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为政不移公仆心
2016-02-24赵金刚
赵金刚
“亲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它主要是对为政者而言的,包含了爱民保民、顺民惠民、富民安民的意思,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是真正的“亲民”。民为国之本,有民才有国,治国平天下须从亲民开始。
把老百姓的苦难当自己的苦难
“亲民”背后的哲学依据是万物一体之仁。儒家认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与人之间应该是诚爱无私的。真正的仁人,能够了解他人的痛苦,就仿佛他人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不能了解别人的痛苦,那么就是麻木不仁。因此,《大学》里的“亲民”,强调的是为政者的使命感。读书人希望“学而优则仕”,出仕为政的主要目的不是升官发财,而是自身使命与价值的实现,若想在仕途中实现价值,就需要具备亲民的素质。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出仕的时间比较久,在古代儒者当中,他罕见地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平定赣南叛乱后,罢黜冗官,整肃吏治,赈济救灾,同时兴修县学,移风易俗,以求长治久安,解决当地人民的切实需求。他曾说老百姓的一切苦难都仿佛是自己身上的痛苦一样,如果不知道这些痛苦,就是没有是非之心。在王阳明等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看来,对世人的痛楚、苦难、不幸要有恻隐爱心,也要有急切拯救的心情,看见人民饥饿痛苦,就仿佛自己身处其中,以拯救人民为己任。
切身了解和体会民间疾苦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十分重视了解民间疾苦,大凡古代的盛世,其确立之前提都是政治家对民间疾苦的感知、对人民生活问题有切身体会。如若一个统治者只在乎自己的享乐,活在自己的观念中凭想象看社会,不可能出现好的治理局面。
唐太宗执政初期,如何稳定政权、恢复生产、聚拢人心成了他面对的重要课题。《贞观政要》以唐太宗的一段话开篇,颇具玩味。这段话的大意是,为君之道,必须先让老百姓存活。如果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执政者的欲望,就仿佛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虽然吃饱了,自身也会死的。为政者如果言行不合宜,就会导致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
唐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和唐太宗的亲民思想是分不开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就是水,不亲民就不能了解民间的疾苦,终究会被人民所推翻。身为一国之君,为了避免自己的耳目被遮住,唐太宗采取多种措施了解人民的切实需求。例如,他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疾苦,了解政事得失。还派李靖等13名考察地方官吏的“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各地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
当然,历史上也有不少“亲民”的反例。《晋书·惠帝纪》记载,晋惠帝时期,有一次发生大的饥荒,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死的很多。大臣跟晋惠帝汇报灾情,说老百姓没有粮食吃,他竟然答道:“百姓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晋惠帝竟昏聩到如此地步!没多少年,西晋就灭亡了。
古代类似晋惠帝这样的皇帝还有很多,他们不想百姓之所想,如何能“亲民”?对于一个王朝来讲,统治者一旦失去了对民间疾苦的感知能力,那么,它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为民办事要不计回报
古人讲做官是“为民父母”,不是说官员对人民有绝对的权威,可以对百姓作威作福、任意指使,而是说官员要像父母照顾自己的孩子那样,对人民无微不至,想民之所想,为民办事不计回报、尽心尽力,对老百姓体贴入微。能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人民的官员,人民群众也会真心爱戴他们。
明嘉靖年间,赵邦清任山东滕县县令,赴任前他的母亲高氏专门告诫他要为官清廉,为民造福。赵邦清上任前,正值滕县遭遇饥荒,百姓食不果腹。他上任后遍访灾民,惩治霸占土地、消极救灾的地方豪强,同时积极斡旋,从临县借粮赈济百姓,办起十几处粥场施舍灾民,救活7万多人。救灾期间,他不住县衙,而与灾民同住,了解灾民的实际需求。饥荒结束后,他重新丈量土地,将豪强强占的土地分还给普通百姓,同时开垦荒地,从历年节存中挤出不少银两,购买了上千头耕牛和大量种子,分给贫穷人家。他还十分注重兴修水利、改土造田。他在修水渠过程中亲临现场、风餐露宿,昼夜指挥,曾多次晕倒在工地,最终为滕县修成了长80里的漕运工程和10多条灌渠,平整了数千顷土地。在他离任赴京之际,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专门为他修建了生祠,无论老人小孩,都去那里纪念这位造福一方的好官。甚至到了乾隆五十六年間,赵邦清去世95年时,当地在编修县志时还专门为他立传,表达当地群众对他的怀念。
亲民的榜样还有很多,人民不会忘记为他们做实事的地方官。历史更是公正的,它会用特殊的笔法记下为政者的一举一动,供后人点评。今天时代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对于领导干部来讲,亲民当是基本要求。
《大学》所讲的“亲民”二字虽然简单,背后却蕴含了为政的深刻道理。无论官职大小,官员首先要做到亲民,这是为官者的本分。亲民就要把人民当成一把尺子,而人民的需求、疾苦就是尺子的刻度。亲民更需要官员做到“知行合一”,一要知道老百姓所思所想,二要解决老百姓实际问题,不能只是空谈空讲,而是切实做到“谋事要实”。
亲民当以民为本,亲民者民必亲之。