央,使菌体膨大呈棱状,有周缘鞭毛。

五、诊断

根据病例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与实验室检查,确定为气肿疽病。

六、临床诊治

1.预防

对发病牛群进行了逐头检查,对病牛和可疑牛就地隔离治疗,对其它牛立即采取了气肿疽菌苗接种。严禁食用病死牛,对其污染的粪、尿、垫草等连同尸体一起深埋,被污染的场地用25%漂白粉溶液和3%的福尔马林液进行了彻底消毒,以防止形成气肿疽疫源地。

2.治疗

(1)此病发病急,病程短,在发现病畜后,应立即大剂量地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全身治疗,才能控制病情发展。我们采用了青霉素、克林爽肌肉注射,同时给予5%葡萄糖和磺胺嘧啶钠静注,其目的就是为了在配合治疗的同时,强心、补液,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2)在早期用油剂鲁普克因青霉素在病牛肿胀部位肌肉注射。中后期切开病牛肿胀部,除去坏死组织,用2%PP液或3%双氧水充分冲洗,其目的是防腐,产生二氧化碳,并在肿胀周围分点注射(肿胀部位不应切开或刺破)。

(3)由于本病的中毒症状较重,还要根据全身状况进行强心和解毒等治疗。

七、小结

1.病畜是本病的主要来源,因此,发生本病时,应立即对发病畜群进行检疫,且隔离治疗。对其它畜群也应立即接种气肿疽菌苗以防病菌蔓延。

2.气肿疽梭菌专性厌氧,主要存在于病死牛的组织及水肿液中。它在病牛组织中能形成抵抗力很强的芽孢,根据本病的病理学特性特征,芽孢在0.2%汞液中能存活10分钟,在3.0%福尔马林溶液中能存活15分钟,而在泥土中可以存活5年以上。特别是病死牛的组织溃烂、水肿液流出体外而污染环境后,健康牛因采食了含有大量气肿疽梭菌(芽孢)的土壤、草料、饮水而被感染发病。同时,也可经过伤口以及吸血昆虫、蚊虫叮咬而传播此病。因此,本病如在一个地方流行,应立即转移牧场,对其实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对其它牛群也应实行强制性接种菌苗,防止病疫流行。

3.不准随意解剖发生本病而死亡的牛尸体,更要严禁食用,以免造成更大的污染。病死畜要在牧场以外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深埋或焚烧处理。

4.发生此病例后要做到在短期内控制和消灭病源。因此,应对所有牛群进行气肿疽菌苗接种。每年春秋两季接种气肿疽菌苗,皮下注射5毫升,连续注射疫苗3年。满6个月的犊牛必须再加强1次免疫注射。对于流行病发生边缘地带的牛群,也必须保证在3年内连续进行预防接种,建立免疫带,决不可掉以轻心。

猜你喜欢

菌苗气肿牛群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布氏杆菌病的疫苗种类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诊疗
仔猪白痢的临床表现及免疫方法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47例疗效观察
青海省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